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月5日,身为东北军区参谋长的伍修权正在湖北老家探亲,却意外收到了来自北京的一封加急电报。

“请萧克同志转电武修权同志,此间即派专机接你来京,有紧急命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封电报,是时任中央军委军事训练部部长萧克转发的,最后的署名则是“周恩来”

短短二十多个字,伍修权翻看了许久,眼神中的那丝疑惑却始终没有消散。

要知道,自从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在过去将近5年时间里,伍修权一直奉命在东北地区领导军事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甚至还得到了中央军委领导甚至是毛主席的赞扬。

可现如今,自己刚刚回到湖北老家探亲,就收到了这样一份电报,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急迫,周总理究竟要做什么呢?

想了许久,伍修权都没能琢磨出个所以然,而此时,湖北省委书记李先念却已经来到了家门口。

简单寒暄几句后,伍修权便和李先念乘车赶往省军区机场,从北京远道而来的一架飞机、正静静地停在跑道上,随时准备着起飞。

顾不得和李先念等人交谈太多,伍修权便登上舷梯,等到了北京之后,早已等候多时的周恩来开口便说道:“你这身军装,以后恐怕是穿不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闻听此言,伍修权只觉得眼前有些发黑,差点一个踉跄跌倒在地上。

要知道,在红军时期,他就奋战在第一线,这身军装穿了足足20年之久,而听周总理所言,自己恐怕以后与军队无缘了,伍修权心中肯定有着万般不舍。

在努力平复了心绪之后,伍修权才强装镇定地问道:“周总理,我犯了什么错?为什么要把我赶出部队?”

周恩来并没有解释什么,只是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先回去好好休息吧,有机会我会详细给你解释的”。

作为一名老革命家,伍修权还是有着十分严格的纪律性,也只好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回到宾馆中静静等待。

那么,周恩来为何要如此紧急地接伍修权进京呢?他所说的那番话,又是什么意思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往莫斯科的专列

1950年10月1日,正是新中国成立的日子,斯大林便迫不及待地派遣特使来到北京,在庆祝这一历史时刻的同时、也与新中国建立了友好外交关系。

不久之后,苏联政府又特意发来邀请,希望毛主席能够参加不久之后斯大林的70岁生日宴会,并且借此机会加深两国之间的友谊。

对于这项邀请,毛主席是十分重视的,他特意安排工作人员准备了一车蜜桔、一车大葱,还有其他的土特产作为礼物,踏上了前往莫斯科的专列。

在临近出发之际,毛主席还指着这些特产、颇为幽默地说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咱们把这些特产带过去,给斯大林尝尝鲜嘛”。

1949年12月16日午夜,中国代表团的专列缓缓驶入莫斯科雅罗斯拉夫斯基车站,便受到了热烈欢迎。

而毛主席也十分欣喜地对前来迎接的众人说道:“朋友们,我这次有机会访问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首都,是生平很愉快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毛主席与斯大林等人相谈甚欢,便打算与苏联方面商谈重新签订中苏友好条约的事情。

原来,在此之前,也就是1945年8月14日,国民党便派出代表与苏联签订了名为《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文件。

虽然名为“友好条约”,但其中的部分条款,由于国民党代表宋子文等人的妥协,导致我们的 国家利益受损。

其中有一条就规定:中苏共同管理长春铁路、旅顺港、大连港等重要的交通干线和港口。

对于这份条约,向来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新中国自然是不能同意的,于是毛主席便决定、借着这次访问莫斯科的机会,提出与苏联重新签订友好条约的建议。

为此,毛主席还特意给身在国内主持政务工作的周恩来发去电报,希望他能够尽快来到苏联,共同商议条约的细节问题。

“周恩来同志,收到此电后,请当即于5天内准备完毕,携必要助手和文件材料于1月9日动身,乘火车来莫斯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恩来眼中的“苏联通”

当身在北京的周恩来接到这封电报的时候,便开始细细斟酌此次访问苏联的人选。

要知道,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后,首次成立代表团访苏、而且还要与苏联政府磋商新的友好条约,代表团成员必须要对苏联十分熟悉,最好是曾经在苏联生活过。

“究竟该选谁好呢?”

就在周恩来苦思冥想之际,一个人的名字突然闪入他的脑海,此人正是伍修权。

1925年的时候,年仅17岁、而且已经是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的伍修权便接到组织上的命令,要他收拾行装前往莫斯科,全面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当他抵达莫斯科后不久,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步兵学校,经过两年时间紧张的学习后,被安排进入苏联远东边疆保卫局工作。1930年,伍修权加入了苏联共产党。

在这5年的时间里,伍修权不仅出色地完成了组织上交待的任务,而且对于苏联人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掌握得一清二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因如此,在周恩来的眼中,伍修权的确是个地地道道的“苏联通”,带着他前往苏联是个不错的选择。

除此之外,更令周恩来放心的是,伍修权对于革命事业忠贞不渝的坚定信仰。

1931年,当伍修权得知,蒋介石妄图建立独裁政府,并且大肆组织兵力对我党的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破坏的时候,毅然决然地向组织上提交了申请,希望能够回国参加武装斗争。

这封申请很快便得到了批准,伍修权回国后也正式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先后担任瑞金红军学校教导员、军委直属第三军政委、福建军区汀连分区(汀州、连城)司令员等重要职务,参加了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作战。

