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形容医生有个词,叫医者仁心,先学会做人,摆正自己的良心,然后再谈行医。

然而,最近发生在南方医科大学的一件事却让人大跌眼镜,原来为了一小撮留学生上课的利益,我们可以如此不道德地去指责一位有良心的教授,可以不分青红皂白地就给人乱扣帽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社会怎么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出了什么问题?一件该被褒奖的事情居然当作反面教材被全校通报,如此无底线,是为了在洋大人面前跪下,更好地当一只舔狗吗?

随着俞莉老师的因救人而耽误上课的事件逐渐明晰,始作俑者也被曝出,是一名留学生。

对此,有个疑问:

这些到中国来的留学生,拿着中国给的钱,搂着中国的伴读,经常被教授爆料上课迟到、缺课的留学生们怎么突然变得如此爱学习了?

由此引申一个问题,作为老师,如果上课迟到,无论何种原因都要被学校严厉通报,被严重处罚,那么上课迟到的学生,学校该做如何处理呢?是不是该开除或是留校查看,在档案中狠狠记上一笔,伴随终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引申一个问题,这次举报的是留学生,但如果国内的学生学校是否会同样如此上纲上线。最近有不少人为南方医科大学辩护,理由无非如下:俞教授作为承担教学任务的老师应当以课业为重,就算俞教授当时不去救患儿,自然也会有其他医生去救,不会因为缺少她救导致一条生命逝去。

如此逻辑实在过于清奇,首先当时是什么情况,只有当事人心里最清楚,必须要自己处理还是其他医生就可以应付,这个判断标准取决于当事人而非任何事后诸葛亮的吃瓜群众。

换言之,患儿救活了,现在说这种风凉话,如果换一种情形,当时情况危急俞莉教授就是冷漠地弃之不管去上课,然后患儿死亡,届时,社会舆论是否又是另一种风向呢?

救人,是作为医者的一种本能,是内心起码的道德底线,如果在救人和上课面前考虑后者,还考虑到所谓的国际影响,那很遗憾,这种人无论医术多么高超,业务能力多么出众,对不起,都不适合当医生,私心太重。

你不知道其每一次救人的意图在哪里,更不知道这个人会在课堂上给学生灌输怎样的价值观,如此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想想都可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关于俞莉老师这件事,想谈一个放大的社会话题,如今社会道德价值观究竟怎样?

有了第一个扶跌倒老人被讹的事件,慢慢的大家就算看到老人摔倒,哪怕是没气了也不敢扶。

有了第一个正当防卫被法官教训,他打你,你为什么要还手,从此哪怕你被打死,也不能吭一声。

同样,有了第一个教学比救人更重要的处罚,那么,哪怕是以后,就算就剩一位医生,在上课和救人面前,也会选择前者。

毕竟,人是自私的,医生也是人,也要先顾全自己。

然而,人类至今所建立的道德规范和法律体系为的不就是克服人性中的自私而去弘扬正义与善良吗?

难道作为一家宣扬救死扶伤的大学,在道德底线上,要逆人性的底线而动,放大人性的恶,那么这所大学存在的目的是什么,校领导行事的底线又在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知道这位留学生举报的意图何在,也不知道基于什么样的心理,更不知道这位来自亚非拉某国的留学生是不是真的非常在意一分一秒老师传授知识的时间,但在笔者看来,起码这名留学生的心中,实现自我的利益远比一条中国的人命值钱。

如此,当这名学生毕业后,真能成为一位有良知的好医生吗?医者如果连仁心都没有,单单学习行医又有什么意义呢?

更极端点说,当我们帮助这些留学生离开鸟不拉屎的地方,好吃好喝供着他们,让他们从鬼变成人的时候,他们内心有没有对中国人有一丝起码的尊重?

最后谈三件事,一是讲大学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虽然此大学非彼大学,在我们的大学如今只沦为一个教学和行政机构,这真的是办大学的本意吗?

第二,大学应该向社会传递什么,仅仅批量生产本科生研究生吗,应该引导一种怎样的社会价值和道德观?

第三,无论某些圈内人如何辩驳南方医科大学此举如何合理,俞莉事件,我们应该看社会整体的倾向,我们要谈的是整体社会价值观、道德观而不是你个人的价值观、道德观。

关于生命的事,不要用一种冷酷的态度去发言,因为哪天你的亲人出事的时候没人会为你掉一滴眼泪。

愿正直者不再逆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