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英国政府以林则徐在虎门销烟为借口,派遣远征军侵华,拉开了鸦片战争的序幕,鸦片战争也成为中国近代屈辱史的开端。最终的结果就是自认天朝上国的清政府被区区的4000英国侵略者打败。在这场反击外国侵略者的战争中,清政府也牺牲了多位高级将领。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聊聊。

1、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

关天培出生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嘉庆八年(1803年)考中武秀才,历任把总、千总、守备、游击、参将等职,累升至参将。1832年春,署理江南提督。1834年调任广东水师提督。

在广东任职期间,关天培积极配合林则徐禁烟,期间立下了汗马功劳,因而还得到朝廷的嘉奖。道光二十年(1840年),林则徐被撤职查办后,广东地方官吏大多改持与侵华英军“和谈”的态度,而关天培却不为所动,仍然坚决主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天培

英军开始入侵后,关天培坐镇虎门,指挥清军与英军作战,在连续的作战中关天培手下仅剩几百名士兵,他多次向新上任的两广总督琦善求援,可是琦善仅派了200个士兵来敷衍他,关天培知道难以挽回战局,遂决心以战死报国。

在英军的炮击下,关天培沉着指挥,奋力作战,最终被英军炮弹击中,壮烈殉国,终年60岁。朝廷下诏追谥他为忠节,加封振威将军。

2、江南提督陈化成

陈化成出生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年少从军,历任把总、千总、参将、副将、总兵等职,一路擢升至金门总兵。

道光十年(1830年),陈化成被提升为福建水师提督,驻守在厦门。陈化成到任后,督率水师,认真巡逻,严行堵截。在闽浙总督邓廷桢的支持下多次击退来犯的英国舰队。

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政府为了加强江南的防务,任命陈化成为江南提督,在两江总督裕谦的支持下,完善了位于长江和黄浦江江口吴淞炮台的防御措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化成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四月初,英国军舰二十七艘,陆续结集在长江口外的鸡骨礁附近,并闯入吴淞口内测量水道。随后几天,英舰进犯吴淞口,陈化成亲自指挥军队与英军作战。他驰塘督战,炮兵缺处,则亲点火药,连开数十门。还坚持指挥抬枪队、鸟枪队,向登岸侵略军射击。作战中,陈化成身上7处受伤,最终英勇牺牲在自己的岗位上,与阵地共存亡,终年67岁,朝廷下诏追谥忠愍。

3、钦差大臣两江总督裕谦

裕谦是蒙古博尔济吉特氏,生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考中进士,先是在京任职,后来外放,先后担任过湖北荆州知府、武昌府知府、江苏按察使、江苏布政使、江苏巡抚等职。

裕谦与林则徐一样,都是主张禁烟的,在湖北、江苏任职期间,裕谦把查禁鸦片当作为官的重要职责。在江苏任职期间,裕谦大力查办烟案,打击包庇烟贩的不法官吏,使江苏成为仅次于广东取得禁烟成果的省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裕谦

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裕谦以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他反对妥协,坚持抵抗侵略。他常亲临驻军,按营查验。次年英军3万多人分乘29艘军舰,大举入侵定海。裕谦,亲自指挥三总兵,率5000兵勇与侵略军浴血奋战6昼夜,痛歼英军一千数百人,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

道光二十一年八月二十六日,英军兵分两路,同时进犯金鸡山和招宝山,裕谦登上招宝山督战,誓死与镇海共存亡。在英军的围攻之下,清军几乎全军覆没,裕谦见败局已定,将关防各印送交浙江巡抚衙署。随后,他向西北朝廷叩头谢罪后,跳入沉泮池,以身殉国,终年48岁,朝廷下诏追赠太子太保,谥靖节。

4、定海总兵葛云飞

葛云飞出生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考中武举人。道光三年(1823年),中武进士。历任千总、守备、游击、参将、副将、总兵等职。

道光十九年(1839年),葛云飞回家为父丁忧,道光二十年(1840年)六月七日,英军侵占定海,葛云飞奉谕来镇海主持浙江防务。道光二十年(1840)6月7日,英军派遣四十多艘船舰侵犯和侵占定海,葛云飞被派往定海主持军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葛云飞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在定海保卫战中,葛云飞带领属下与英军奋力作战,他挥舞着大刀将英军头目安突德劈成了两半,因用力过度,大刀也被砍断了,在连续的作战中,葛云飞身中40余弹,终因伤势过重,壮烈殉国,终年52岁。朝廷下诏谥“壮节”,诰授振威将军,追赠太子少保。同治十年(1871年),加赠提督、建威将军。

5、处州镇总兵郑国鸿

郑国鸿出生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因家里世代军功,18岁就承袭了云骑尉世职。此后历任参将、副将、总兵等职。道光二十年(1840年),63岁的郑国鸿被任命为浙江处州镇总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郑国鸿

鸦片战争时,郑国鸿奉命与镇海总兵葛云飞、寿春总兵王锡朋率领大军进驻定海,在三大总兵的共同努力下,英军在五天五夜的时间里发射了1000多枚炮弹也没能攻下定海。

后来郑国鸿独守城西南竹山门要隘,与英军血战六昼夜,击沉击伤英舰十余艘。炮台被破后将士用刀矛阻击敌军,65岁的郑国鸿将军,冲入敌阵挥刀连斩数敌,血染疆场,壮烈殉国。

6、江南寿春镇总兵王锡朋

王锡朋出生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嘉庆十三年(1808年)考中武举,早年曾随杨遇春出征新疆,平定准葛尔叛乱,后又参与镇压瑶民起义。道光十八年(1838年)王锡朋任安徽寿春镇总兵。鸦片战争爆发后,被调往上海吴淞口,协助江南提督陈化成抗击英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锡朋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在定海保卫战中,王锡朋与葛云飞、郑国鸿协力御敌,固守城西晓风岭,血战6昼夜,部下将士伤亡殆尽,他本人不幸中炮,一腿折断,仍手刃蜂拥而来的敌军数人。最后,被英军乱刀砍死,终年56岁。

道光皇帝得知王锡朋惨死的消息后为之动容,专门为他写了祭文,同时道光帝下令按提督衔(从一品)在老家董庄祖茔安葬,并赐御碑,谥号“刚节”。

小结:

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反侵略斗争中,清朝的这些将士们表现出了中华民族的英勇气节,他们以生命来保家卫国,可是当时的清政府已经落后于西方,在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之下,腐朽的清政府自然不是对手。

除了上述牺牲的高级将领外,清朝还牺牲了以下高级将领,有福建金门镇总兵汪继芸、江苏狼山镇总兵谢朝恩、湖南镇筸镇总兵祥福、江宁副都统海龄、乍浦副都统长喜(皆正二品);广东三江口副将陈连升、金门镇副将凌志、浙江金华协副将重祥、副将朱贵、广西梧州协副将周枋、处州镇副将诧安泰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