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半球多地连日来遭遇极端高温天气。图为21日,印度首都新德里居

本报记者 李 萌 本报特约记者 刘皓然 甄 翔 柳 直

6月21日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在北半球迎来盛夏第一天之际,致命的热浪正炙烤着四大洲的城市”,据路透社21日报道,今年入夏以来,极端天气几乎席卷了北半球,从欧洲到亚洲,多国遭遇高温、干旱、洪涝等气候挑战。“水深火热”的情景,真切强烈的冲击,极大拉升了全球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学界普遍认为,全球变暖是世界各地极端天气的频率和强度增加的原因之一。世界气象组织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未来5年中很可能至少有一年将创下新的高温纪录,超过2023年这一目前最热年份。“一个严峻的现实是,我们远远偏离了实现《巴黎协定》所设定目标的轨道,”世界气象组织副秘书长柯·巴雷特说,我们必须紧急采取更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否则将付出越来越沉重的代价。更加极端的天气将导致数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并给数百万人的生命造成威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也将受到严重损害。

“尤其糟糕的一年”

据路透社21日报道,北半球多地连日来遭遇极端高温天气。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预计,2024年将是其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5个年份之一,且有50%的几率超越2023年而成为“最热一年”。沙特麦加局地气温突破50℃,沙特政府发布了高温天气预警。据法新社21日统计,已有超过1000名朝觐者在赴麦加朝觐期间死亡。

印度近期遭遇了“120年以来的最炎热夏天”,首都新德里的气温一度高达53℃。印度气象部门数据显示,自5月14日以来,印度首都新德里连续38天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40℃。一名卫生官员19日说,3月1日至6月18日,印度逾4万人疑似中暑,至少110人死亡。除印度外,菲律宾、泰国与孟加拉国等东南亚国家早在4月就已经遭遇过极端炎热天气,导致干旱并造成人员死亡。

欧洲新闻网称,今年欧洲一些地区的平均气温比往年同期高出了10℃,不少城市关闭了旅游景点与学校。路透社21日称,希腊的岛屿旅游胜地上周一连发生了3起游客死亡事件,意大利的罗马、那不勒斯和佛罗伦萨等旅游城市气温在本周末达到40℃。土耳其国内一些地区上周气温比往年高出8至12℃,其中伊斯坦布尔发布高温警告,建议老年人、病患、孕妇以及儿童尽量不要外出。

据美联社20日报道,连日来,美国东部大片区域受到了“热穹顶”气候现象影响——即热空气在强高压的气候状况下无法流通、同时阻止冷空气进入,导致地表温度居高不下。为应对高温,美国纽约市已在图书馆、养老中心等公共机构开放了“紧急冷却室”,而在设施相对欠发达的郊区地带,不少学校只能提前放假,以避免学生中暑。美国联邦政府数据显示,截至20日,已经有多达1亿美国人收到了极端高温的通知或警告。

“德国之声”称,2024年堪称极端天气状况“尤其糟糕的一年”,频繁上演的高温、旱情以及洪涝灾害已经严重威胁到人们的健康与生活。受强降雨天气影响,巴西最南端的南里奥格兰德州自4月起就爆发洪涝灾害,堪称该国“80年未遇的特大洪水”。截至目前,这场洪灾已经造成至少171人死亡、800多人受伤、60多人失踪。高温天气还导致多国山火频发。加拿大早在今年2月就早早进入防火季,截至5月该国西部一些森林地带的火势几乎失控。《纽约时报》称,美国新墨西哥州今年更是遭遇了“水火两重天”的极端灾情:该州本月同时受到两股山火侵袭,约9300公顷的土地被大火吞噬,1400多栋建筑被毁,个别受灾村庄已被夷为平地、形同“鬼城”。祸不单行的是,该州部分地区19日又接到了洪水警告。

极端天气频次呈增加趋势

近些年,在全球变暖以及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下,“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的气象灾害,正愈加变成“年年遇”。2020年欧洲遭遇世纪暴风雨损失惨重;2021年美国西部遭遇“1200年以来”最为严重的干旱危机;2022年澳大利亚一些地区遭遇“500年一遇”的洪水;2023年北京遭遇特大暴雨……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21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今年,全球多地经历了异常的高温现象。于我国而言,南涝北旱尤为明显。这种极端天气的背后,是大气环流的异常变化。具体来说,我国北方地区受到暖高压脊的控制,尽管其间曾被冷涡和冷空气短暂打断,但很快又重新回归,导致高温天气持续。此后可能需要另一轮更强的冷空气才能打破暖高压脊的控制。美国也面临着类似的状况,暖高压脊的控制导致了大范围的高温天气。此外,今年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高温来的格外早,持续的时间也很长。这些高温热浪受大气环流异常的影响,也有自去年开始的一轮厄尔尼诺现象结束后影响延续的因素,更大的背景,则是气候变化导致的全球温升趋势,导致高温和干旱等极端天气发生频次呈现增加趋势。

6月3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预测说,2023年至2024年助推全球气温升高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厄尔尼诺现象已显示出结束迹象,拉尼娜现象可能在今年晚些时候出现。2024年7月至9月期间,出现拉尼娜现象的可能性为60%;8月至11月期间,这种可能性达到70%。世界气象组织表示,虽然厄尔尼诺现象即将结束,但这并不意味着长期气候变化的暂停,受温室气体影响,地球将持续变暖。由于大气中存在额外热量和水分,极端天气仍会持续出现。

世界经济论坛最新发布的《全球风险报告》直言,未来10年,全球首要风险不是武装冲突,不是社会分化,而是极端天气事件。“严正警告:我们正日益逼近《巴黎协定》所设定的气候变化风险阈值的上限”,世界气象组织6月发布的最新报告揭示了一个紧迫的气候现状:未来5年,至少有一年的全球年平均温度将比工业化前水平暂时高出1.5℃的可能性为80%。报告预计,2024年至2028年,每年全球平均近地表温度将比1850年至1900年基线高出1.1℃至1.9℃。未来5年中很可能(86%)至少有一年将创下新的高温纪录,超过2023年这一目前最热年份。

全球气候治理进入关键节点

面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威胁,国际社会需要共同努力,加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日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全球80%的受访民众希望采取更强有力的气候行动。此外,53%的全球受访民众表示比去年更担心气候变化问题。

“如何应对极端天气?”俄罗斯《论据与事实》周报网站称,气候变化是一项长期挑战。全球气候异常,高温、干旱和降雨不规律给世界带来高昂的经济和社会成本,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受到广泛损害。专家认为,全球气候治理进入关键节点,需要对新的气候模式采取相应行动。除了减少碳排放,阻止气温进一步上升,各国还应加强气候变化的研究、改进城市规划、提高新能源基础设施质量等。

美欧等发达国家在国际谈判中对气候治理表现积极,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言行不一,直接拖累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5月29日表示,发达国家2022年才首次兑现提供约1000亿美元帮助较贫穷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比原定时间晚了两年。此外,面对中国企业探索绿色转型的成果,美欧等发达国家没有选择合作,反而持续出台政策进行围堵打压。英国《金融时报》6月3日报道称,欧盟正在加大力度打击中方风能、氢能等产业,以“保护”本国企业。然而据国际能源署估算,在氢能领域,除中国外,其他地区难以实现其项目计划,该机构已下调对除中国以外其他所有地区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