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160枚火箭弹袭击以色列的军事司令部时,这一事件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为何在此事件后选择保持沉默,这种集体无响应反映了哪些国际政治考量?这次攻击对以色列的军事和政治影响将如何展开?

6月11日,以色列人难得睡了个懒觉,毕竟安息日嘛,享受生活最重要!然而,就在这难得的宁静早晨,加沙地带却送来了一份“特别的叫醒服务”——160枚火箭弹!

事情是这样的,凌晨时分,第一波“快递”——90枚火箭弹呼啸着划破夜空,目标直指以色列北方司令部和其他军事设施。以色列人估计还在睡梦中就被这突如其来的“烟花秀”给惊醒了。不过,以色列的“铁穹”防御系统也不是吃素的,立刻启动拦截模式,据说成功拦截了一部分火箭弹。当然,也有一些“漏网之鱼”落在了空旷地区,估计也就是吓唬吓唬人,没造成什么实质性伤害。

你以为这就完了?不,这还只是个开头!上午时分,第二波“快递”——70枚火箭弹再次来袭,以色列人这回彻底告别睡回笼觉了。这次的目标依然是军事设施,看来发射者是铁了心要给以色列添堵。当然,以色列的“铁穹”防御系统再次展现了其强大的实力,依然拦截了一部分火箭弹。至于那些没拦截到的,还是落在了一些空旷的地方,看来发射者这精准度还有待提高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话说回来,160枚火箭弹可不是个小数目,这得花多少钱啊?就不能把这钱用在改善民生上吗?真是让人匪夷所思!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以色列的军事实力。毕竟,面对如此密集的火箭弹袭击,以色列依然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这本身就说明了很多问题。

这160枚火箭弹可不是凭空冒出来的,它背后隐藏着错综复杂的恩怨情仇,堪比一部中东版的“复仇者联盟”。

故事还得从6月11日说起,当天,以色列对黎巴嫩南部发动了空袭,目标直指真主党,结果,真主党一名高级指挥官萨米·阿卜杜拉不幸身亡。这下可捅了马蜂窝了!

真主党是谁?那可是中东地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可不是什么“善茬”。对于以色列的这次“斩首行动”,真主党自然不会善罢甘休。于是,他们决定用实际行动来告诉以色列: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于是,就有了开头我们说的那160枚火箭弹。当然,真主党也不是随便乱射一通,他们这次可是有备而来,动用了“喀秋莎”火箭弹和制导武器,目标明确地瞄准了以色列的军事要塞和关键基础设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喀秋莎”火箭炮,那可是二战时期的“明星武器”,以火力猛、射速快著称,据说在战场上能发出“咻咻咻”的声音,相当震撼人心。当然,现在已经是21世纪了,真主党用的肯定不是当年的老古董,而是经过改进的版本,威力更加强大。

至于那些制导武器,那就更不用说了,精准打击,指哪打哪,可不是闹着玩的。真主党这次是铁了心要给以色列一个教训,让他们知道,惹怒自己的后果很严重!

160枚火箭弹,这动静可不小,按理说国际社会应该高度关注,强烈谴责才对。然而,这次事件却遭遇了诡异的“沉默”,尤其是那些平时对中东局势指手画脚的“大腕儿”们,这次却集体选择了“闭麦”,这是为什么呢?

让我们先来看看平时的“积极分子”们。美国,这位一贯支持以色列的“老大哥”,这次居然没有立刻跳出来为以色列撑腰,只是轻描淡写地表示“关注局势发展”。英国、法国、德国,这些欧洲大国,平时也喜欢对中东问题发表意见,这次也都保持了“优雅的沉默”。

这其中,当然少不了复杂的国际政治考量。过去,欧美国家坚定地站在以色列一边,几乎是无条件支持。然而,近年来,这种立场开始有所松动。一方面,以色列在巴以冲突中的强硬态度引发了越来越多的批评,认为他们过度使用武力,侵犯人权。另一方面,随着国际格局的变化,欧美国家在中东的利益也发生了变化,不再像过去那样“唯以色列马首是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耐人寻味的是,美国总统拜登最近公开暗示,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可能出于个人政治目的,故意拖延加沙冲突。这番话可是非同小可,直接把内塔尼亚胡推到了风口浪尖。要知道,内塔尼亚胡可是出了名的“鹰派”人物,在国内一直以强硬著称。拜登这番话,无疑是在质疑他的动机,暗示他为了个人利益,不惜牺牲国家利益和地区和平。

别看这次160枚火箭弹大部分都落在了“荒郊野外”,似乎没造成什么实质性损害,但实际上,这次袭击对以色列的影响可是相当深远的,堪比一石激起千层浪。

先说军事方面,以色列虽然有“铁穹”防御系统护体,但160枚火箭弹齐刷刷地飞过来,这谁顶得住啊?就算大部分都被拦截了,但对以色列的防空系统也是一次巨大的压力测试。更重要的是,这次袭击暴露了以色列北部边境的防御漏洞。要知道,以色列的敌人可不少,除了真主党,还有哈马斯等其他武装组织,他们会不会趁机也来凑个热闹?所以,以色列必须加强对北部边境的防御,调整防御策略,否则下次再来一波“火箭弹雨”,可就不好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说政治方面,这次袭击对以色列国内政坛也造成了不小的冲击。本来,内塔尼亚胡领导的联合政府就摇摇欲坠,这次袭击事件无疑是雪上加霜。反对派抓住机会,猛烈抨击内塔尼亚胡政府的“安全不力”,要求他下台谢罪。内塔尼亚胡这位政坛老狐狸,这次恐怕也要焦头烂额了。

在国际上,以色列的日子也不好过。本来,因为巴以冲突的问题,以色列的国际形象就每况愈下,这次袭击事件更是让国际社会对以色列的持续军事行动产生了更多质疑。一些国家开始公开批评以色列过度使用武力,要求以色列保持克制,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争端。如果以色列继续我行我素,很可能会失去更多国际支持,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次袭击事件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让本来就动荡不安的中东局势雪上加霜。其他国家和地区组织会不会卷入冲突?会不会引发更大规模的战争?这些都是未知数。国际社会想要调停冲突,推动停火和谈判,恐怕也要面临更大的挑战。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