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法新社》报道,近日,非洲尼日尔武装分子——“爱国解放阵线”宣称,他们已于2024年6月16日破坏了中石油下属企业——西非原油管道股份有限公司(WAPCO)在尼日尔的一段输油管道,并要求中石油撤消对尼日尔军政府的一笔4亿美元的贷款。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尼日尔,一个西非国家,因尼日尔河而得名。它东临乍得,南与尼日利亚、贝宁接壤,西与布基纳法索、马里毗邻,北与阿尔及利亚为邻。国土面积126.76万平方公里。尼日尔气候干旱,五谷不登,粮食不能自给,畜牧、铀矿、煤炭、石油是其四大支柱产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尼日尔以前是法国的殖民地,1960年独立后,政局长年动荡不安,经常发生政变,于是,伊斯兰极端主义肆意滋生蔓延。为了打击极端武装分子,法国、美国、意大利、欧盟都在那里设有驻军。2021年,穆罕默德·巴祖姆成为尼日尔的总统。由于是他是阿拉伯裔,所以不受本地人欢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7月26日,以总统卫队总指控官阿卜杜拉·赫曼·奇亚尼准将为首的军队发动政变,软禁了巴祖姆;随后发布全国电视讲话,宣布终结巴祖迪政府,他成为“保卫祖国国家委员会主席”,从此,尼日尔进入军政府时代。随后,奇亚尼撤消了与法国的军事和外交关系,以及与美国、欧盟的合作协议,并驱逐了美军。美国花费上亿美元在尼日尔建设了两个无人机基地,也被要求关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9年9月,中石油分别与尼日尔、贝宁签订了石油管道建设协议,成立了西非(尼日尔)原油管道股份有限公司、西非(贝宁)原油管道股份有限公司。这两家公司隶属于中石油旗下的中国石油国际勘探开发有限公司(CNODC)。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1年7月,尼日尔-贝宁原油外输管道项目开始动工建设。建设方仍是中石油旗下的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和工程建设有限公司。项目起点位于尼日尔东南部迪法省Agagem油区KouleleCPF旁的首站,终点位于贝宁东南沿海韦梅省的科托努港赛美末站,陆上管道全长1950公里,总造价为8.81亿美元、约合57.54亿人民币,预计在2024年4、5月份正式输油,每天可达9万桶。石油将从贝宁的塞梅港出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亿美元的来由。

尼日尔军政府成立后,就脱离了“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然后成立了“萨赫勒国家联盟”,但是,“缺钱”成为军政府一项十分头疼的事。

2024年4月,中石油与尼日尔军政府签订了一项协议,由中石油向其提供一笔预付款,用于下个月的石油销售,贷款期限为一年。这笔钱可谓是雪中送炭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尼日尔军政府宣布,已从中国合作伙伴获得4亿美元的预付款,用于即将于5月开始的原油销售。

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本杰明-奥热指出,这将“使尼日尔军政府能够在未来几个月内运行其行政机构,也将使贝宁获得税收收入,还将使在尼日尔各行业投资方面占主要地位的中国能够使其投资获利。”

“爱国解放阵线”是什么组织?

可能该组织还比较小,网上没有查到有关它的详细资料,只知道它的领导人叫马哈穆德·萨拉赫,是一名40来岁的男子。他出生于产油区卡瓦尔,拥有尼亚美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活动于尼日尔、乍得和利比亚三国。

在巴祖姆执政时期,萨拉赫曾因拒绝加入当时的执政党——尼日尔争取民主和社会主义党而入狱三年(2016-2019)。出狱后,他成立了一个反对派——“革命与爱国力量联盟”,然后形成了反政府武装——“爱国解放阵线”,其成员主要为当地的图布人。在巴祖姆遭遇政变前夕,“爱国解放阵线”都准备放下武装了,结果被政变搅黄了。

如今,“爱国解放阵线”又与前反叛组织结成了联盟,并于5月14日袭击了尼日尔北部靠近利比亚的塞格丁军事基地,造成部分军人伤亡,装备被摧毁。“爱国解放阵线”提醒当地民众,要避开交通要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爱国解放阵线”究竟对中石油在尼日尔的石油管道破坏得怎么样,目前暂不得知,不过,他们的目标很明确:要求军政府恢复去年7月政变前的宪法秩序。

它还要求尊重当地居民,特别是年轻的图布斯和阿拉伯人,他们直接受到与石油相关的经济问题的影响。

经过初步分析,“爱国解放阵线”应该是一个类似于巴基斯坦“俾路支解放军”的组织,他们以“尼日尔的主人”自居,对所有的外来投资者都抱持敌意,认为是在掠夺他的资源,显然,“爱国解放阵线”想从石油中分一杯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个麻烦,是个巨大的麻烦。石油管道是固定投资,将近2000公里长的输油管道沿线不可能全部派兵驻守,如果“爱国解放阵线”要肆意破坏,你顾得了东,顾不了西。

小编将继续跟踪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