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不吃狗肉,无关乎文明进步,只看哪个群体数量庞大。从我国的吃狗演化进程看,自宋代至今这1000多年,正好是不吃狗肉的群体占据上风。而在1000年之前,是吃狗肉的群体占据多数。

6月本是玉林狗肉节,由于近10年来动保人士反对声越来越大,因此吃狗肉的舆论空间正在不断萎缩。

这不,合肥地铁近日投放了一则狗肉广告,有动物保护者将广告发到网上,引得众多动保人士纷纷跟进。

最终,合肥地铁顶不住舆论压力,将这则据说是助农的广告给撤下了。当媒体询问地铁方面撤下广告的原因,合肥地铁集团也未进行任何回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显而易见,这是一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心态,目的是不想让此事继续发酵。可从本质上来看,这种回避型的处理措施,根本就是掩耳盗铃式的做法。

抛开吃狗肉的争议不说,有观点认为,目前在国内的法律层面,并没有明确禁止吃狗肉,更没有禁止投放狗肉广告的规定。

合肥地铁仓促把广告撤了,投放广告的主体,他们是花了钱的,利益损失谁来承担?事后合肥地铁会进行赔偿吗?

也有人认为,法律没有禁止的事,仅仅因为动保人士不满就撤下广告,那这一群体未免也太跋扈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他们不正是举着所谓“文明进步”的大刀,对别的群体展开杀戮吗?

现代不吃狗肉的观念,确实是随着西方动物保护主义理念逐步进入我国而展开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说西方国家的动物保护理念更深入人心,可截止到目前,并没有哪个西方国家立法明令禁止吃狗。当然,这或许也跟西方人从古至今不怎么吃狗肉有关。因为他们的传统观念中不吃,自然就没有必要立法去禁止。

放眼全世界,目前只有韩国围绕狗肉出台了专门的禁止法令。这项法令,是韩国今年初出台的。

动物保护主义者自然是欢呼雀跃,但也有吃狗肉的群体,以及销售狗肉的商家对此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国家出台了这样的法令,侵害了他们的权利。

还有人认为,西方人自古不怎么吃狗肉,进入现代社会后,在原先不吃狗肉的基础上,逐渐演化出了所谓的动物保护主义理念。

如果这一理念仅限于西方社会的文化习俗下,还不会引发什么争议。关键在于,自从这种理念诞生后,就在全世界呈现蔓延态势。

因此有些人就认为,西方正在用自己的文明习俗,消解他人的文明习俗,这恰恰是一种文明专制,而不是文明共生。即以自身的好恶为标准,评判他人的习俗是否文明。

更让人感到无语的是,近年来围绕吃不吃狗肉的争议,讨论的依据或者说基础,也是以西方的观念为主,这实际上也背离了讨论的初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换言之,中国人吃不吃狗肉,讨论吃不吃狗肉的事,也应该依照我国的传统为标准,而不是由外来的理念主导。

而历史上我国关于狗肉的观念演化,其实是有一条清晰的延续脉络的。

现代人一说起狗肉,立刻会想起狗肉不上桌这句俗语,言下之意是说吃狗肉没有品位,狗肉无法和其他肉相提并论。实际上,历史上关于吃狗肉,是经历了明显的分化的。

远在商周时期,古人就把狗的类型给清晰划分出来了。《礼记》中明确记载,有守犬、田犬和食犬三种犬类。《周记》中关于狗的类型记载,也跟前者类似。

顾名思义,守犬就是看门狗,用于看家护院;田犬在古代主要用于狩猎;食犬就是用来吃的,《周记》说食犬体肥供馔,可谓言简意赅。

在夏商周时期,狗肉是当时的常见肉类食物,而且只有士大夫以上的阶层才能经常吃到。

原因是我国自古就以农耕为生而不是狩猎,以当时的养殖技术和条件,人工饲养的家禽家畜也比较稀少。在这种情况下,狗肉就是重要的食用肉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吃狗的习俗依然盛行,狗肉甚至比其他肉类的地位还要高。这其中的因素,恐怕跟当时人们的烹饪技术有限相关。

就以猪肉来说,宋代之前,人们一直没有找到好办法,来消除猪肉上的腥臊之气。所以,大规模的广泛使用在此之前就不可能。

一直到汉代,狗肉作为主要的肉类食物不但能上得了席面,而且地位还很高。直到魏晋时期,狗肉的地位才悄然发生了变化。

主要原因,跟士族阶层对于狗类型的认识发生了改变。在这之前,守犬、田犬和食犬三者的地位不分高下,被人们一视同仁。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阶层开始强调守犬的忠诚作用,甚至将守犬的忠诚,和儒家提倡的道德思想结合在了一起。

现代人所说的狗腿子,形容一个人跟狗一样忠诚,类似的观念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萌生的。

