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登岩 马晓波 范尧

编者按:

大到一个省,小到一座城,都有诸多星光闪耀的标签,它们代表着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成果,是江苏综合实力的不同侧面。有些成绩、荣誉虽属国内拔尖、业内头筹,但并不为外界所熟知。2024年,人民网推出“你所不知道的江苏”专栏。本站,我们走进泰州兴化市。

这里有相传千年的垛田遗产,以及因其闻名的千垛景区。“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说的正是垛田春日景象。

这里是全国产粮大县,也是“河蟹养殖第一县”,淡水产品产量长期稳居江苏第一,是颇具代表的“新时代鱼米之乡”。

这里有“中国不锈钢名镇”戴南,也有正在打造的千亿级健康食品产业集群,还是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是一二三产协同发展的GDP“千亿县”。

今天,我们讲述当地全域旅游四季皆景的发展故事。

把一束束油菜秆交错堆满田地,沈有凤随即撑船赶往下一处垛田。6月仲夏,江苏兴化的油菜成熟,轻舟悠悠荡荡,穿梭于垛田水网,农人俯首挥镰,千垛镇连风里都飘着油菜籽的香气。

每年4月,油菜花绽放,逾百万游客来到千垛景区,乘船泛舟,徜徉花海。时过境迁,风景变为“丰”景。

兴化,素以垛田花海享誉内外。然而,你可能不知的是,兴化的文旅资源不止于此。作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当地的垛田花海风光四时不同,兴化早茶兼具烟火气与文化味,这里还有施耐庵、郑板桥等留下的文脉传承,更有一批特色田园乡村承载着乡愁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兴化垛田,油菜籽成熟后的“丰景”。周社根摄

别样垛田花海

兴化的垛田油菜花,名声在外。

文旅界有言,兴化垛田油菜花与法国普罗旺斯薰衣草园、荷兰郁金香花海和日本京都樱花,并称为全球四大花海。上世纪50年代,兴化就有了“垛田油菜,全国挂帅”的美誉。

很多人有所不知的是,蔚为壮观的垛田油菜花不只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人类智慧改造自然的结晶。

位于里下河腹地的兴化,平均海拔仅1.5米,是江苏省海拔最低的地方,有“锅底洼”之称。先民们为了获取耕地,自唐代起便从沼泽中垒土成垛,抵御水患,种植作物。兴化油菜花,就生长在垛田之上。

“连村接圃菜花香,忆昨乘春泛小航。又是一年枯旱后,披图指点郭家庄。”清代昭阳诗派王仲儒诗中可以看出,当时兴化菜花“连村接圃”,在风光营造方面已然展露潜力。

不过,今年65岁的沈有凤打记事起,就知道油菜只是当地单纯的油料农作物,并没有感觉出特别之处。改变发生在2009年,当地首次筹办菜花节,以油菜花为媒,迈出农旅融合第一步。

“水边搭一个棚子,摆一张桌子卖票,载人的小船也只有一艘……”兴化市千垛景区负责人徐波回忆,当年首次办节,1万多元的门票收入虽不多,却初步验证“花海经济”有戏。

后来的兴化菜花节上,游客越来越多。2023年,仅千垛景区就实现门票收入3000多万元。附近的东旺村,村民沿河而居,船是重要的交通工具,而今,这些船常常作为游船之用。

“把水底的底泥捞起来布到垛面,既能增肥又能保持垛田高度,叫罱(lǎn)泥,用‘戽(hù)水瓢’取水灌溉垛田作物,那瓢柄大约2米长。”沈有凤边摇橹边解说,垛田文化中这些极具地域特色的故事,游客们总是百听不厌。

郭保康是兴化本土的文史专家,他年近耄耋,精神矍铄,长期致力于对兴化垛田的研究。

继2014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兴化垛田还入选2022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当年消息传来时,郭保康在笔记本上记录道:“与高山梯田相类,兴建兴化垛田的先民们也许能想到这项工程将泽被后世,然而他们可能想不到还会以‘双遗产’的形式发扬光大。”

彼时,垛田花海景区内已游人如织。油菜花盛开在垛田上,远远望去,仿佛开在水面,醉心于花海奇观之际,游客会从心底里感佩“垒土为垛,择高向上”的里下河人文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兴化一家早茶店,座无虚席。人民网 范尧摄

全域旅游秘境

烫干丝做茶头是必点的,蟹黄包个大馅满汤汁足,阳春面汤清味鲜清爽可口……不久前,杭州游客朱峻纬来到兴化金东门的大华饭店品尝早茶,学着当地人的样子点起“一茶三点四分面”。

