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21 日,华为开发者大会(HDC 2024)在东莞拉开帷幕。

会上,华为高管向业界展示了全新的 HarmonyOS NEXT、盘古大模型 5.0、昇腾 AI 云服务,以及 GaussDB 数据库等一系列创新研发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华为)

HarmonyOS NEXT

在主题演讲中,华为常务董事、终端 BG 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董事长余承东首先分享了 HarmonyOS 生态的最新研发进展。

据介绍,HarmonyOS 是华为在 2019 年 8 月的开发者大会(HDC 2019)上发布的一款全新的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统,旨在创造一个超级虚拟终端互联的世界将人、设备、场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自正式发布以来,HarmonyOS 历经多次迭代和升级,2020 年 9 月,华为鸿蒙系统升级到 HarmonyOS 2.0 版本,而后,华为又相继推出了 HarmonyOS 3(2022 年 7 月发布)和 HarmonyOS 4(2023 年 8 月发布)。

时至今日,已经过去了 1778 天,历经 4 次迭代升级。“如今,鸿蒙生态设备数量已经超过9 亿,同时还有 254 万开发者投入到鸿蒙世界的开发中来,开发者服务调用次数每月达 827 亿次,鸿蒙学堂学习人次 435 万。”余承东表示。

他还指出,HarmonyOS 实现了一个系统来统一所有设备生态,打通多设备、多场景,是第一个面向手机、平板、智慧屏、座舱、IoT 设备万物互联的操作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华为)

会上,基于 OpenHarmony 打造的全场景智能操作系统HarmonyOS NEXT启动面向开发者和先锋用户的 Beta 版本升级,带来全场景、鸿蒙原生智能、原生安全等一系列新体验。预计 HarmonyOS NEXT 将在今年第四季度正式商用 。

据介绍,采用端云垂直整合全新系统架构的 HarmonyOS NEXT 是 HarmonyOS 自正式发布以来的最大的一次升级换代,其依然延续了跨端的特性,用一个系统打造统一的生态,开发者仅需开发维护一个鸿蒙原生应用版本,手机、平板和智能屏等都能共享一个系统,在不同设备上给消费者带来一致的使用体验。

除此之外,分布式软总线也迎来全面升级,实现低功耗下连接速度3 倍的提升,最多可同时连接 4 个设备,同时针对多设备之间的连接交互也进行了优化,设备靠近即可自动感知,让交互变得更加自然简单。通过对系统架构进行创新以及软硬芯云的深度整合,HarmonyOS NEXT 相比 HarmonyOS 4 整机性能提升达30%

需要注意的是,HarmonyOS NEXT首次把 AI 融入系统,带来 AI 图像生成、AI 声音修复、AI 图像识别等,赋能生态,通过底座、生态和体验的“三层重构”,为消费者带来新的全场景体验。

此外,在端云大模型协同和意图框架的加持下,小艺升级为“小艺智能体”,具备更好的场景感知、意图识别以及用户理解能力,拥有 23 类场景记忆感知能力,万亿 tokens 的知识量,能够执行一系列复杂操作,包括处理文字、识别图像、分析文档等,帮助用户更好地获取所需个性化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华为)

会上,华为推出了全新的鸿蒙原生智能(Harmony Intelligence),结合了 AI 与鸿蒙原生应用生态。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上周的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24)上,苹果也给自家 AI 服务命名为“个人化智能系统”(Apple Intelligence)。

在鸿蒙原生智能架构方面,硬件与基础设施处于最低层,而鸿蒙原生应用和“小艺智能体”处于最上层,架构中还包括端侧和云侧的 AI 处理,而云端除了华为盘古大模型,还会与第三方大模型结合。

如今的 AI 时代,隐私成为用户较为关心的方面,而这也是华为关注的重点。在星盾安全架构下,HarmonyOS NEXT 重新构建了操作系统的安全体系与秩序,带来原生安全的系统和生态。值得注意的是,鸿蒙内核的安全能力得到业界高度认可,成为首个国际 CC EAL 6+ 证书的通用操作系统内核。

