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要出成绩了,又到了家长学生选专业的时候,今年则是忙坏了张雪峰们。

张雪峰的免费指导是限时的,网上说,在高考前的一场直播中,就一个农村考生要不要报考医学专业,张雪峰认为该学生的成绩有点偏低,应该退而求其次选择对口定向的乡村医生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当该学生想要继续听的时候,直播连麦戛然而止。因为再想继续听下去的话,就得掏钱了。

有媒体统计,光是张雪峰团队上传的一个相对便宜的专业解答综合录,最近几天的付款人数已经超过了500人。

至于那些私人定制型的专业咨询,尽管每单的业务最少也要近12000,下单的人还是源源不断。

专业选的如何现在还不得而知,不过在单纯选专业的这件事上,家长和学生又一次扎堆了。而且相比于过去的扎堆,时下扎还得花钱。

有人说即便这是一门生意,也是你情我愿的。也有人说,不少家长就是普通的工薪阶层,他们和别的家长是存在信息差的,现在有人愿意通过专业的方式指导一下,这难道不是好事吗?

这话乍一听很有道理,可仔细咂摸咂摸还是不对味儿。选专业并非股票市场的内幕交易,你以为张雪峰们掌握了什么逆天的信息,能让一名学生真就一飞冲天?

其实,所有围绕专业咨询的相关信息,都是媒体上的各种公开信息。现在很多家庭都有电脑,手机更是人手一部。只要是各会上网的人,他就能通过各种渠道,查询到任何一种专业的学习方向以及未来的就业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为关键的是,这些信息都是免费的,就看你愿不愿意自己去查询和做选择了。甚至很多时候,都不用刻意去找寻什么专业的网站。某项专业的报考热度,以及每年舆论讨论的方向,也能告诉你这个专业大概率的情况。

说到底,选专业重点不在“选”和“专业”这两点上,而是看家长和学生,对于庞杂的信息,再结合学生自身的分数以及兴趣爱好,有没有将其分门别类整理和思考的能力。

有的人又要说了,很多人不就是没有这项能力,所以才花钱向张雪峰请教的嘛。没有这项能力,难道就不能自己去学和训练一下吗?这既不是英语,更不是深奥的高数,只要稍微看一下,恐怕是个人都能做出分辨。

既然会分辨,为何要将选择权,而且还是自己人生的选择权,拱手交给他人呢?

话说到这个份上,还有人会认为,花钱做咨询,既不是你情我愿,也不是不愿主动去选,而是想通过花钱选到一个最优质的结果,想在相同的群体阶层中实现跨越。即便不实现阶层跨越,未来只要不走弯路就行。

这么去想也情有可原,毕竟时下各行各业都在卷。高考和选专业,早已卷过了分数和学校时代,现在卷的,是谁能在专业的选取上更胜一筹。

想法确实不错,可是你想过没有,外人帮助考生选取推荐的专业,主要的参考值是该专业的就业指数以及每年报考的情况。这是一种外力因素,也最容易形成扎堆。

因为,如果不考虑学生成绩和个人兴趣爱好的话,专业的主要价值,就是未来的就业前景如何。

比如文章开头提到的医学专业,不光张雪峰在帮学生分析,而近年来这一专业本就是受舆论热捧的。

学生若听取了建议,真的去学了医,难道真就从此踏上康庄大道了吗?恐怕未必。

有医生近日就公开表示,学生如果真想学医,就得做好长期打算,学医的门槛不但高,而且对医生职业没有真正的认可度的话,未来是很难坚持下来的。在选择上,不能只盯着录取率和未来的就业和薪资。

再比如近年来考公热越来越高,与之相关的法学等专业,也逐渐成为香饽饽。可如果不懂真正的选择得失是什么,即使外人的建议毫无瑕疵,未来也依旧是未知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论如何,外人的建议永远只是建议,真正的人生道路只有自己去趟。根本没有完美无缺的专业,而所有的选择必然会产生得失,关键在于你想实现怎样的人生价值。

张雪峰们的建议不是不能听,但不应该跟风扎堆。要知道,越是热门的专业越容易出现扎堆的情况,如果跟风和听从建议去做选择,到头来的竞争压力只能自己承担。

有意思的是,为了对抗张雪峰们,确切一点说跟他们抢生意,各大网络公司近期也推出了所谓的AI选专业。当然,刚开始是免费使用的。

AI的选择和建议,也没有人想的多么高深,跟别的AI模型一样,各模型集合了关于教育和专业的海量信息,通过向AI咨询,然后获得建议。至于AI判定的方式,基础逻辑其实是算法。

所以你看,就连帮人选专业的生意,目前也到了内卷的局面。

还是那句话,你愿不愿将未来人生道路的选项,交给他人?说的再直白一点,通过别人喂饭的方式获取信息,而不是自己主动去做饭吃饭,就好比是在吃他人嚼过的馒头。

人生的选择当然不能轻慢,但人生的选择也不会事事完美。很多时候,还是应该多问问内心,究竟想要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