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因一张照片,苏明娟意外走红;

又因这张照片,苏明娟没有辍学;

还是因这张照片,1998年,14岁的苏明娟成为共青团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成为最小的人大代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2017年,苏明娟又当先为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副厅级干部。

苏明娟这些年都经历了些什么?这么年轻就可以当上副厅级干部,是凭借自己的能力,还是因为那张照片的余辉照耀呢?

2

1991年4月的一天,北京崇文区文化馆的解海龙,来到大别山,为希望工程拍摄宣传照片。

他已经走过了大别山的十几个村庄,拍摄了许多照片。

但就在安徽省金寨县三合中心小学的一间教室里,他拍到了一张引起全国高度关注的照片:

破败的教室里,一个女孩,手握铅笔,两只大眼睛直视前方,明亮而坚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双大大的眼睛,直直地注视着前方,满含渴望,满眼都充斥着求知的欲望,就是这一双眼睛,让无数人破防。

这张命名为“大眼睛”的照片,一经发出,就被国内外各大媒体迅速转载。最后“大眼睛”成为希望工程的宣传标志。

而这张照片的主人公,也成为了希望工程的形象大使。

苏明娟便是那位女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出生于1983年,安徽省金寨县桃岭乡张湾村人。

苏明娟的家乡三面环水,人均耕地面积本来就少,又是高寒地区,粮食产量可想而知。

而苏丽娟家的粮食满打满算,也只够全家三个月吃得。爸爸和妈妈不得不每日辛勤劳作,爸爸上山砍柴,妈妈下河抓鱼,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上学,对于一些人来说,有的时候也许是一种奢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明娟的爸爸比起其他的家长,还是相当开明的,对于孩子们上学的态度上,是全力支持的。等苏明娟到了上学的年纪,一家人紧衣缩食,终于凑够了她的学杂费。

在那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行走1小时后,苏明娟来到了她心驰神往的学校。

3

我们现在的学校,窗明几净,冬暖夏凉,黑板电脑一体化 ,孩子们在寓教于乐中,轻松学习。

可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很多地区,教学设施依然落后,尤其是那些贫困地区。

而苏明娟所在的学校,就坐落在那样的贫困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冬天没有暖气,夏天蚊子不断。窗户事实上只能算是窗框,因为资金不足,买不起玻璃。可是由于光线的问题,又不能把窗户蒙起来。

冬天的时候,风从每一个窗口肆无忌惮地吹进。孩子们只能在瑟瑟发抖中,手握铅笔,哆嗦着写字。而在夏天,雷雨天气,靠窗的孩子们就遭殃了。天气晴好时,蚊子的飞舞,不但声音扰人,叮咬也让孩子们万般无奈。

即使是如此,苏明娟依然没有想过要放弃学习。

但是无法逾越的困境出现了。

家里负担不起她的学杂费了,苏明娟既将面临失学的境地。

解海龙的到来,就如久旱的土地,迎来了及时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我要上学”为主题,“大眼睛”照片,一经刊登,便引起国内外的强烈震动。那双直击心灵的大眼睛,撞击着每一个善良的心。

贫困山区孩子们的现况,走入了人们的眼中,引起了千家万户的关注。

孩子们上学难的问题,社会各界也更加重视,希望千千万万个苏明娟,都能有学可上,有书可读。

苏明娟的情况,得到了爱心人士的普遍关注。

苏明娟家里,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捐助。让她记忆最深刻的,就是第一个给予她资助的人——李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感念李万,不是因为他是第一个帮助苏明娟的人,而是李万那一封封的信。

李万看到那张“大眼睛”照片后,在第一时间就把钱给苏明娟汇去了。随后他都会定期给苏明娟汇款,每次都是100元,直到她小学毕业。

随钱一并邮寄来的,还有信。

“生活条件的艰苦,有机会克服,但坚持下去的精神支柱,却很难一直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钱,解决了她生活上的困难。而那些信件,却是苏明娟的精神食粮,正是那些言语的鼓励,苏明娟才没有放弃自己的求学路。

那些信件,她一直珍藏到现在,那是她前进道路上,抵挡一切困难的支柱。

4

苏明娟,这个名字也许还不被人熟悉,但她的那张“大眼睛”照片,却使全国,掀起一片捐助热潮。

希望工程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捐赠,大家的帮助,给因贫困而失学的孩子们,带来了曙光。

接连不断的捐助,都汇聚到苏丽娟家里。这些资助,早已超出了一家人的预期。一向贫困的家里,一下子多出来那么多钱,她们一家人会做出怎样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大眼睛》发表后,苏明娟家里,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捐款与捐助。

苏明娟的父母亲,不用再为苏明娟的学费发愁了。

看着还在源源不断汇来的捐款,苏明娟的爸爸立即表示,知恩要懂得图报,不能再要那些捐赠了。

苏明娟的父亲说他们还年轻,还可以干得动,已经收到别人的捐款了,人不能太过于贪心,多余的钱,应该交给更需要的人。

已捐出的钱物,捐助者是不会再要回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协商,她们家里把收到的钱,返还给了希望工程。而且妈妈每逢年节,总要把自己亲手制作的鞋子和腊肉,送给那些曾经帮助过她们的好心人。

