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1年,苏联霸气的“西方-81”演习,五十万人的规模确实让全世界都感到震撼,如果这个时候苏联进攻西欧成功率有多高?,我们来假设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苏联四分之三的地面部队已在欧洲地区完成战略展开,五十六个地面作战师已采取战略进攻的纵深梯次配置,其中苏驻欧前线地区的陆军师有三十一个。这三十一个师分别部署在东德(二十个师)、捷克(五个师)、波兰'(二个师)、匈牙利(四个师),而且都是齐装满员的一类作战师(十六个坦克师、十五个縻步师),坦克已达一万三千六百辆、战术飞机二千三百架、中程导弹五百八十三枚。此外正在加紧装备武裝直升机、新式渡河架桥器材和水陆两用车辆。这些师平时处于髙度战备状态,战时可立即投入战斗。

与此同时苏联本土距西欧铁路干线较多,有直接通往西欧的陆上交通线,来自苏本土的第一批作战师,在开始动员后约需五天时间即可到达西欧战区,此后将以每天到达三个师的速度持续下去。两周内兵力将迅速达到高峰,华约与北约交战双方可能形成的兵力比例是:兵员为一点五比一至二比一,坦克为二点四比一,飞机为二点三比一,北约部队动员以后达到高峰要三十天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苏联及其东欧盟国军队与北约中欧战区军队处于直接对峙状态,苏军可以利用中欧的横向公路和铁路,从左翼、右翼或中线实施首次突击。此外,西欧的大城市、主要工业设施和交通中心都在苏联作战飞机的作战半径和中程导弹的射程以内,苏军从内线阵地就能使北约几乎在地面战斗打响以前完全丧失战斗力。北约兵力较弱的英、比、荷军队部署在易受攻击的北德平原,而装备优良的驻欧美军却部署在较易防守的地区。中欧战区公路、铁路网密布,尤其是西德的北部平原、富耳达山谷、霜夫走廊和多瑙河流域均有良好的东西向道路网,苏军装甲部队如进攻顺利开战后的三天内进抵莱因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西方目前拥有先进电子情报和高级卫星侦察手段,苏军发动无预警的突然进攻是难以做到的,由于平时苏军三分之二的坦克和装甲输送车(包括步兵战斗车)是封存的,苏驻东德地面作战师所在位置平均距西德边境约一百二十公里,苏驻捷克地面作战师的位置约离西德边境一百至三百公里。这些作战师需开进一百至三百公里才能抵达北约防御前沿。另外捷克和波兰的大部分地面作战师兵力不满员,需用几周时间动员和扩充兵力,所以在苏联进行全面总动员之前,北约有最少四十八小时,最多八至十四天的预警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以上几方面来看,如果苏联进攻西欧成功率相当之高,不过西德境内城市和森林地较多,苏军沿西德境内主要进攻通道前进,每隔四十至六十公里就有一座城市,平均前进九十公里就须越过一条大河;前邊二十五至三十公里,就须越过一条中等河流;前进五至十公里就须越过一条小河,北约部队如能有效地利用城市和河流进行防御,就会阻滞苏军裝甲部队的快速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加上苏军后勤更大程度上依赖容易受到空军、游击队或空降突击队的袭击的铁路,苏军国内的铁路比东欧的铁路宽,这必然在运送补给品方面受到耽搁。苏军装甲部队在进攻中推进一百英里,其大部分坦克会遭损坏。但苏军地面作战师所属维修营仅编有二百人,不可能完成维修五百辆装甲战斗车辆和上千辆其他车辆的任务。北约能不能挡住进攻,关键在于苏军后勤有多强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