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开展婚俗改革,推进婚俗新风尚;开展志愿服务,培育文明新风弘扬文明行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守护学生“心”成长。仲夏时节,行走在金台区的大街小巷,从社区到企业学校,文明新风扑面而来,文明之花处处绽放。

“一三三”工作法 为婚俗改革移风易俗奠定良好基础

宝鸡市金台区中山西路街道胜利村位于市区北坡塬边,面积1.8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小组,393户1478人,党员100人,2023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20286元,处于西府天地景区的核心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来,胜利村依托区位优势、生态优势和文旅资源优势,在全区婚俗改革工作“3456”模式的引导下,坚持以移风易俗“小切口”推动婚俗改革“大战略”。通过创新“一”项机制、搭建“三”个服务阵地、坚持“三”项制度,探索实施婚俗改革“一三三”工作法,狠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互相攀比等传统陋习。如今的胜利村,村民提起婚俗改革都赞许地说,是婚俗改革让“甜蜜的负担”不再有。

“彩礼礼金累计不超过5万元,红白喜事办理不得超过30桌,每桌菜品、烟酒饮料费用总计不超过800元,份子钱不得超过100元。仅2024年1月至今全村村民累计缩减开支30余万元。积极倡导红白喜事‘四不三拒绝’,即‘不摆阔、不攀比、不讲排场、不举债办婚事,拒绝高价彩礼、拒绝铺张浪费、拒绝低俗婚闹’,推动移风易俗‘软任务’变成‘硬约束’。”胜利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林伟说。

破陈规 除陋习 让文明的婚俗新风深入人心

古风古韵的门楼牌匾,中西结合的领证打卡墙,张灯结彩的热闹“喜堂”,传统婚礼中的“三书六礼”有哪些?父母的结婚证是啥样?走进位于理想共创文化科技产业园的金台区婚俗文化展示馆,你可以穿越古今,感受不同时期的婚礼文化,更能在此全面了解我国婚俗历史文化的变迁。该地也是金台区设立的婚姻登记户外颁证基地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1年,金台区被民政部确认为西北五省唯一的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三年来,金台区以婚俗改革为抓手,通过婚事简办、婚前婚后辅导、创新颁证仪式等一系列婚俗改革措施,破陈规、除陋习,让文明的婚俗新风深入人心,同时建成2处婚姻登记户外颁证基地,免费为新人举行集体结婚颁证、相亲交友、集体婚礼活动。截至目前,全区130个村(社区)全部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及乡贤能人工作室,896名乡贤能人参与到婚俗改革工作中,以接地气、入人心的方式,不留死角、全域推进移风易俗,高价彩礼、铺张浪费、攀比成风等婚俗陋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通过优化办证流程,提升服务质量,为新人营造特有的领证仪式感,引导传统的‘轻登记、重婚宴’理念逐步向‘重登记、轻婚宴’转变。”金台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主任郭春梅说。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守护学生“心”成长

走进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的金台区西街小学,古朴典雅的校园里,孩子们制作的手工团扇、读书阅读档案、马勺脸谱等,一一展示着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操场上,孩子们拔河、跳绳、打篮球,处处洋溢着欢声笑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来,学校坚持五育并举润德立人,坚守初心培根铸魂。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促进学校优质发展为着力点,秉持“构建自主发展平台 创建和谐精神家园”办学理念,着力凝练“敬业乐教、立德树人”的校风,努力涵养“博学、仁爱、严谨、奉献”的教风,积极培育“乐学、善思、自信、笃行”的学风,在推进学校创新提质的进程中,学校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宝鸡市“新时代·新德育”铸魂行动为指南,以“润德立人”为德育思路,积极搭建“润德、育德、养德、成德、培德”德育养成教育载体,努力将德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政教主任徐亚宁表示,学校以符合校情、契合成长、注重细节、重在养成为出发点,强化思政教学,创新主题教育,设立心语信箱,培育读书品牌,促进学生阳光快乐成长,帮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少年处于成长关键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走进石油中学的心理咨询室,安静柔和的环境令人倍感舒适;如果有需要,还可以坐在放松椅上,闭上眼睛静静感受美妙的音乐。

石油中学政教处副主任段磊介绍,每学期的“课堂+讲座”心理辅导,教会学生如何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两名专业的心理老师也会通过个性化辅导和干预措施,引导学生释放压力,疏解不良情绪。心理咨询室分为三部分,一间心理咨询室,一间团体活动室,一间宣泄室。其实心理咨询室就和心理角一样,主要是学生有心里不愉快或心里比较郁闷的时候,可以过来进行缓解和放松。

据了解,针对中小学生网络成瘾、烦躁失眠、自伤自残等问题,金台区着力构建政府、学校、家庭、教师“四位一体”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全区52所学校开设心灵驿站,配备心理副校长和专兼职心理教师,每学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通过“课堂+讲座”“咨询+干预”等方式,多维度全方位疏解学生心理情绪,以春风化雨般的引导、帮扶,帮助青少年茁壮成长。