自此她们一家也加入了爱心人士的行列中。

在全国人民的爱心关注下,“大眼睛”姑娘一天天长大,终于不负众望,在2003年,苏明娟凭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安徽大学金融系。

摆脱了贫困生活的缠绕,幸福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2010年,完成学业的苏明娟,顺利进入安徽省工行工作。幸福的大门一但开启,甜蜜生活也随之而来。

努力生活的苏明娟也收获了爱情,而且她的丈夫还是自己高中校友。如今定居合肥,并且生育两个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明娟从濒临辍学,到现在工作家庭皆圆满,她有收获,也有付出,而现在的生活,平静而幸福。

她会忘记自己当初的誓言,停下脚步,不再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吗?

苏明娟说,她有一种很强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推动着她不断向前。

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她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回馈社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5

早在苏明娟还在上初二的时候,一心想退回爱心人士的一笔捐款,但捐助者拒绝收回。

她便把给她的捐款,邮寄到宁夏,一个和她当初一样,上不起学的孩子手里。当她收到来自宁夏的一封,带着泪水的信件时,她的心里无比喜悦,她知道自己做了一件最正确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上大学期间,苏明娟就将爱心基金会,每学期发给她的900元,转赠给了更需要的人。

而她却在周末、节假日,加入了找工的队伍,挣来的钱,除生活必须,她全部捐给了希望工程。

在工作后,将自己的第一笔工资,全数捐赠出去。并且定期捐款1000元,以帮助那些贫困的学生。

没有理所当然的付出,也没有理所应当的接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明娟知道,滴水可以成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自己一个人的力量虽小,但希望工程这艘大船,却可以承载更多的人。

苏明娟从没有停下自己的爱心之路。除了捐钱,她还去到贫困地区支教。在支教过程中,她不仅捐款捐物,为孩子们讲授文化知识,还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孩子们。

孩子们不但在生活上得到了资助,在精神上也能得到鼓励,她激励孩子们直面困难,从没有过不去的沟壑。

在比她的家乡更加贫困的地方,她看到了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光,她最是能够深切理解那是怎样的一种渴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个人的能力终究是有限的。

2006年,苏明娟与解海龙商量后,决定将那幅《大眼睛》照片的版权进行拍卖。拍卖活动共筹集资金30.8万元。

苏明娟立即将这笔钱用到了最需要的地方——在西藏曲水县,建造了一所命名为“大眼睛”的希望小学。

因为照片的原因,苏明娟早已家喻户晓,她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在2018年申请设立了“苏明娟助学基金”。

成立不久,就收到近百万的捐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基金会将收到的捐款用到了最需要的地方。其中参与援建了三所希望小学,至少80名贫困学生得到了资助。

大家都各自做着自己应做的工作,一切都归于了平静。那张“大眼睛”的照片,也留在人们的心底。

但2017年的一篇新闻,又将人们的眼球,拉回到“大眼睛”之上。

苏明娟,2017年当选为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这真是一激石,引起千层浪。

苏明娟,副厅级干部,无阅历,无资历,她行吗?

6

曾经的大眼睛姑娘,又一次成为社会的焦点。

副厅级干部的头衔,为她引来了无数的质疑声,更甚至,对她的求学路,也产生了怀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姑娘上大学时,是自己考上的吗?有没有走什么捷径呢?她是走了什么样的大后门才当上的高级干部?

了解苏明娟的人都知道,这真是冤枉了这个好姑娘了。

她的求学路,虽然艰辛,但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她的学费不用再发愁了,但学业的完成,实实在在是靠着自己的努力才完成的。

至于共青团安徽省季副书记,副厅级干部,也只是个虚衔,并不是实际意义上的副厅级干部,没有编制,没有行政级别,只是兼职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明娟不领工资,不享受待遇,没有实权,她只想以自己的影响力,尽自己的能力,为希望工程,为全国有困难的朋友,奉献自己的力量。

2018年的时候,苏明娟在央视的一档节目中,含泪感谢解海龙。

没有解海龙的希望之旅,就没有苏明娟的今天。

苏明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她要将自己的爱传递下,为更多的孩子撑起希望之伞。

吃水不忘挖井人。苏明娟说自己淋过雨,就想为别人撑把伞。

她是幸运的,她是公益事业的受益者,更是公益活动的践行者。一张照片,解决了她的大问题;这张照片,也照亮了她以后的人生路,如今,她也活成了别人眼里的一道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涓涓细流入大海,点滴善举成大爱。

就是在那些爱心人士的帮助下,贫困的学生回到了心爱的学校。得到帮助的孩子,健康成长,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

就如苏明娟,得到社会的资助,又以自己的最大能力,回馈社会。

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生生不息,把爱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加入爱的传递中,希望以后的以后不再有,读不了书、上不了学的孩子。#图文万粉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