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李可欣 枣庄报道

6月21日,全力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在枣庄会展中心举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枣庄市教育局党组成员、总督学孙斌,枣庄经济学校校长梁克忠,薛城区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种法立,枣庄市教育局职继科科长王明星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发布会上,孙斌介绍,枣庄市现有职业院校20所,其中高等职业学院2所,在校生2.7万余人;中等职业学校18所,在校生4.2万余人。中职学校中,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9所,国家级中职示范校2所,省级中职示范校2所,省级高水平中职学校3所。

近年来,国家和省、市各级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枣庄市以赋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契机,不断突出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一是政策支持引领,战略高位谋划。市委、市政府将职业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突出位置,专门召开支持驻枣高校和中职(技工)院校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印发《关于支持驻枣高校和中职(技工)院校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出台职业院校办学质量及专业发展水平考核方案,为推进驻枣高校和中职院校(含技工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形成本科院校龙头引领、高等职业教育领先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更加牢固的局面。

二是发掘文化底蕴,弘扬匠心内涵。立足墨子、鲁班、奚仲等古圣先贤故里的厚重文化底蕴,大力书写新时代职教“心”文化,传承弘扬“新”答卷,聚力打造以“班墨奚”精神为内核、具有枣庄特色的鲁南职业教育新高地。成功举办新时代中国卓越匠心文化论坛,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省政府、省教育厅相关领导连续三届出席活动,对枣庄职业教育发展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在职业教育技能大赛方面,取得新的突破,2023年获得国际、国家级技能大赛一等奖5项,二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1项。枣庄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决定自2024年起,将每年的6月11日设立为“鲁班工匠日”,为加快建设“工匠之城”,助力“强工兴产”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是坚持内涵发展,优化专业布局。围绕枣庄市“6+3”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需求,今年枣庄市枣庄经济学校、枣庄理工学校、台儿庄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旅游服务与管理、数控技术应用等13个专业成为山东省首批高水平中职学校举办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点,实现枣庄市职业教育的历史新突破。针对市场和企业需求主动优化专业布局,提高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需求的契合度。新增设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网络信息安全、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等8个新专业,撤销15个旧专业,目前枣庄市中职学校共开设15大类41个专业,122个专业点,为枣庄市职业教育的提质培优、内涵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是拓宽成才路径,推进职普融通。为进一步深化高中阶段育人方式改革,促进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相互融通,枣庄市设立了普通高中转入中职学校学籍绿色通道,出台《枣庄市高中阶段学校职普融通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在自愿基础上允许普通高中学生转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籍。近三年,全市共有2839名学生从普通高中转入中职学校,723名职校学生被本科高校录取。为学生提供了适合的、有选择的教育,搭建起“左右融通”“上下贯通”的职业教育“立交桥”。

五是聚焦市场需求,深化产教融合。市教育局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实施意见》《协同推进枣庄市产教融合发展工作方案》,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重要主体作用。主动对接全市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链,枣庄科技职业学院牵头成立的“枣庄市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产教联合体”,被确定为第一批省级联合体,开启了探索“政行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成立了全国锂电行业、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等2个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5个产教联合体。枣庄职业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典型经验在教育部网站获得推广。

六是加强能力培养,服务乡村振兴。创新农民技能培养方式,把学校开在田间地头,把农民专家请进课堂,实行“三个紧密结合”,即课程设置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实习实践与振兴发展紧密结合,授课时间与农忙农闲紧密结合,培养了更多的“田秀才”“土专家”,为农村提供了大量技术人才。会同组织部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施农村(社区)基层干部中专学历教育和素质能力提升工程,举办乡村振兴大专学历提升班和“定制村干”班,近两年已面向农村(社区)“两委”成员招生培养106人。

