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于四川观察。

山东一地大量鱼群跳出水面

6月20日傍晚,山东新泰谷里大桥附近的水域发出了异响,闻声而来的人站在岸边往水面一看,只见水花四溅,大量的鱼群在水中争先恐后地跃起,落到水中稍作停留又再次跃起。这样的场景不禁引发了附近居民的担忧,有人于是将情况上报,希望能调查个水落石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记者去联系了谷里镇政府工作人员,接线工作人员表示,当地的水利、环保部门已到场调查核实具体原因,但目前还没有结果。他认为可能是因为天气温度过高,当天当地温度为35-36度,导致水中缺氧。

并非首次发生

像这样大量鱼群跃出水面的新闻相信你已经看过不少案例了。

在2022年7月12日,也是在山东,就有这样一个案例。当时引发关注的是“大明湖雨后群鱼跃出水面跳上游船”的视频,视频内容是两个人乘坐小船在大明湖游荡,周围的鱼群不断跃出水面,甚至有几条跳到了船里面。当时就有很多人对原因进行了猜测,说可能是地震预兆,是鱼缺氧等等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续有记者去采访了济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水产部相关技术人员,他认为不少缺氧,因为缺氧会让鱼状态很差,没办法跳那么高,如果真是缺氧应该是会浮在水面呼吸。他观察认为这些跳出水面的鱼为鲢鱼,鲢鱼很容易受到惊扰,而事发水域的河面很狭窄,鱼群如果密度够大,其中一条被船吓到后跃出水面,其他的鲢鱼就可能跟着行动。

按照这位技术人员的说法,6月20日山东新泰谷里大桥附近的鱼群就不太可能是因为缺氧了?不过鱼种之间有差异,不好说。

2023年8月6日,有观光快艇在昆明滇池行驶的时候,也遭遇了大量鱼群跳跃的场景,,突然看到鱼群持续跳出水面,景区工作人员表示当天出现鱼群跳跃的区域可不止一处。记者致电了昆明市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表示可能是天气闷热、缺氧等因素引发,会留意并进一步跟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鱼类大量跃出水面

实际上像这样的大量鱼群跃出水面的现象并不罕见,原因也是五花八门。

这些鱼基本上都是封闭的景观中的,所以可以排除一些野生环境的可能性,比如鱼类洄游,狩猎和更换栖息地,那么就有以下6种可能性。

第一种是就是缺氧。这是相对封闭的景观的鱼跳出水面的最常见原因,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首先可能是鱼的密度太高,导致水中溶解氧不够用;其次是藻类大量繁殖消耗了氧气;还可能是天气太热导致水中氧气消耗变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种是水源被污染。这个很好理解,如果鱼类察觉水中的污染物太多,水体含有大量氨、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等化学物质,那鱼就会试图通过跃出水面的方式寻找更干净的居所。

第三种是水温变化太大。有的鱼类对温度的敏感度很高,如果升温或降温太过剧烈,就可能引发鱼类的反应。发生大量鱼群跃出水面事件的时间基本在夏季,不知道会不会跟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系。

第四种是鱼的密度太高。鱼的密度太大会导致的问题不止是缺氧,也可能是食物的短缺和行动能力受限,这些刺激都可能导致鱼类做出反应。

第五种的可能性很低,只是一种假说。有研究者认为:患有寄生虫感染的鱼类会通过跳出水面,然后砸回水中的冲击来去除寄生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六种是鱼群受惊。这种原因的可能性很高,有不少的鱼类物种受到惊吓就会集体跳跃,比如鲢鱼比如亚洲鲤鱼,相关的案例数不胜数。

有何预兆?

基本上鱼群大量跳出水面都可以用以上的6种可能性来解答,不过有的人会担心这可能是地震等自然灾害要发生的前兆。

但截至目前,还没有研究能证明动物们具有预测地震的能力,预测风暴等自然灾害倒是真的。风暴台风这类灾害因为会引发低气压,因此就算是人类也能通过技术手段预测,但关于地震,其实人类至今都还没办法预测,也没有证据能证明动物们可以预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