从操作系统内核,到编程语言、编程框架,再到设计系统、集成开发环境,以及 AI 框架和大模型等,HarmonyOS NEXT 实现了由内而外的全面焕新。

盘古大模型5.0

在主题演讲中,华为常务董事、华为云 CEO 张平安正式发布了盘古大模型 5.0,通过三大升级(全系列、多模态、强思维),带来适配不同业务场景多种规格模型,同时还与物理世界相结合加速大模型行业落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华为)

据了解,2021 年 4 月,华为盘古大模型正式对外发布。2023 年 7 月,华为云盘古大模型 3.0 正式发布,这是一个完全面向行业的大模型,包含 L0 基础大模型、L1 行业大模型以及 L2 场景模型三层架构,重点面向政务、金融、制造、医药、气象等行业。

在过去的一年间,盘古大模型已在30 多个行业、400 多个场景中落地应用,持续深耕行业,在政务、金融、煤矿、钢铁、铁路、气象、自动驾驶、医药研发、工业/建筑设计等众多领域发挥重要价值。

细看此次推出的盘古大模型 5.0,首先在“全系列”方面,其涵盖十亿级(Pangu E 系列)、百亿级(Pangu P 系列)、千亿级(Pangu U 系列)、万亿级(Pangu S 系列)等不同参数规模,提供盘古自然语言大模型、多模态大模型、视觉大模型、预测大模型、科学计算大模型等,可适配不同的业务场景。

围绕“多模态”方面,涵盖文本、图片、视频、红外、雷达、遥感等更多模态,可以更精准地理解物理世界,能够生成符合物理世界规律的多模态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华为)

以自动驾驶为例,盘古大模型 5.0 创新的多模态生成能力带来更高质量的数据支持,通过创新的可控时空生成技术(STCG),让大模型具备理解并遵循物理规律的能力,可生成和实际场景相一致的驾驶视频数据,这将有望重塑自动驾驶的开发。

现场演示的案例中,大模型在生成雨天视频时能够模拟出车辆尾灯因光线昏暗而开启的细节,展现出大模型对真实世界复杂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学习能力。

复杂逻辑推理是大模型能够成为行业助手的关键之一,围绕“强思维”,盘古大模型 5.0 将思维链技术与策略搜索技术深度结合,大幅提升了数学能力、复杂任务规划能力等多方面性能。

在实际解题过程中,比如立体几何需要证明图中的直线 PQ 与三棱柱的侧面平行,盘古大模型 5.0 可以将输入的 2D 图片在 3D 空间中进行推理,给出正确解题思路,然后通过思维链多步生成和策略搜索逐步完成证明。

除了围绕盘古大模型的升级,华为云也对昇腾 AI 云服务进行了优化。比如,业界万亿参数模型训练的平均无中断时长大约是 2.8 天,而昇腾 AI 云服务最长能够实现 40 天无中断;再比如,业界平均集群故障恢复时间约为 60 分钟,昇腾 AI 云服务能够缩短到 10 分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华为)

目前,昇腾 AI 云服务已经全面适配行业主流的100 余个大模型,以云服务的方式帮助客户开发、训练、托管和应用模型。“华为云基于盘古大模型的能力重塑一系列的云服务,打造 AI Native 的云,助力千行万业智能化。” 华为云 CTO 张宇昕表示。

“长期以来,华为云盘古大模型坚定聚焦行业,在‘解难题、做难事’的道路上攻坚克难,重塑千行万业。展望未来,华为云仍将与所有客户、伙伴以及开发者一起创新和攀登,让云无处不在,让智能无所不及,加速千行万业的智能升级。”张平安指出。