七是建设“班·墨学院”,推动“职教出海”。积极探索、不断推进职业教育项目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组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专家外事队伍,实施“走出去、引进来”国际交流合作办学战略,在师资培训、出国研修、“一带一路”建设、提升学生国际化素养等方面全面发力。枣庄职业学院与中国中铁上海局集团(马来西亚)有限公司签署了共建“班·墨学院”协议并揭牌,与林肯大学学院签署了合作交流框架协议书。枣庄科技职业学院与格乐大学、新远大橡胶(泰国)有限公司共同签署了三方共建“班·墨学院”。枣庄经济学校成功入选中德先进职业教育(SGAVE)项目首批试点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入选试点专业。

新闻伴读

发布会现场问答实录

记者:请问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请问职业教育是如何助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有哪些发展路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枣庄市教育局职继科科长王明星:下面,对枣庄市职业教育服务区域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做简要介绍。

一是聚焦枣庄“6+3”现代产业体系,优化专业布局。

联合发改、人社、工信等部门开展行业、企业及就业市场调研,分析研判枣庄市规上企业用工需求,结合院校近年招生就业情况,优化调整专业布局,新增设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网络信息安全、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等8个新专业,撤销15个旧专业,目前枣庄市共开设15大类41个专业,122个专业点,其中15个中职专业获评省级品牌专业,6个专业评为山东省特色化专业。通过强化专业建设,显著增强了服务枣庄产业发展的能力。

二是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深化产教融合。

其中,一是政、校、企三方共建产教联合体和产教融合体。与发改、人社、工信等部门联合下发《“金融+财政+土地+信用”产教融合10条激励措施》。对接全市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链,成立了全国锂电行业、全国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等2个产教融合共同体,5个产教联合体。其中“枣庄市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产教联合体”,被确定为第一批省级联合体。二是开展校企深度合作,服务当地企业用工需求。与欣旺达等企业签订用工培养合作协议,实施人才前置培养,为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14所职业院校与省内外30余家年盈利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实行开门办学。三是实施订单班、冠名班对口培养。枣庄职业学院、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开设锂电产业相关专业订单班,枣庄理工学校、台儿庄区职业中专等7所中职学校与江苏伯乐汽修联盟、大金空调(苏州)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订单班,年累计培养近2000人。四是与企业、行业协会共同发力,推进课程改革。根据企业需求,共建新专业、开发新课程、开发“活页式”教材,把企业办在学校,把师傅引进课堂,把课堂搬进车间,让学生成为徒弟,随时进行现场实习实训。推行“学历加技能”“双证”提升工程,提高就业核心竞争力。

以上这些措施的实施,使枣庄市职业教育吸引力日趋增强、适应性日渐升级、体系建设日臻完善,内核实力日益精进。

三是多样化渠道为职教学子成才助力。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建设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可通过“订单班”、学徒班等校企合作项目提升专业技能水平,毕业后即可就业。

除了直接就业外,还有其他途径可供选择:

1.“三二连读”中高职贯通培养升学,即学生在转段考试合格后,直接升入对口高职院校学习2年,毕业后获得专科学历。

2.新设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为选择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获得专科学历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机会。

3.“3+4”中职本科贯通培养升学,即学生在转段考试合格后,直接升入对口本科院校学习4年,毕业后获得本科学历。

4.高职院校单招,即学生报考并通过高职院校的自主命题考试后,可升入高职院校学习,毕业后获得专科学历。

5.春季和夏季高考升学,学生可选择报名参加春季高考,经过“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升入省内本科和专科院校学习;也可以和普通高中学生一样,报名参加夏季高考。

记者:请问枣庄经济学校作为枣庄市教育局直属的唯一一所中职学校,请问学校是如何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枣庄经济学校校长梁克忠:学校近年来先后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山东省示范性中职校和山东省高水平中职校项目建设单位。学校始终把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重要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重要文件精神,聚焦国家“一体、两翼、五重点”重大举措,对接我市“强工兴产、转型突围”战略和“6+3”现代产业体系,积极服务“榴枣归乡”工程,努力办好群众家门口的职业教育,让学生实现“入学即入企,毕业即就业”。我校荣获“山东省2023年度校企合作优秀院校”,连续两年被评为枣庄市中职学校办学质量评估第一名和枣庄市事业单位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优秀”等次。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作简要介绍。

