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张红霞

6月20日,成都市新都区、彭州市联合发布“清濛文旅走廊2.0版”规划——以翠云环为核心,布局“一核一环双廊”,呈现健康脉动、乡野潮购、农事体验、耕读农博等8大乡村新消费场景,打造“蔬香粮仓 文学天府”IP。

新都区清流镇与彭州市濛阳街道毗邻,作家艾芜曾在两地生活过,去年6月两地签订跨区域合作协议,共同打造“清濛文旅走廊”。西南财经大学教授汤继强团队、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共同参与该项目的规划和打造。一年期间,项目团队赶赴长三角、鲁豫毗邻地带等区域进行调研,深入研究“清濛文旅走廊”,提出了本次发布的2.0版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介绍,“清濛文旅走廊2.0版”规划空间布局“一核一环双廊”,以“强产业、塑功能、造场景、铸品牌”为发展思路,将艾芜文化作为核心完成对新都清流和彭州濛阳的联接;同时聚焦“研学消费”场景引流,打通产业上下游,有效吸引整个大成都范围内的客群。

“战略规划希望以产业为本底、以文化为核心、以文旅为撬动、以场景为引擎、以项目为抓手,积极探索跨行政区域协同发展实践,非常具有示范价值和创新意义。”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董事长李纯现场解读清濛文旅走廊2.0规划。

据介绍,规划将通过“翠云环”的首期建设,有效串联周边10余个片区,结合文化核心——艾芜故里,并策划文学馆作为地标项目,辐射带动发展,从而打造出一个多区域协同、多业态融合、多资源赋能的清濛走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悉,一年来,清流、濛阳两地在现代农业、文旅农旅等方面深度融合。目前,清濛两地实施“断头路”贯通行动,打通翠云路连接道、清水路外延线,以交通连接实现清濛两地产销一体通、消费流量通。两地联动疏淘了1.5公里新彭沟渠,保障清濛毗邻地区一千多亩良田灌溉;系统梳理翠云村、白土河村资源禀赋,整合出闲置宅基地近百亩,可利用林盘院落20余个,前置保障产业深化发展。

(四川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