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夸父”亮相

会上,华为推出了盘古具身智能大模型,搭载盘古具身智能大模型的人形机器人“夸父”也一同亮相。

具身智能大模型能够让机器人完成 10 步以上的复杂任务规划,通过集成多场景泛化和多任务处理能力,盘古具身智能大模型赋予了机器人更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可应对复杂的工业环境以及家庭生活场景等,同时还能生成机器人需要的训练视频,让其更快地学习各种复杂多变的应用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华为)

现场演示中,人形机器人“夸父”不但能够与人对话,还能够听懂和执行人下达的一些指令,完成诸如问答、识别物体、击掌以及递水等多种动作。

“除了人形机器人,盘古具身智能大模型还可以赋能多种形态的工业、服务机器人,让各种机器人去帮助人类去从事一些危险、繁重的工作。这也正如大家所期望的,让 AI 机器人去帮助大家去洗衣、做饭、扫地,从而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看书,写诗,作画等。”张平安表示。

众所皆知,开发操作系统并非易事,一个操作系统能够成功的背后并不是一行行代码,关键在于系统生态建设,换句话说,要具备完整的生态环境,有人愿意为系统开发各种各样的应用。

以微软为例,Windows 系统在 PC 端只手遮天,因此其开发移动端操作系统被业界看好,然而微软的 Windows Phone 操作系统最终折戟,核心原因在于没有搭建起生态,空有系统而没有应用支撑,显然其系统再好也鲜有人用。

很大程度上,操作系统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有足够多的应用,要知道,苹果 iOS、谷歌 Android 都有着数百万级的原生应用。

余承东在会上坦言,“鸿蒙原生应用已进入全面冲刺阶段, 5000 多个常用应用已全部启动开发,其中超过 1500 家已完成上架。”而最终的目标则是50 万个,单从数量上来看,华为确实还有一段路要走。

另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同样的一款应用适配不同的系统相当于从零开发一次,对此钉钉、美团、金山办公的高管在会上都有所提及,但也正是因为需要重新开发,才有机会发挥更多想象并打造出更新体验。

要注意的是,AI 时代下的万物互联更需要的是一套全场景操作系统,通过一套逻辑适用于各类终端产品,而这对于华为来说是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毕竟鸿蒙生态已经坐拥超9 亿的设备,用户基础庞大,包括手机、平板、手表、智慧屏以及各种类型的智能 IoT 设备,鸿蒙系统可以更轻松地找到硬件设备进行匹配和应用,且具备全场景无缝连接,这让鸿蒙有了与 iOS、安卓“三分天下”的可能

事实上,鸿蒙发布之初就朝着构建完整统一生态环境不断迈进,布局 1+8+N 全场景战略,其定位不仅是除苹果 iOS、谷歌 Android 之外的全球第三大移动操作系统,而是抢占 AI 和万物互联的跨设备和人机交互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华为)

鸿蒙有数亿设备支持让鸿蒙构建闭环生态。 以智能手机为例,据市场调研机构 Counterpoint Research 统计数据显示,2024 年 Q1 鸿蒙在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的占有率为 17%(这一数字在 2022 年 Q1 仅为 3%),位居中国市场第二大操作系统之列,就在同期,华为智能手机销量增长 69.7%,其中 Mate 60 Pro 手机及其搭载的麒麟 9000S 功不可没,让华为重登中国高端手机销售冠军宝座。

“鸿蒙是基于 Open Harmony 打造的全场景智能操作系统,这是一个源自中国、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统。纯血鸿蒙从内到外实现全栈自研。鸿蒙内核是中国人自己开发的操作系统内核,结束了由西方主导操作系统内核 30 多年的历史。”余承东在会上表示。

从以麒麟处理器为代表的中国“芯”,到以纯血鸿蒙为代表的中国“核”,与苹果的路线类似,华为从系统,到软件,再到硬件全部实现自研,显然,纯血鸿蒙在某种程度而言是中国厂商真正开始“分庭抗礼”的起点。

参考资料:

1.https://developer.huawei.com/home/hdc/hdc2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