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四川频道

王凡

传统观光型旅游景区如何摆脱“门票经济”的困局?山区闲置资源如何盘活?研学与旅行怎么结合转型?这是近年来僰王山景区避无可避的问题。

近日,位于宜宾市兴文县的僰王山景区,经过一系列创新和改革,成功由传统的观光型旅游景区转型为研学旅行营地,实现了华丽的蝶变。

僰王山景区,幅员面积53.2平方公里,2002年开发建设,2003年正式接待游客,曾是一个以观光游为主的4A级旅游景区,年均旅游收入约200万元。然而,随着近年来旅游市场的变化和游客需求的升级,景区面临游客量逐年萎缩、收入逐年下降的困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们体验挖竹笋。蜀南文旅集团供图

为了摆脱这一局面,景区决定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探索新的发展路径。景区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只有建立以研学旅行为主、观光旅游为辅的产品体系,由传统观光景区向研学旅行营地转型才是唯一出路。”

2022年12月,僰王山景区开始按照“研学旅行营地”进行升级改造。通过盘活闲置资源,配置研学接待大厅、宿舍楼、餐厅、教室等基础设施,并增加标识标牌、监控系统等,全面提升了研学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

同时,在转型发展主题模式上,僰王山景区以“竹林生态”和“地质科普”两大研学旅游为主题。通过打造《竹林生态》和《地质科普》精品课程,逐步形成了主打亲子游、研学游和周末游、假期游、营地带基地的文旅融合、产研联动的发展模式。

通过一系列转型升级方案的落实,僰王山景区效果显著。2023年,僰王山景区共接待研学旅游者4万余人次,实现收入约750万元、利润约100万元。截止2024年1—5月,景区接待人次和营业收入均实现了大幅增长。

未来,僰王山景区将持续依托世界地质公园丰富的资源,建设地质研学场馆、主题酒店、科普营地,打造地质研学场景、丰富地质研学课程,积极争创全省乃至全国研学旅行营地等,力争成为川南研学旅游集散地、全省地质研学旅游目的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研学活动现场。蜀南文旅集团供图

僰王山景区的成功转型不仅为当地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为其他传统旅游景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通过创新和改革,传统旅游景区可以摆脱“门票经济”的困局,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