你或许不知的是,兴化早茶其实不只是喝茶,而是当地人的早餐。早上7点30分许,客人坐满不大的店面,尽情享受这“东南第一佳味”的唇齿留香。

兴化早茶历史悠久,清代时就已极负盛名。如今,兴化早茶以丰盛的种类、老少咸宜的口味和较高的性价比等,被很多人奉为“早茶界的天花板”。

“兴化的早茶是生活。”大华饭店老板邓凤玉开了30多年早茶店,发现很多外地游客已经把早茶店当成必打卡的文化游景点,来此感受慢时光,一坐就是半天。

在兴化,早茶店遍布市井街巷。起初,当地居民在早茶中开启新的一天,随着兴化旅游渐火,人群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外地口音。

突出里下河水乡特色,农旅融合一直是兴化的着力点。东旺村、陈杨村、东罗村、水金村等特色田园乡村,实现乡镇(街道)全域覆盖,游客在此领略乡野风光、体验农事劳作,更是追忆乡愁、慰藉心灵的绝佳去处。

作为中国十大乡村旅游目的地和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综合发展实力十强市,兴化 除了“旅游即生活”,更有“四季皆风景”。

春到兴化赏菜花,已被人所熟知,然而,1个月左右的花期过后,四季更迭的兴化,同样不缺景致。

体验过兴化早茶,朱峻纬跟着旅行团来到陈杨村。村口门楼,两侧有翠竹掩映。小桥流水之间,乡村建筑错落有致地呈现。走进陈杨村,恍若走进了陶渊明笔下闲适淡泊的“归园田居”画卷。

为承接“菜花游”带来的“泼天流量”,2023年,陈杨村对村落边长期“留白”的荒地进行改造,让游客“快进慢游”,玩得舒心。

“从春日到冬季,春天的菜花、夏天的荷塘、秋天的菊花和螃蟹、冬日的芦花和候鸟,都已成为引来游客的绝佳资源,我们要做的便是不断完善相关配套。”陈杨村支书潘久平的感慨,正是当前兴化旅游“四季火爆”的写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位于兴化金东门的状元坊。周社根摄

彰显人文底蕴

漫步兴化,俯拾之间皆历史。

提起“扬州八怪”之首的郑板桥,“诗书画”三绝让人印象深刻,但人们知之甚少的是,他对音乐也颇有研究。由其填词创作的《板桥道情》,在他的家乡兴化,至今仍被广为传唱。

作为“中国长篇小说之父”,施耐庵家喻户晓。但你或许不知的是,《水浒传》里的水泊梁山,即受到兴化境内得胜湖、水浒港等的影响启发。就连兴化成为“中国小说之乡”和“中国文学之乡”,都与施耐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历史翻到宋朝天圣年间,范仲淹来兴化做县令,主持修建“捍海堤”。一条数百公里长的“范公堤”,对里下河地区的治水思路影响深远,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抱负,至今仍在兴化传扬……

当地于2016年成立兴化市文旅公司,看好文旅产业的本地姑娘赵雯,毕业后返乡,投身其中,参与郑板桥故居、金东门老街、赵海仙洋楼等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与开发。

历史遗存要俘获游客“芳心”,才能有更强的生命力。赵雯和同事们反复请教文史专家,挖掘史料中的故事。

郑板桥为何号“板桥”?来兴化走街探巷的青年人普遍关注。赵雯为此曾请教过郭保康,得知与兴化的古板桥有关。在郑家的艰难岁月里,郑板桥的乳母饿着肚子,走过板桥,用仅剩的铜板给郑板桥买个烧饼充饥。郑板桥为此还专门赋诗感念乳母恩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兴化“八字桥”广场游人如织。梅立成摄

兴化郑板桥故居景区里,这段故事已融入导游们的解说词,口耳相传中将兴化人感恩思源、务实奋进的精神发扬光大。

兴化鱼圆是淮扬菜里一道颇具特色的菜肴。清水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思考如何让经济与人文更融合,亦把目光投向板桥文化,注册“渔鲜板桥”商标。面对游客,企业创始人侯秋云一边介绍其鱼圆产品,一边介绍郑板桥和他的诗句:“作宦山东十二年,不知溪上青鱼鲜。今朝尝的君家味,一只鱼圆值万钱。”

无文化不文旅。兴化令人心旷神怡的除了美景,更有美景背后的独特人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如今,正在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兴化,随处可见穿透岁月的文化魅力。

你所不知道的江苏·兴化①|一棵香葱的“融合经”

你所不知道的江苏·兴化②|“第六产”塑造出的新时代“鱼米之乡”

你所不知道的江苏·兴化③|温润水乡挺起产业“钢”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