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人物志,每天发布历史类文章。您可以点击关注,并在本文下方留下您宝贵的评论和意见。

2009年11月6日,国务院原副总理谷牧同志在北京病逝,享年96岁。在305医院的灵堂里,李先念的夫人前来送别老战友最后一程,陈云、陈毅、罗瑞卿、叶剑英、谭震林、毛主席等人的后代纷纷赶来医院送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贺龙的女儿站在谷牧的遗像前,眼眶里满是泪水,哽咽地讲到:“谷叔叔,你帮周总理做了多少事情啊,彭德怀元帅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是你专门去大西南看望他,送去了关怀……”

提到谷牧看望彭德怀元帅一事,我们的目光就要回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了。

1965年前后,中国的周边环境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中苏关系破裂,苏联更是在中苏边境陈兵数十万,虎视眈眈。美国侵越战争持续升级,随时可能烧到中国大陆,与此同时,美军第七舰队在台湾海峡的行动一直没有停止过。中印边境附近的印军依旧贼心不死,不断挑衅。

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毛主席和中共中央决定加快战略后方大三线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5年初,中央召开了讨论三线建设的会议,会上,毛主席指出:“搞三线建设,北京一定要有一个总口,就由国家建委负责吧。”

但国家建委多年前就已经被撤销了,毛主席听后,明显有些不高兴了,他皱着眉说道:“那就抓紧再成立起来嘛。”

很快,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周总理立即投入到了组建第三届国家建委的工作中。由谁出任国家建委主任呢?周总理为了寻找到合适的人选,颇费了一番心思。但最终还是确定了下来。

一天,周总理找到谷牧,对他说道:“谷牧同志,你来当国家建委主任吧,很合适。”

谷牧自1955年调入北京工作以来,他几乎都是直接在周总理领导下开展工作的,其工作能力自然毋庸置疑。

当周总理将国家建委主任的人选汇报给毛主席后,毛主席当即拍板说道:“我赞成,由谷牧同志负责,我很放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5年4月,相关任命正式下达,谷牧出任国家建委主任。任职期间,谷牧兢兢业业,认真谨慎,在各类文件、报告的起草工作中,谷牧总是亲自抓,并不全盘放手交给秘书或工作人员做。

成稿过程中,谷牧多次提出修改意见,并同大家一起讨论,欣然接受大家好的意见和建议,讨论会上,同志们最喜欢听到的一句话就是谷牧说的“恩,这个意见不错”。

9月11日,彭德怀奉命来到人民大会堂,被告知“去西南抓大三线建设”。彭德怀直言自己“不懂工业”,不愿“出山”,婉拒了这一任命。

9月23日上午,彭德怀受邀来到了颐年堂与毛主席见面。在这次谈话中,毛主席耐心向他说明了西南大三线建设的重要性,并明确表示支持他到西南开展工作。

毛主席与彭德怀的谈话从早上八点开始,一直持续到中午12点才结束。这么长时间的谈话令彭德怀深受鼓舞,他决定“听从指挥,去大西南开展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久,彭德怀便来到了西南开展大三线建设工作。一上任,彭德怀便满怀热情地投入到了工作中,他先后听取了各负责人的汇报工作,然后对照着地图进行了更加细致的询问和记录。此后,他深入群众和建设一线,同广大职工亲切交谈,了解情况,他的足迹遍布西南广大地区。

一天,国家建委主任谷牧因工作来到大西南布置任务,在与当地的负责人沟通后,决定召开大会,向大家说明要求,布置任务。

开会当天,谷牧和当地的负责人先后进入会场,走上主席台准备开会。然而,当他看向台下时,突然看到了正襟危坐的彭德怀元帅。

谷牧这才想起来,彭德怀同志也来到成都工作了。虽然彭德怀如今只是大三线建委的副主任,但他曾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不朽功勋,无论是在党内的资历还是能力,都是值得令人肃然起敬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想到这里,谷牧更坐不住了,自己坐在主席台上,彭老总却在台下的一个角落里听,这怎么看怎么不合适。

于是,谷牧就这样在众目睽睽之下,走到了彭老总身边,低下身子跟他握手打招呼,然后恭恭敬敬地说道:“彭老总,您这么大年纪怎么来了,先回去休息吧。会议的内容,我晚上去跟您汇报。”

其实,除了让彭老总坐在台下角落里开会不合适之外,谷牧也是有私心的,他想借此晚上去单独看望彭老总。

彭老总看着谷牧,笑着回答道:“我现在是大三线建委的副主任,国家建委主任来开会讲大三线的建设问题,我肯定得来听,这能帮助我开展和落实相关工作。”

说罢,彭老总便催着谷牧赶紧上台开会。见彭老总坚持参加,谷牧又邀请他坐到主席台上来,但这遭到了彭老总的拒绝,“坐哪里都一样,都是开会嘛。这可不需要论资排辈。你赶紧上台去。”

见彭老总坚持,谷牧也只好先上台主持会议了。会上,谷牧向大家传达了中央的指示,并提出了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谷牧还提出了搬迁的重要性,引起了大家的重视。这次会议,让大家清晰地认识到了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和要求,也让大家在日后的工作中有了方向。

会议结束后,谷牧又来到彭老总身边,同他一起并肩走出了会场。一边走,谷牧还一边关心地询问他的身体状况。匆匆告别后,两人便各自忙工作去了。

当天晚上,谷牧再次来看望彭老总。彭老总见到他后,担心地说道:“这个时候来我这里,不合适。容易叫人说闲话。”

谷牧就当没听到,坚持同彭老总回到房间,同他谈起了大三线建设,并请他负责指挥后勤方面的一系列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得知彭老总经常跑一线,谷牧又关心他说:“彭老总,年龄大了,不用总去实地看了。在办公室里统筹全局就可以了。”

彭老总知道谷牧是担心自己的身体,他笑着说道:“每天不去看看不放心啊。”

谷牧听后,对彭老总更加敬佩。

谈话结束后,谷牧起身向彭老总告辞,彭老总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鼓励道:“谷牧同志,打仗靠我们,但搞建设得靠你们这些知识分子呀。”

这次谈话虽然短暂,但却令彭德怀心中倍感温暖,也是他最开心的一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三线建设的展开,谷牧和彭德怀都各自投入到了自己的工作中。当时,随着近100万施工队伍先后离开家乡,调入内地开展工作,其家属的生活、子女的教育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这也使得一线工人的思想发生了波动。

针对这一情况,谷牧提出“参照铁道兵、工程兵搞一支新型施工队伍”。这一建议被邓小平采纳,1966年,基建工程兵成立。此后,他们承担起了大三线建设的许多重要任务。

谷牧在跟在毛主席、周总理、邓小平奋斗多年,在他们的影响下,他也有了一种难得的国家战略眼光。这为他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新阶段承担更重要的责任奠定了重要基础。

1978年初,谷牧出任国务院副总理,负责对外开放工作。此后,经济特区便跟谷牧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1979年到1988年,谷牧在十年间积极开展工作,建设中国经济,促进中国经济与世界接轨。

因此,谷牧的离去,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了一个大时代的结束。

参考资料:中国新闻周刊2009年42期、环球人物2018年23期、百年潮2015年4期、中国新闻周刊2009年42期、贵阳文史2009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