一是构建“3十N”办学模式,创新产教融合发展新格局。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既是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也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我校积极联系行业、企业,与枣庄人才集团、泰盈科技集团深度合作,聚集市内外7所中高职、本科院校、科研院所及四十多家头部企业,筹建鲁南现代服务业市域产教联合体,形成“3+N”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学校以联合体为平台,强化共建共享,将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与企业行业主动担当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良性互动,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

二是建设生产性实践中心,实现产学同频共振。对接枣庄市 “6+3”现代产业体系,升级改造8个骨干专业,着力打造2个高水平专业,建有2个省级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全面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引进企业投资近800余万元,建成泰盈科技、南通大地、云鹏广告、航天信息、三合机械公司等5个校内生产性实践中心,实现“校企资源共用、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今年4月以来,我们在校内泰盈职场、南通大地职场组织完成了600人次真实工作任务的生产线实习,全面开启“入校即入职、毕业即就业”校企双元育人新模式,有效解决了学生在家门口就业的问题,提高了留枣率,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是服务“榴枣归乡”工程,提供精准就业指导服务。学校依托鲁南现代服务业市域产教联合体,及时了解我市各类大中小型企业的用人需求和招聘计划,利用学校的就业服务平台,为学生提供精准的招聘需求信息。先后举办多场校园招聘会、企业宣讲会等活动,为学生和企业搭建交流平台,促进学生与企业的双向选择。同时,学校还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教育,组织毕业班的班主任宣讲“榴枣归乡”政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培养学生热爱枣庄、服务枣庄的意识。

记者:薛城区今年获得了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区的省级督查激励,请问薛城区教体局围绕职业教育做了哪些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薛城区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种法立: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教育局的关心支持下,薛城区坚持把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作为“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的重要支撑,主动融入鲁南产学研协同创新示范区建设,强化改革创新,培优育强品牌,推动产教融合,全区职业教育发展成效明显。

一是系统谋划、高位推进。严格落实省、市关于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部署,推动成立由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印发《薛城区支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指导意见》《薛城区推动职业教育高水平发展建设职业教育强区的十条措施》,将职业教育发展纳入区委、区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困难问题,不断加大财政投入,主动服务融入鲁南产学研协同创新示范区建设,枣庄学院新校区已投入使用,山东煤炭卫校新校区已基本具备入学条件,全区财政性职业教育经费由2020年的4438万元提升至2023年的1.06亿元,有力保障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是产教融合、服务发展。围绕全区产业发展现状,强化专业与产业对接,梳理企业用工、学生就业两张清单,大力实施校企一体化办学,构建学校企业双主体、学生学徒双身份育人机制,与云端机器人、海帝新能源等14家企业合作,与海信集团合作建设现代学徒制“2121”培养模式,建设实习工厂、生产性实训基地、科技创新中心,解决3000余名学生就业,枣庄理工学校成功入选工信部第一批智能制造产业人才基地,进一步提升了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

三是突出特色、育强品牌。聚焦教育主线,提升教学质量,2023年枣庄理工学校本科上线146人、上线率达52.9%,超省职教高考本科上线率13个百分点,其中6人进入全省专业前50名、13人进入前100名。聚焦民族团结,打造特色品牌,举办内地新疆中职班,围绕“三课育德、四行育能、两融育心”的三育模式,累计培养新疆籍学生近2000名,与新疆岳普湖县技工学校签订结对共建协议,进一步加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枣庄理工学校被评为“山东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四是改革驱动、激发活力。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支持枣庄理工学校参与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和特色化专业建设,配备专任教师37名,建设机电等实训中心10处,先后获得国家级成果5项、省级成果25项,成功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山东省首批示范性中职学校、第一批省高水平中职学校,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