1934年10月,伍修权又跟随红三军团大部队参加了万里长征,身为军团副参谋长的他多次亲率战士们执行作战任务,抢渡金沙江、血战吴起镇,立下了赫赫战功。

在之后的漫长抗战岁月中,他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担任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处长,并搭建起了延安与苏联当面沟通的纽带。

直到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伍修权才被调离大西北,前往东北军区司令部担任参谋长,与国民党反动派周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仔细翻看了伍修权的履历之后,周恩来便认定,他就是此次访苏代表团成员的不二人选。

考虑到当时他还属于军事干部,于是周恩来先给中央军委军事训练部部长萧克发去电报,并请萧克转发给伍修权,要他立即来北京一趟。

由于当时组成第二批代表团访苏、只有中央少数领导知晓此事,所以当伍修权抵达北京后,周恩来并未透露具体的任务,只是严肃地说道:“你这身军装,以后恐怕是穿不了了”。

而伍修权却误以为是自己犯了什么错误,苦思冥想也想不出什么头绪。

直到几天之后,周恩来再次找到他,才说明了实情。

“毛主席前往苏联访问的事情,想必你肯定是知道的,现在我们要组成第二批代表团到苏联去,去签订新的条约”。

闻听此言,伍修权心中的那块石头终于落地,此时他的心情也开始激动起来。

毕竟他在苏联生活多年,莫斯科可以称得上是他的“第二故乡”,眼下自己就要作为代表团成员访问苏联,终于可以到那片阔别许久的土地上再看一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伍修权兴奋地敬礼说道:“谢谢总理的信任,到苏联后、我一定不给您丢脸”。

而周恩来总理也当即任命他为政务院外交部副部长、兼任外交部苏欧司司长。

“外交将军”

1950年1月10日,第二批中国代表团正式出发,乘坐火车前往万里之外的莫斯科。

此次旅程大约需要10天时间,而伍修权一刻也没有松懈,他整天跟在周恩来的身边翻译俄文资料,并且一同商议拟定中苏友好条约的草稿。

当一行人抵达莫斯科后,周恩来先是在车站与前来迎接的苏方人员发表了一番演说,精通俄语的伍修权则全程翻译,没有丝毫的疏漏。

而当周恩来总理与毛主席会面之后,中苏会谈也正式开始,经过长达半个月的漫长磋商,双方终于在2月14日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克里姆林宫的签字仪式上,伍修权特地拿来了早已准备好的笔墨纸砚,悉心研磨好墨汁后摆放在了周恩来总理的身边。

正是此次访苏之行,彻底改变了伍修权的人生轨迹,他的工作重心也从军事指挥转移到了外交事业上来。

1950年11月,联合国安理会在审议“美国武装侵略台湾案”的过程中,他虽然脱下了戎装、但却用笔锋做剑,在演讲台上慷慨陈词,斥责美帝国主义对我国领土的窥视与侵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5年9月27日,中南海怀仁堂内举办了盛势宏大的开国授衔仪式,由于当时伍修权担任外交部副部长兼驻南斯拉夫大使,已经不在军队工作,按照规定并未被授予军衔。

不久之后,伍修权回国述职,受到了毛主席的亲自接见。

当他将南斯拉夫的情况汇报完毕之后,毛主席欣慰地点了点头,十分满意地说道:“虽然你在军队的时候,表现得非常出色,但现在看来,搞外交才是最适合你的”。

听到主席的盛赞,伍修权显得有些受宠若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则是继续笑着问道:“没有给你授衔,组织上是有考虑的,毕竟你已经离开了部队……”

还没等毛主席说完,伍修权立马回应道:“主席,我当初参加革命,也不是冲着军衔去的。国家越来越强大,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才是我最期望的”。

看着他诚挚的眼神,毛主席不禁伸出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虽然你没有了军衔,但依我看哪,你是不可多得的外交将军,一个人可抵千军万马!”

在“十年动荡”期间,伍修权因为性格耿直,受到了一些“倒行逆施”之人的迫害,被免去了所有职务。

直到1975年初,毛主席在和周恩来谈及南斯拉夫问题时,突然提起了伍修权,便问道:“我记得他是首任驻南大使,现在干什么去了?”

对伍修权经历早有耳闻的周恩来只能无奈地说道:“他现在过得不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后,毛主席亲自派人将伍修权接到了中南海丰泽园,一番畅谈之后,便询问他对于工作有没有什么考虑。

而他也直接表示,自己是军队出身的,现在希望再回部队里工作。

1975年4月,毛主席亲自批准、任命伍修权担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专管外事工作。

然而,短短一年之后,周恩来总理、毛主席便相继离世,这对于伍修权打击很大。

要知道,这两位伟人可以称得上是他前进道路上的引路人。

如果没有周总理的安排,他就不可能接触外交工作,更不可能在新中国的外交事业上做出如此巨大的成绩。如果没有毛主席的支持,他也没有机会再次回到工作岗位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当伍修权听闻这一噩耗的时候,表现得悲痛不已。

好在他没有忘记毛主席、周总理的嘱托与期望,再次将所有的精力投入到了工作之中。

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奋斗到底。

直到1997年,已是89岁高龄的伍修权病重之际,仍然对身边前来探望的同志们嘱咐道:“一定要坚持奋斗……要让新中国更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