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言

曾几何时,衡水中学是“高考成功”的代名词,因为毕业生们出色的高考成绩而在全国范围内享有盛誉,每年高考之后更是被各大媒体和高校反复报道。

在最近一二年里,“衡中和高考”的相关话题似乎已经很久没有在网络上出现什么动静,即便衡中偶尔登上热搜,也往往是各种负面新闻的爆料。

可事实却是,近几年“默默无闻”的衡中竟然直到去年依旧保持着上百名清北录取人数,但就算如此,衡中的学生依旧被网友评论为清北都不敢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请理性观看

那么,衡水中学真的没落了吗?这所超级中学究竟经历了什么?

从低谷到名校的“奇迹”

从2023年的成绩来看,衡中的清北录取人数为139人,依旧位居全国第一,这与互联网上展现出的一片骂声和“衡中完了”的景象有着很大的“反差感”。

其实,衡中的“骂名”并非什么新鲜事,早在衡中在2011年彻底扬名中国之前的很多年,“衡水式教育”就一直饱受诟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1年的高考排名中,衡水中学不但包揽了河北省的文理科状元,还在文、理科全省前十名的榜单中占据了整整十三个席位,这是衡中第一次在互联网上“爆火”。

然而,就在20年前,衡中还曾经是一个连县中都远远不如的“市重点中学”。据报道,当时的衡中教师团队管理混乱、忙于兼职办班;学生作弊成风、无心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3年,李金池被任命为衡水中学校长,开始对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对老师进行量化考核,短短的三年之内,衡水中学就跃居全市11所县重点中学首位。

在李金池的带领下,“狼性”成为了衡中的标签,严格管理下的高升学率引发了众多学校的学习,形成了后来饱受诟病的“衡水式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这种“应试”的标签带给衡中的并不只有好处,在那段时间,衡水的一干重点中学经常传出各种压力过大导致的“跳楼”传闻。

在李金池卸任之后,衡中在原来的基础上又逐步发展出了“公私合办”等新的发展手段,因为公办中学不允许异地招生,衡中就成立了完全共享教育资源的私立中学异地“掐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这套体系下,原本的公办学校得到了更多的资金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学校的教学团队也得到了更好提升,而异地学生也得以跨过政策限制进入这所“超级中学”读书。

在这一阶段,衡中逐渐调整了自己过于“偏执”的教育模式,在改善学校硬件设施之余,也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待遇条件,时间安排上也变得更加科学合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说,这一阶段,衡中和期望能取得更好成绩的学生实现了双向奔赴,但在此期间,其他县市的重点中学都因为衡中的“掐尖”而导致利益受损

而且随着衡中在2011年开始在“尖子生”中出现近乎包揽性的高考成绩,其他县市的尖子生们愈发倾向于选择录取率更高、奖学金可观的衡中而非本地的重点中学。

负面新闻缠身,转向改革的衡中

而极致的辉煌之后,这种缺乏人情味的教育模式不可能就此得到社会的认可与接纳,衡中也不可避免地遭受了社会各界的攻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因为衡中在高考中连连报捷,已经随着学校设施升级、师资力量提升而有所改变的“衡水式教育”在被其他学校学习的过程中,那些“便宜好用”却并摒弃的部分开始死灰复燃。

比如,衡中通过调整不同班级下课时间、增加多个就餐打饭地点才实现的“平均十分钟吃饭”现象更是被其他学校学习后变成取消座位、强制短时间就餐等离奇规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看到衡中每天十三节课、“精确到分钟”的安排,部分学校也纷纷学习,可衡中的课时安排是经过了多届实验和调整的,其他学校不顾进度地照搬反而扰乱了学生正常的学习进度。

于是,本就过于应试化、唯分数论的衡中在各种“妖魔化”的报道下,成为了很多人眼中的“监狱式教育”,其学生也变成了“考试机器”、“小镇做题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除此之外,衡中校长儿子违规赴西藏高考、衡中与泰华房地产争夺民办部分的衡水第一中学控制权等负面新闻的接连爆发也导致了衡中名声的迅速跌落。

