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初春,以解放军东线部队向越南北部军事重镇谅山发动进攻为标志,对越自卫反击战正式打响。

在越南黎笋执政集团的亲苏反华政策指引之下,中越边境地区多年来摩擦和冲突不断。以战争的极端形式来维护国家主权,中国的军事行动实属无奈之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后的十年间,两国在边境地区持续交战不断。

时任越南国防部长的大将武元甲,是越南军方的最高指挥官。向来对华友善的他,听闻中方对越开战的消息之后忧心忡忡。不过,一条有关中方作战部队指挥人员名单的情报,让他一扫愁云。

名单里面有许世友、杨得志的名字,却不见粟裕的踪影。武元甲当着部下的面,纵声大笑,连称“想不到”。粟裕没来,为什么让武元甲把心放进了肚子里呢?

武元甲是越南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之一,他的地位和受尊敬程度,仅次于越南国父胡志明。虽然胡志明是社会主义新越南的伟大缔造者,不过,他的非凡成就离不开军事天才武元甲的辅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武元甲出生于1911年,他自幼家境优越,享受到了难得的贵族生活。

旧越南长期处于法国的殖民统治之下,本土居民的生活悲惨状况,堪比旧中国底层民众。武元甲在学生时代,结识了越南的先驱革命者长征等人,开始对共产主义思想有所涉猎。

1940年,武元甲首次来到中国。当时,我国国内的抗日战争鏖战正酣,武元甲和八路军、新四军高级将领有过多次接触。其中,给他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时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副总指挥的粟裕。

三十几岁的粟裕,只比武元甲年长4岁,却已经凭借怀玉山、奇袭官陡门等作战行动为自己赢得了响亮的名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武元甲跟随粟裕实际行军过一段时间,对于粟裕的指挥风格了解比较全面。在思想和魄力方面,粟裕显然是武元甲难以企及的。

对于怀揣报国志向的武元甲,粟裕毫无保留地向他传授了大量的实战经验。

当然,武元甲自身具备的军事天赋,也是不可否认的。回到越南国内之后,武元甲根据粟裕的建议,组建地方武装力量,在对法作战过程中广泛采用“猛虎掏心”策略,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战果。

武元甲军事生涯中,最得意的奠边府战役实际上就闪烁着粟裕军事思想的光辉。粟裕对于武元甲,是军神一样的存在,这样的威慑感,在武元甲多次到访中国的过程中,日益被加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政府对北越提供了无私的援助。为了帮助越南实现国家统一,我方不仅提供物资,还派出了以大将陈赓为首的军事顾问团访问越南。

武元甲在和陈赓交流的过程中,谈到粟裕。陈赓自谦地表示,自己实力比不上粟裕。武元甲闻言久久不语,事后对身边人表示,“绝不能与粟裕为敌”。

话虽如此,不过,随着胡志明的病逝,武元甲在越南国内的政治发展陷入低谷,逐渐丧失了对军队的实际控制权。

作为越南国内的亲华派重要代表,武元甲始终主张对华友好。在他的观念当中,中国是比苏联更加可靠的盟友。黎笋掌握越南国家权力之后,武元甲政治地位严重下跌,不断受到排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苏交恶之后,黎笋等人的墙头草作风表露无遗,企图在大国博弈的缝隙中谋求利益。在苏方的暗中支持之下,越南执政集团先后发动了对老挝和柬埔寨的进攻和侵略,严重影响到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边境安全。

我国的南沙群岛,长期处于越方的非法控制之下,国家和主权的尊严受到了无端侵害。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中央以西南地区驻军为主力部队,展开了对越南的自卫反击作战。

虽然粟裕并没有直接参战,但是担任越方军事指挥的武元甲也没有在战场上占到任何便宜。

不要说坐镇北京的总指挥徐向前元帅,就是东、西线指挥员许世友、杨得志、张铚秀都是用兵如神的典范。在我解放大军的强大攻势之下,越军一败千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历史终究会成为过去,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也不会永远局限在一个特殊的状态之下。中越两国外交关系趋于正常化之后,武元甲于1990年再次访问中国。

彼时,79岁的他,以一身威武戎装亮相亚运会开幕式。最让武元甲遗憾的就是,他永远失去了和粟裕将军重逢的机会。开国大将粟裕于1984年病逝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