大众网记者 丛溦 威海报道

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尤其是照料3岁以下的小小孩,是眼下不少家庭面临的难题。

在荣成市妇幼保健院中,有这样一个依靠着医院儿童保健科和早期发展中心先行先试,为3岁以下婴幼儿提供“医育结合”照护服务的托育园。

1500平米的室内面积,合理的区域划分,游戏、娱乐、玩耍、探索等器材玩具,科学优化的功能布局,优质细心的托育员工……充分展示了过硬的普惠托育服务,真正在专业上、品质上、管理上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做区域内最有影响力最专业化的医育结合型的托育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幼有所托,是重要的民生。

近年来,托育服务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让更多家长“托得起”“放心托”,背后少不了地方政府支持。

为促进托育服务提质增效,威海市积极探索破题,制定出台《威海市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威海市普惠托育服务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支持生育政策文件,围绕群众婴幼儿照护服务需求,按照“政府主导、普惠为主”的思路,以创建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为引领,加快构建多元化、多样化、覆盖城乡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

在托育服务供给仍然不足的现阶段,有效破解“托育难”问题,需进一步增加普惠性托育服务有效供给。

一方面,积极探索多元化托育模式。威海市鼓励个人、企业、社会组织举办托育机构,公办幼儿园托班“能开尽开、应开尽开”,鼓励民办幼儿园开设普惠性托班,整体推进托幼一体建设;另一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性政策,助推普惠托育服务机构良性健康发展。对普惠托育服务机构给予资金补贴,对示范性托育机构给予奖励补助,落实了托育机构水、电、气、暖居民价格政策,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和积极性,引导多元主体发展多样化的托育服务,让群众享受到“价格可承受,方便可及”的普惠托育服务。近几年,威海市每千人口托位数由2021年的2.12个逐年增加到2024年4.36个,已能满足威海市婴幼儿家庭的托育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推动托育服务长足发展,还要合理规划托育服务布局。托育机构的开展是“医、育、康”的融合,其中“养育”是主体,“医疗”是护航,“康教”是保障。

威海市深化医育结合服务,依托各级妇幼保健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立婴幼儿养育照护服务指导中心、指导站,对托育服务机构开展业务指导,推动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开展。此外,威海市还积极开展家庭照护指导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常住新生儿家庭免费发放婴幼儿养育照护套装,为婴幼儿家庭提供新生儿访视、新生儿膳食营养、生长发育指导监测、预防接种和产妇健康等多种服务,提高家庭科学育儿能力。

据悉,荣成市妇幼保健院儿童早期发展中心托育园充分利用妇幼保健院多科室医疗专家优势,定期为孩子义诊,给孩子们进行身高体重测量评价,视力、口腔保健等服务,对生长迟缓、肥胖及存在问题儿童给予个性化的指导、转诊及追踪管理。在养育照护过程中,托育园还融入体质辨识中医理念,学国学、识中药,打造“国医育国娃”,治未病的婴幼儿照护。本着幼儿健康、爱心永恒的初心与使命,托育园积极接纳特殊儿童,为发育正常及特殊儿童提供融合训练,化“特殊”为“平常”。通过“医、育、康”三位一体的养育照护新模式,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

促进托育服务业可持续发展,既要加大扶持力度,也要强化监管。威海市通过建立“三个体系”——监督管理体系、安全运营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整合多方资源,在积极加快相关人才培养和储备的同时,加强对托育机构的硬件设施、服务质量、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监管,让家长托的放心、育的安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威海市共有托育服务机构235处,其中省、市级示范机构分别为3处、22处。全市设置托位12154个,每千人口托位数4.2个,3岁以下婴幼儿入托率14.8%,备案率73.2%,托位使用率44.5%,幼儿园办托率46.13%;单位办托5处,家庭托育点3个,社区办托8个。从经济性质看,民营占57%。(独立托育机构中,民营占96%,“托幼一体化”幼儿园中,民营占39%);从类别看,独立托育机构占比31.5%,设置托位5219个,“托幼一体化”幼儿园占比68.5%,设置托位6935个。

育儿是家事,也是国事。

下一步,威海市将整合多方资源同向而行、协力共担,顺应群众期待,聚焦实际困难,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更好发挥各级政府作用,让3岁以下小小孩的托育不再是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