其中,关于衡中在全国各地大办“衡水系”中学,并成立教育集团在美国挂牌上市的新闻一经曝光就给了衡中沉重一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2021年在长三角、珠三角遭受的沉重打击也让衡中的“高考神话”破灭,其中浙江省教育厅官员更是公开“炮轰”衡水高考模式的落后。

这些经济发达地区,当地的教育资源更为丰富,而高考也不再是他们唯一的出路。因此,当地的教育改革很早就开始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在功利化追求高考成绩的衡水式教育自然不可避免地“水土不服”,甚至因为“开历史倒车”而遭到了当地教育改革者深恶痛绝的责骂。

随着全国性教育改革的推动,衡水中学的公众号已经没有了红彤彤的高考成绩喜报,每年考上清北的学生也不再作为学校的宣传重点,取而代之的,是校内各项竞赛和社团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2年10月,衡水中学启动了教学改革,他们号称自己将要破除教学上存在的超限、内卷、短视等不规范现象,全面深化推动教育改革,在保持高考成绩的同时向素质教育靠拢。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争端

在衡中辉煌还未打破的几年前,其实就有人对于同在北京多所高校就读的衡中毕业生与北京四中毕业生做过对比采访。

当衡水的学生还在埋头“刷题”的时候,北京的学生享受着舞会、竞赛等多姿多彩的社团活动可从大学的表现来看,北京的学生往往比衡中的学生更加优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认为衡水学生不受老师喜欢的根源——很多人只擅长埋头学习,他们有着吃苦耐劳、坚定意识等美德,却缺乏科研所必须的独立思考等能力。

从表现上来看,素质教育简直完胜应试教育,可为什么素质教育的推广总是这么艰难呢?

经常看新闻的朋友都知道,我们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且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对高中生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因为各地经济发展情况存在较大差异,有些地方的孩子高考考不上大学还能出国留学,就算直接就业也能有不错的生活条件,而有些地区如果不能通过考大学实现“逆天改命”,他们的未来可能一片黯淡。

可就算这样,各地的教育资源还是存在着不平衡优秀的教育资源往往集中在省会甚至是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之中,普通的县市只能另辟蹊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坦厂、黄冈、衡中等“高考工厂”的出现,都是各地区县市为了应对高考这种选才模式而发展出来的极端化表现。

有人曾经对高考做了这样的表述,“高考的诞生根本不是为了挑选天才,天才也根本不需要高考。作为全国性考试的高考,唯一的目的和作用,就是对全国的考生做出一个分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论高考改革如何变动,它都不可能只筛选所谓的“天才”每一个人的高考成绩都必然呈现为三部分,即基础性的常识、锻炼带来的提高以及活学活用的天赋。

对于应试教育来说,天才是稀少的,而保障绝大多数人在常识和锻炼方面的提高,就能稳定提升成绩,其代价就是学生过于死板和僵硬,哪怕是天才也在之后需要更多的时间来重新学会如何“科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国家选才模式不发生巨大改变的情况下,只要不同地区的发展情况存在巨大差异,那么这种令很多人深恶痛绝的应试教育就不可能完全消失。

结语

不可否认的是,衡中的应试教育和过于苛刻的教育模式,终将会被历史所淘汰,但在目前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在,它依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种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得到改善之前,即便明天衡水中学就彻底消失不见,“衡水式教育”也依然会在其他相对落后的三四线城市甚至是县城死灰复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随着经济发展和高考改革,衡水中学的辉煌正在变得更加黯淡,但政策的变动并没有彻底粉碎“应试教育”的根基。

大量儿童在小学就涌入衡水就读,他们从原本的“掐尖”变成了如今整个中小学都在衡水就读付出高昂的经济代价和沉没成本只求进入衡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这样的改变,或许也正是衡水中学走向素质教育的“关键一着”更加富裕的家庭,更加集中的教育资源,进而实现如同长三角、珠三角一样的素质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南方Plus——《衡水中学:从低谷、名校到改革,“精确到分钟”之外的另一面》2023-06-0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观新闻——《衡水中学已启动教学改革:破除超限、内卷等现象,减量提质》2022-11-1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