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20日,我市举行全市“乡村著名行动”工作新闻发布会,邀请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乡村著名行动”工作开展的有关情况和成果并回答记者提问。

乡村命名解决“人流、物流、信息流”难题

菏泽市“乡村著名行动”实现了全省领跑。

据介绍,自上级部署“乡村著名行动”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主要领导亲自批示调度,并多次在会议上安排部署,市民政局党组主动作为,把“乡村著名行动”作为落实“突破菏泽、鲁西崛起”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加装“数字翅膀”的重要抓手,相关做法被民政部简报和第一季度发布会点名表扬,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山东新闻联播等重磅媒体报道宣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13日,全市“乡村著名行动”现场会在巨野县召开,总结成绩、交流经验,一鼓作气,争取一年完成无名道路命名设标,彻底解决困扰城乡的“人流、物流、信息流”难题。截至6月14日,全市摸排无名道路6022条,已设标道路3699条、占比61%;设置立杆式、灯箱式以及特色路牌10286块,预计共设置2万块左右;新备案新生道路4319条,采集上图乡村企业、农家乐、采摘园等1864条,畅通了乡村“邮路、产业路、资源路”梗阻现象,各项工作领跑全省。

充分挖掘地名文化,传承保护“老地名”

地名传承的是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的是乡愁记忆。

市民政局把地名文化保护传承贯穿行动全过程,发布了《菏泽市首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收录千年以上乡村地名56个,各县区充分动员乡贤、退休干部、教师、热心人士等参与,挖掘历史文化,集中会商研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全市灵活运用复活、移植、派生等方式,启用激活“老地名”1200多个,文化气息满满。比如,在“冤句故城址”重新以菏泽延续一千多年的古地名命名冤句路;在春秋五霸会盟地命名会盟路、葵邱故道等,让老地名和历史文脉焕发新生,也让人们在每一次呼唤时产生共鸣。

通过地名感知村庄特色,夯实数字乡村“数据底座”

城乡无名道路命名设标是一项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经济工程和民生工程,本质上是要服务好经济发展,为“物流下乡、快递进村、农特产品上市”等,装上腾飞的“数字翅膀”。

市委经济会议、市委农村工作会议要求,“要规范城乡地名管理,为电商发展提供便利条件”“加快完善‘乡村著名行动’,为健全乡村物流体系提供便利”。市民政部门在工作一开始,就把该项工作与“突破菏泽、鲁西崛起”战略紧密结合,找准地名赋能乡村振兴、营商环境优化的结合点,在利农惠农上优服务,在产业振兴上提效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过“乡村著名行动”小程序采集上图电商和电商基地135个、山东老字号23个、菏泽老字号52个,采摘园、乡村旅游点等兴趣点1000多个,特别注重在品牌塑造中植入地名元素,“黄店玫瑰”“周海粉条”等一大批“乡字号”“土字号”品牌,让村庄特色通过地名可感可知,夯实了数字乡村的“数据底座”。比如,巨野县创新制作智慧化“乡村著名图”,收录了文物、产业园区、采摘园、电商等点位,在各大景区、重要营商单位、城乡路牌设置“二维码”,实现一图览“麟州”,一扫“码”上知。商家们纷纷反馈,导航地图精准定位后客流量明显提升,销售渠道更加畅通,正在发挥更大作用。

“用好名”“扬好名”,畅通乡村微循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悉,下一步,我市将锚定建成全省乃至全国“乡村著名行动”先行区,突出关键环节,8月底前完成道路设标,并将集中更多资源、拿出更硬措施,发挥地名的文化价值和“名片”作用,发动更多社会力量采集乡村地名信息,集中宣传一批乡村名优土特产、民俗旅游产业,探索建立“互联网+地名+农产品+电商+寄递物流”服务成效,打通城乡大动脉,畅通乡村微循环,切实用好名、扬好名、著品牌,真正办好实事好事和百年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