推行“心窝窝”集市 “时间银行”让志愿服务暖民心

理发、磨菜刀、配钥匙,件件看起来都是小事,但是在群众生活中却不可或缺。在宝鸡金台区石油东山社区,每月一次的“心窝窝”集市,不仅把义剪义修等志愿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还通过理论宣讲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心窝窝”集市从去年三月份首次亮相,每月一次,每逢开集,群众早早就会聚集到活动地点。“我年纪大了行动不方便,现在好了,不出小区就能办好多事。”该社区居民王玉梅老人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满满的幸福感。

石油东山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张俊峰说:“我们这个‘心窝窝’集市涉及政策宣讲、健康义诊、法律咨询、义剪义修、文艺汇演、民意收集等10多项内容,参加服务的这些人是我们辖区的志愿者,包括爱心商户、企业、党代表、人大代表,通过这一条龙式的服务,真正把关爱和温暖送进了群众心坎上,切实起到汇民意、连民心的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居民参与“心窝窝”集市志愿服务活动的热情也离不开社区的“时间银行”。记者了解到,凡参与“心窝窝”集市活动的群众还可获得“时间银行”存折积分卡。

在社区服务站里,记者看到“时间银行”的货架上摆满了洗洁精、牙膏、洗衣粉、护手霜等生活用品,每个上面还标注着不同的分值,据了解,社区居民可根据服务类型及时长,进行“储蓄”积分,同时社区留存有时间银行积分登记台账进行对照。后期志愿者累计的积分达到设定的分值,就可以兑换日常生活用品或社区的一些手工课、舞蹈课等文艺文化课程。截至目前,社区志愿者已达到120余名,志愿者服务累计时长达到800余小时,越来越多的群众正成为志愿服务的积极参与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话筒”用声音传递正能量

金台区中山东路街道引渭路社区是一个老年人口多、流动人口多、老旧楼院多,矛盾纠纷多的“四多”老旧社区, 为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宣传,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向善向正的良好社会氛围,不断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社区实施开展“金话筒”红色经典系列诵读活动。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十年发展成就、中华经典名篇诗歌,散文、故事等内容使广大群众在红色经典和具有鲜明时代感的作品中接受教育,增进对党的热爱,提升群众的爱国主义情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话筒’经典诵读项目自2021年起开始实施以来,我们深入学校、企事业单位,小区楼院,养老中心,开展党的政策理论、党的二十大精神、居民公约、时代楷模人物、宝鸡故事宣讲。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开展活动,将意识形态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社区文化活动深度融合,丰富居民精神生活同时教育感染居民,形成向正向善的社区好氛围。”引渭路社区党总支书记胡利红说。

履行国有企业社会责任 开展帮扶常态化

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集研发、制造、集成、销售与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能源装备企业。近年来,公司在发展壮大的同时,认真履行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扎实开展乡村振兴、消费扶贫、公共教育、疫情防控、义务献血、植绿护绿、志愿者关爱行动等工作,公司先后被评为“陕西省扶贫工作先进单位”“宝鸡市突破西山贡献奖”“宝鸡市支持慈善事业工作先进单位”“宝鸡市社会扶贫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公司先后向金台区推荐了“孝老爱亲好人”金鑫、“助人为乐”麻昭等宝石好人,第八届宝鸡市道德模范候选人“敬业奉献模范”覃建、“助人为乐模范”王守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与金河镇紫原村结对共建文明家园工作中,为紫原村改建家风家训馆,经常性开展志愿服务及关爱活动,组织职工为村民维修家电、关爱留守老人、表演文艺节目、为留守老人包饺子。通过深入交往,职工与村民形成了良好互动和深厚感情,共同营造了文明和谐大家园。

“自从我们结对帮扶以来,宝石机械给予我们资金上的支持,人力上的支持,多次到我们村上开展学雷锋活动,帮助留守老人,送温暖活动,集资修建紫原村家风家训馆,感谢对我们紫原村发展的支持。”紫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斌说。

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党群工作部高级主管高奕告诉记者,多年来,宝石志愿者团队积极打造“宝石花”志愿者团队品牌,目前有志愿者182人,总计服务时长3000小时以上,把志愿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着眼扶老助困、爱心助学、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等重点服务领域,推动志愿者活动的经常化、长效化。

据了解,金台区通过组建“金品荟”志愿服务队伍,聚集优秀志愿者1800多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组织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1500余场次,参与志愿者12000余人次,服务群众1.8万余人。

金台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文明办主任王旸表示,金台区将把婚俗改革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聚焦立精神支柱、树价值标杆、育时代新人目标,大力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深化文明培育、拓展文明实践、优化文明创建,不断提升公民现代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助力金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丰润道德滋养。

本报记者 杨东世

责任编辑:安心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