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她在民主改革初期,创办了“穷棒·子互助组”。在这之前,她的生活就和旧西藏广为流传的民歌描绘的一模一样:“即使雪山变成酥油,也是被领主占有;就是河水变成牛奶,我们也喝不上一口。生命虽由父母所生,身体却为官家占有。“

她三代是农奴,生活过得十分凄苦。直到解放军的到来,让她体会到了“翻身农奴把歌唱”的幸福。之后,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晚年的她,到西藏的各个地方去演讲,主题是不要忘记过去,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在西藏民主革命前的苦难生活

她叫次仁拉姆,出生在山南隆子县桑昂曲林的一个破牛棚里。从她记事起,印象最深的就是她阿妈背着她干活,以及在牛棚里度过的寒冷夜晚。

从6岁开始,次仁拉姆就开始给领主看孩子了。8岁就要上山砍柴。尽管小小年纪的她,每天卖力地干活,但还是经常会遭到领主的打骂。让她不解的是,有时候,她也不知道做错了什么,只要领主当时不高兴,就直接一顿鞭子抽下来。

隆子县的冬天特别寒冷,次仁拉姆和阿妈没有铺盖,只能相互依偎取暖。小时候,次仁拉姆夜里醒来。阿妈紧紧地搂着她,眼泪不由自主地“嗒嗒”落在脸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2岁那年,次仁拉姆被女领主带到了乃东温区。她不知道是自己被卖掉了,还是被送给人家。但她知道,她的爸爸、妈妈都被卖给了另一家领主。就这样,她与家人分开了。分别那天,阿妈看她身上只披着一件破毡片,心疼地哭了。随后,阿妈脱下了自己仅有的一件旧氆氇披在孩子的身上。次仁拉姆哭喊着紧紧地抱着阿妈的腿,但却被领主家人硬生生地拉开拖走了。

从此,次仁拉姆开始了只身一人的苦难生活。她没意识到,自己从此再也见不到阿妈了。在温区,次仁拉姆白天放牧,早晚挤奶、打酥油茶,天天干到深夜。有时候实在困了打了个盹儿,就被女领主用锥子狠狠地朝下巴扎去。顿时鲜血直流。

那会儿,次仁拉姆也会想,为何领主不劳动却可以花天酒地,而朗生终日劳作,活得都不如领主家的牲口。她也想过逃跑,可早听别人说,不管跑到哪里,都是领主的天下,当奴隶的就得认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多岁的时候,次仁拉姆和一个佣人相爱并怀了孩子,领主发现以后,臭骂了她一顿,还把她爱人赶走了。临产的时候,领主家的小姐,不许她在院子里生孩子,说她只能把孩子生在牛圈里。

等待这个孩子的是,与母亲次仁拉姆一样的命运。由于孩子缺奶吃,所以总是啼哭。老爷家里的人很烦孩子的哭声,为这个她和孩子都挨过鞭子。有一回,领主家的人竟然把烂鞋子塞在了孩子的嘴巴里,次仁拉姆又伤心又生气,可她却什么都做不了。

1959年,解放军平息了叛乱,推翻了封建农奴制度。接着,西藏的民主改革轰轰烈烈地开始了。次仁拉姆所在的温区也迎来了解放军和工作组。

次日拉姆加入中国共产党

工作组来到温区后,白天在田间地头帮助老百姓劳动,晚上到家里讲解民主改革的文件。那时候,谣言很多,说解放军这个那个,都是坏话。次仁拉姆观察了几天,从工作组人员的朴素穿着、说话和气看,根本就不像坏人。

那晚,次仁拉姆生平第一次吃上了工作组带来的白米饭,第一次听到“平等、自由、当家做主”等新鲜词汇。

很快土改开始了,次仁拉姆一家三口分到了三只绵羊、一头奶牛、一间房子、一个水磨和6(藏)克(相当于亩)地。拿到这些东西后,次仁拉姆的泪水止不住地流。她找到工作组的干部,说:“我想加入你们的组织。”1960年,次仁拉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1年,温区结巴乡成立了乡党支部,次仁拉姆被选举为委员。这一年,乡里开始组织农业互助组,乡长宣布可以自由组合。忙乎了一天,次仁拉姆和其他10户最穷的人家被剩下了。这11户都是朗生,比那些农奴如差巴、堆穷还要低一等的人。因为朗生大部分在领主家做杂役,没有农业耕作经验,也难怪别人不找他们互助。

次仁拉姆是个有主见的人,她并没被眼前的困难所打倒。她把大家召集起来说:“只要大家拧成一股绳,羊毛也能捆住狮子,不要看兔子腿短,一样可以翻越高山。旧社会都没有饿死我们,现在的困难再大,也比旧社会强。”他们11户联合起来办组的事,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此后,次仁拉姆带领大家虚心向老农请教,她自己带头披星戴月地干,第一年就取得了农业丰收。第二年,他们又总结了经验,打算超过上一年。没想到那年秋天,下了一场百年少有的大雨,结巴乡的庄稼遭受洪水的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堵住洪水,次仁拉姆带领大家到两里以外的山根背石头、背土,加固河堤。他们日夜守着堤防,随时处理险情。终于在大家的努力下,保住了庄稼。1962年,乃东县委和政府授予了次仁拉姆小组“模范互助组”的称号。

“古绒”是以前专门供给达赖吃的一种优质青稞,颜色是白的。过去,领主扬言说这种青稞普通人是不能随便种植,更不能享用,说是种了或者吃了就要灾祸降临。次仁拉姆不再相信这种谣言了。当年她就试种成功,并且取得了丰收。

1963年,次仁拉姆被组织选为参观团代表,去北京观礼,受到了毛主席、周总理等领导人的接见。

次仁拉姆到处宣讲,让孩子们不要忘记过去

2009年,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那天,次仁拉姆很是高兴,在她看来至少有三件喜事:一是60周年国庆,二是庆祝民主改革50周年,三是把每年的3月28日作为西藏百万农奴翻身的纪念日。

次仁拉姆经常说,她的一生都是共产党给的。6岁开始给领主干活,12岁没了父母。民改后,次仁拉姆去隆子县打听亲人的下落,才知道父母、妹妹早就死了,留下的一个哥哥也在前些年病逝了。

晚年的次仁拉姆,听到社会上有些风吹草动,就忍着病痛的折磨,也要去找年轻人谈谈她的想法。她先后去了多所学校,参加了乃东县团委组织的团员青年干部大会。她和年轻人讲自己在旧社会经历过的苦难故事,讲民主改革后西藏的发展,以及当下的幸福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次仁拉姆觉得,年轻人没有经历过农奴社会的残酷,以为如今的幸福顺理成章。有些孩子看不清问题的本质。她为下一代的思想教育工作担忧。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经历过旧社会的那一代人,渐渐都不在世了,了解封建农奴制度的人越来越少,年轻人没有经历过旧社会的黑暗,不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如果不好好地同他们讲道理,那就很容易相信谣言。

次仁拉姆教育下一代,不要忘记过去,忘记过去就是背叛,她经常和孙辈们讲过去的日子。她很在意每年的3月28日这天,可以说是新旧社会的分水岭。尽管个人的力量薄弱,但次仁拉姆依旧为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