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世界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饲养可爱的萌宠已然是大势所趋,市面上售卖的宠物琳琅满目,令人应接不暇。但有时候饲养宠物也可能会被传染疾病,这是怎么回事呢?

6月5日,毛女士因咳嗽、发热就诊于西安市红会医院全科医学科。

10天前受凉后出现咳嗽,之后开始发热,最高温度38.6℃,在家中自服药物后不能缓解,在门诊查胸部CT提示右下肺炎症,故收入全科医学科住院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患者CT影像资料

住院后主管医生刘吉楼常规给予抗感染治疗,并排查各种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感染,治疗3天患者仍高热不退,症状没有任何缓解,治疗中遇到了难题。再次询问患者病史,发现患者发病前多次前往“鸟舍”把玩鸟类,且在发热前不久购买并饲养了1只鹦鹉,便立即向张铭主任汇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铭主任带领全科医学科医生,对诊治中遇到的难题进行讨论,仔细分析患者病史及各项检查,认真排查所有可能的疾病,最终,所有医生达成一致,认为毛女士可能得了“鹦鹉热”。全科医学科立即为患者行床旁支气管镜检查,进行肺泡灌洗液送检,最终确定检测出鹦鹉热衣原体,同步为患者调整药物治疗,患者症状逐渐好转,3天后体温恢复正常。至此,毛女士的发热总算是“水落石出”。

什么是鹦鹉热?

鹦鹉热是由鹦鹉热衣原体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通过呼吸道与消化道传播,这些衣原体主要在多种鸟类之间传播和感染,可感染大部分鸟类,也可通过带菌动物传染给人。

得了鹦鹉热一定是因为鹦鹉吗?

“鹦鹉热”取名为“鹦鹉热”的原因是因为首次命名时,该病恰好发现于鹦鹉爱好者,所以叫做“鹦鹉热”,但这个病广泛存在于家禽及各类野生禽类之中,并不仅仅和鹦鹉相关。

该疾病潜伏期相对较长,为1-2周,发病后典型的症状为:高热、寒颤,有全身不适,疲惫无力,食欲下降。剧烈的头痛和全身肌肉疼痛是常见的症状,约1周后会出现咳嗽,咳黏液或血性痰。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烦躁、谵妄、木僵、昏迷等。

※但不是出现以上症状就一定是鹦鹉热,最终需要到医院进行检测确认。

鹦鹉热的恢复期较长,且痊愈后有可能再次感染,因此,患者应接受隔离治疗,避免接触患病鸟类。在接触鸟类或鸟笼的过程中,务必勤洗手、佩戴口罩,以预防感染

全科医学科提醒广大市民:

如果您近期与鸟类、禽类有接触史(尤其是陌生鸟类),且出现发热时需要警惕,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鹦鹉热的治疗。

同时,鸟宠饲主也不必惊慌,只要保持宠物饲养环境清洁,与宠物互动前洗手,避免家里小鸟与野生动物的接触,就不必担心自家鸟宠感染“鹦鹉热”。在迎接新的鸟宠回家后,应首先进行隔离饲养(若家中已有原住民宠物,也应保持距离)4周以上,也可取鸟宠腹部干净羽毛送去相关机构进行病毒检测,确认鸟宠健康无疾病后,方可进行亲密互动❥

不要因为一时的恐惧,而让无辜的生命承受痛苦与孤独。

来源:西安市红会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