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壹 在石家庄市桥西区,有三栋特殊的楼。单看外表,它们与周围的居民楼并无不同,走进去却发现“内有乾坤”。纵横交错的“Z”字形楼梯、破旧的砖石墙,这便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建造的筒子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贰 三栋楼,每栋8层,除了第一层,其他每层住了11户人家。在这不算大的天地中,装着每一户人家的家长里短——二楼的小孩又哭着找妈妈,四楼老张的孙女来看他了,七楼养的花又枯了……有趣的事一桩桩一件件,只需几分钟,便会传遍整个筒子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叁 筒子楼的门口,是一条蜿蜒的林荫路。一棵有着几十年历史的老树,叶子绿了又黄,黄了又绿,在岁月的更迭中,见证着筒子楼里的烟火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肆 2号楼的汤奶奶今年60多岁了,是这里的首批住户,住了三十多年。每天饭点都能听到汤奶奶的招呼声:“吃了不?还没呢就到我这吃来。”对汤奶奶来说,这里有她熟悉的人、熟悉的物,见证了她走过的青春岁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伍 4层的小虎是个活泼的孩子,今年10岁,就在附近上学,每天放学回来都要打一路的招呼“王叔叔、高阿姨、吴爷爷、高奶奶……”平日里小虎最喜欢的运动就是跳绳,“每天中午放学回来我都会跳会儿绳,跳得差不多了家里饭也就做好了。”小虎笑着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陆 生活在喧嚣之外的筒子楼里,日子仿佛都变慢了,有人在一片静谧中开出自己的“花”。1号楼1层的老赵一家,不仅给自己家屋门上画了画,还在窗台上养了几盆绿萝,充满童趣的可爱屋门、嫩绿的植物在空旷单调的筒子楼里,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柒 下午6点左右,白日里外出的居民都陆续回到了筒子楼。不一会,整个楼道都被葱花味、锅碗瓢盆的声响充满着,大伙闻着味就知道哪家今天又做什么好吃的了。闲暇时,邻里之间经常串门,唠一唠家长里短,像极了一家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捌 在过去的时光里,无数人在筒子楼里结婚生子,不同的家庭聚在这里,奏鸣着锅碗瓢盆交响曲,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被拉近,充溢着暖暖的人情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玖 筒子楼,既是一种建筑形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筒子楼更是一个时代的特殊记忆,也是人们实现独门独户、搬进电梯楼后,逐渐消失并怀念的东西。

九个瞬间 一城烟火

世界辽阔,敏感的人总能温暖彼此。在不动声色的拍摄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河流一样奔涌进镜头,直击心灵。“9张”栏目,用图片记录身边事、身边人。

第22期

栏目主持:焦策

文字/摄影:郭一凡、杨昕昕、蒋庆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