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守犬的地位就逐渐被抬高了。不过由于当时的肉类依然少,士大夫们虽然看到了狗的忠诚,但只要想吃肉了,还是会含泪吃上两大碗。所以从一开始,这种理念其实就透着那么一股虚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狗的地位进一步提高,是从隋唐时期开始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当时的家畜养殖得到了大规模发展,社会普遍有代替的肉类可食用了,所以就进一步强调狗的忠诚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宗教领域,不管是外来的佛教还是本土道教,对于狗肉都不喜欢。随着这股风气逐步蔓延开来,社会整体吃狗肉的人就开始变少了。

又经过数百年观念的变化,到了宋代以后,狗的地位进一步提升,狗肉的地位却进一步下降了,甚至于连羊肉都不如。现代俗话说挂羊头卖狗肉正是源于此。

彼时的士大夫以上阶层,已基本不吃狗肉。北宋徽宗时期,因为徽宗的属相正好是狗,所以朝廷还颁布了专门的禁止食用法令。

按照徽宗的这一逻辑,别的皇帝如果属羊或者牛,世人也不能食用其肉了。所以这一法令,在肉类食物匮乏的那个年代,就显得非常荒唐。

然而经过这么一闹腾后,狗肉数千年来的地位彻底不保。现代人说的狗肉上不了正席,就是从宋代逐渐演变形成的。

所以从夏商周到宋代,狗肉的地位是一个一路走低的过程。表面上来看,确实跟人的提倡导致观念发生转变有关。而深层次的原因,则是随着养殖和烹饪技术不断进步,人类可食用的其他肉类逐渐增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代流传,苏轼在被流放的时候,教给了人们如何烹饪和制作猪肉。消除了猪肉身上的腥臊之气,猪这种肉多也好养的动物,很快就成为中国人最常吃的肉食。

所以说来说去,不吃狗肉的本质,是因为其他肉多了。而思想观念上的影响,则起到了标签的带领作用。

从那之后,士大夫以上阶层基本不碰狗肉,但是在民间,平民百姓难以获取更多的肉类食物,所以还一直保留着吃狗肉的习俗。也正因为如此,吃狗肉,逐渐呈现出了一种阶级分化。即富贵之家不吃狗,平民百姓杀狗吃狗。

以上,便是中国人自古至今关于吃狗肉的观念演化。那么问题来了,现代人对于狗肉,究竟该怎么办呢?

动保人士的观念很简单,直接跟西方的动物保护理念衔接,不吃狗肉不提倡吃狗就行。平日里,他们也是这一理念的践行者,像合肥地铁的狗肉广告,正是由于触碰到了他们的禁区。

但也有人立刻会反对,除了有吃狗肉的群体反对外,其他一些不吃狗肉的群体也反对。因为在这一群体看来,吃狗也是一种权利和自由,不能因为其他人不吃就一律禁止。

当然还有人觉得,不应该直接套用西方所谓标准,即便我们禁止食用狗肉,也应该依照自身的传统来寻找解决办法。完全照搬西方的观念,就是屈从于西方的文明专制,时间长了就会被同化,而彻底失去我们的文明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如果按照我们传统的观念来解决问题,具体又该怎么做呢?其实这相当简单,只要给狗分类型不就行了。

几千年前的古人,都知道将狗分为守犬、田犬、食犬三类,现代人这么聪明,难道就不能区分吗?

有人会反驳说,现代社会文明了,不能将狗分成三六九等,应该一视同仁。这种观念从逻辑上就站不住脚。现代人还有人饲养宠物猪呢,那为什么不一律禁止食用猪肉呢?

所以从本质来看,所谓的文明进步,也只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说辞。不管是吃不吃,主导权都在人的手上。吃狗肉,人需要找一个理由;不吃狗肉,更需要找一个借口。

只有这样,人才会心安理得,才会在很大程度上演化出某种观念和习俗出来。如此一来,不吃狗肉的人,为何就不能给吃狗肉的人保留一点吃的空间呢?

因为他们认为,给吃狗群体保留空间了,就会减小自身群体的空间。所以你看,所谓的文明和进步,不过是群体的多少选择罢了。

说到底,吃不吃狗,根本没有所谓的文明与落后之分,也没有对与错之别。人类在地球上就是主导者,所有别的动物就是由人类支配的。

一边大口吃住羊肉,另一边又大声呼吁不能吃狗肉,这就是人类,也是所谓的文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中你能看到一个事实,所谓文明的差异共存,很多时候只是人的幻想。文明是排他性的,一旦某种观念成为主流,就会把与之相对立的观念斩尽杀绝。

宋代至今,这1000多年,不过正好是不吃狗肉的观念占据上风罢了。再过一千年,谁知道又会变成啥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