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幸福,是希望,是未来。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仅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还是家庭的幸福和希望所在。走进衡水市人民医院(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南院区新生儿科、儿童保健康复科,这里拥有一支技术精湛、医德高尚、作风优良的高素质专业技术团队。克服重重考验和难关,他们帮助患儿尽早地回归家庭、更健康地茁壮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有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团队。

在新生儿科病区,这里收治的是出生28天以内的新生患儿。迫不及待降临的“早产儿”、黄疸过高的“小黄人”、母亲妊糖的“小糖人”、体重超标的“小巨人”,都会被送到新生儿科进行观察、护理、治疗。在哈院南院区2号楼三层新生儿科病区,一扇门仿佛将病区与外界隔成了两个世界。在这个全封闭病房里,24小时守护、365天坚守的医护人员,练就了通过孩子的一个眼神、一声哭声就能判断出孩子是饿了、尿了、痛了还是困了的过硬本领。他们奔走于每一个温箱之间,观察每个宝宝的身体变化,并严格做好记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危儿早期干预训练。

在儿童保健康复诊疗区,这里充满童趣,医护人员用超常的耐心、细心、爱心,缓解着家长的焦虑。关于体格生长指标的规范测量与评价,食物蛋白过敏、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喂养困难等喂养与营养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运动发育迟缓、语言障碍、自闭症、全面性发育迟缓、智力低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抽动障碍等神经发育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常见遗传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高危儿早期干预……在这里,都能得到很好的康复治疗。因此,这里也深受人们信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梁丽霞(右一)带领医护团队为新生儿诊疗。

担任着河北省儿童健康学会新生儿专业委员会常委、河北省预防医学会出生缺陷防治专业委员会常委、河北省遗传学会遗传咨询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医师协会新生儿专业医师分会常委、衡水市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主委、衡水市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主委等学术职务的哈院新生儿科、儿童保健康复科主任梁丽霞告诉记者,新生儿病区的患儿大多为危重症新生儿,年龄小、病情变化快、疑难危重病人多、病情相对更隐匿,需要医护人员24小时全方位的监护和管理。而儿童保健贯穿孩童生长发育的全过程,要全面、全程、连续地提供监测保护;对于儿童康复来说,做好相关训练并保持训练的科学持久性和连续性非常重要。这就格外需要专业医护人员发挥好专业优势,将临床与保健、康复相结合,持续推动更多特色专业建设,全方位、全周期地为患儿保驾护航。

一个充满发展活力的学科,必定时刻站在专业发展的最前沿。全新的环境、高精尖的医疗设备,哈院南院区无疑为新生儿学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哈院南院区新生儿科病区,独立全封闭管理病房、十万级层流净化设备、一大批高精尖的医疗装备,实现了新生儿内科全病种覆盖。同时,他们还拥有先进的转运系统,可以24小时安全地接诊衡水周边各级医院的危重新生患儿。

如今,集新生儿危重症监护、新生患儿转运、出院后随访和康复指导于一体,哈院新生儿科在疑难危重症救治方面的显著疗效为人所称道。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精细化机械通气和气道管理及PS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NO吸入治疗、超早产儿及超低出生体重儿的精细化管理、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换血治疗、遗传代谢病的诊治、神经系统疾病的GMs评估和振幅整合脑电图监测、新生儿高级生命支持技术以及出院后动态监测和管理等,为新生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就在记者采访时,遇到一个出生后就重度窒息的患儿,哈院新生儿急救方面的医护骨干通过亚低温技术成功让这名新生患儿脱险。亚低温治疗应用亚低温治疗仪,将患儿体温控制在33.5℃至34℃这一精准区间,并维持72小时,能显著降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死率、降低严重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发生率、显著降低脑瘫发生率,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效减少后遗症。

硬核医技,惠及民生。目前,哈院新生儿科还承担着《高频振荡叠加常频通气联合PS治疗极早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研究》《全身运动细化评估在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研究》等多项课题,以医教研协同发展推动着学科高质量发展。

宝宝呱呱落地的那一刻,既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也是自身新生命的开始,每一个宝宝都承载着一个家庭对美好未来的希望。所以,宝宝成长的每一步都受到家长的关注。在加强儿童保健专业方向建设时,他们率先引入的欧洲GMs(全身运动评估)系统,可用于出生5个月以内的小婴儿神经运动评估,对于超早期预测脑瘫是一种非常好、无创的评估工具。为更好地了解儿童发育行为,大运动、精细运动评估工具,语言评估工具,智力评估工具,自闭症评估工具,注意力评估工具,口腔功能评估、喂养困难评估工具,儿童行为测评工具等在这里投用;听力筛查仪、视力筛查仪、骨密度检测仪等先进设备也是大显身手……精准定位,寓教于乐,在哈院儿童保健康复科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下,结合家庭康复,助力患儿重获新生、拥有美好未来!

在采访过程中,担任着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新生儿专业委员会常委、衡水市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常委、衡水市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副主委等学术职务的哈院新生儿科、儿童保健康复科副主任杜桂梅,带领记者全方位去了解、感受学科建设给群众带来的福祉。她说,为推动新生儿和儿童保健康复学科建设,在哈院党委的大力支持下,科室将年轻的学术骨干推上第一线,交任务、压担子、支持发展,帮助优秀医护人员脱颖而出,为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储备人才。为此,他们常态化组织医护人员前往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儿童医院、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南京市儿童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等学习交流,还定期组织年轻医护人员进行文献学习、开展讲座培训和教学查房,打造出了一支基础扎实、技术全面、训练有素、精益求精的高素质专业队伍,不断推动着人才梯队持续优化。

在采访中,记者处处都能感受到这里的医护人员把所有的患儿都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哈院新生儿科、儿童保健康复科护士长董菲说,只有带着爱去救治患儿,才能练就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才能不负每一位患儿家人的重托。这里的护士们不仅温柔细致,而且有着过硬的技术,如娴熟掌握的PICC置管和脐静脉置管等,赢得了广泛赞誉。

医者仁心,大医精诚,哈院新生儿科、儿童保健康复科对此作着精彩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