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厉害的,就是一张嘴。

好的可以说成坏的,错的可以狡辩成对的,自己的责任可以推出去。

一句话,可以毁掉大半生的夫妻情分,两句话可以把人气哭。

作为老人,在家里,应该是德高望重,是学习的榜样,若是还管不好自己的嘴,那就败坏的家庭,拉低了形象。

以下几句话,低层次的老人张口就来,高层次的老人闭口不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你应该听我的”:一直把自己当成家长,强势指挥。

《增广贤文》中说:“家有千口,主事一人。”

任何一个家庭,大家长只有一个。若是老人长期当家做主,儿女就只能服从。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人的思维会滞后于时代,因此做出的决策,往往是不很对的。

当老人很糊涂的时候,还在当家,那么儿女就苦不堪言了。或者儿女意识到自己应该独立,就强势地脱离原生家庭,回家越来越少。

好的家庭,儿女成年之后,父母会把家长的位置交给儿女。

老父母服从儿女的安排,帮助儿女去成家立业,也算是实现了“权力的交接”。

经营一个家庭,就像管理一个单位一样。不是谁一直当一把手,需要有退二线、退休制度。

02

“你根本不行”:一直否定儿女的成长,瞧不起人。

不管儿女多努力,在老人的眼里,就是不行,没有达到预期。

实打实说,儿女要达到老人预期的目标,是非常困难的。可能要儿女变成中年人,或者到孙辈才达到。

儿女刚刚到社会上的时候,工作难找,赚钱困难,买房困难。也许收入一两千,还不如年老的父母。

其实,成年的儿女,只要不懒,就值得点赞。

为了谋生,本科生在超市打工,不奇怪。毕竟这是一个过渡阶段。等有了一定的经验,还能去更好的地方。不能因为儿女在超市,就认为是“扶不起的阿斗”。

歌德说过:“否定理想的人可能容易找到,不过他是把卑鄙当作美好。”

张口就否定儿女,顺便就抬高了自己。这是老人在居高临下,把儿女的积极性打消了。

给儿女肯定,发现儿女的长处,儿女有积极性了,才会慢慢出类拔萃。相信儿女是成长慢一些而已,不是不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不就是一点小事”:一直不和儿女共情,置身事外。

邻居小王,找了一个对象,谈了两年多,然后分手了。

小王和父母哭诉:“我没有她了。”

母亲随口就来:“这算什么事,满大街都是女人,你再去找一个,难吗?”

小王的内心很痛苦,但是母亲说得很轻松,认为小王是经不起打击,太脆弱。

母亲还认为,这爱情,也就那么回事,较真干嘛?

也许母亲没有意识到,自己压根没有共情力。小王从此会封闭自己,不再说自己的真实感受了,很多事情会隐瞒。

父母和儿女之间,因为无法共情,就变成了陌路人。

再往后,儿女会亲近外人,把父母当成眼中钉。因为外人会说一些共情的话,表示同情。这就把关系彻底搞反了。

老人和儿女,理解万岁。彼此都理解,无话不说,就能从言语上,帮助到对方。

04

“我知道会这样”:一直是事后诸葛亮,推卸责任。

家庭里,难免会有坏事发生。

当坏事来的时候,老人把一切都分析透了,然后认为自己之前已经预测到了,说了,就没有责任了。这是不好的教育。

事情来了,就应该去处理,而不是逃避。

过多的分析,也不会让事情的结局改变,还不如接纳现实。老人和儿女一起扛起事情,扭转了局面,那就是老人给儿女最好的教育。

比方说,孙子喜欢爬树,摔了。老人就不必要说“我早就提示了”之类的话,而是抱着孙子,去检查身体。以后,老人对孙子的照顾,应该更加细心一些,避免二次错误。

最好是,老人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事情的结局,做出对应的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5

“我不求你养老”:一直和儿女撇清关系,不传孝道。

有的老人,认为自己有退休金,身边有老伴,身体健健康康,就否认孝道有什么用。

老人还认为,自己走不动了,就住养老院,请保姆,反正和儿女没有任何关系。

甚至有老人,在走不动的时候,宁愿把房子和存款给外人,也不告诉儿女一句。处处都隐瞒儿女,把外人当成宝。

其实,不管儿女多糟糕,看在血脉的份上,也会管老人的晚年生活。

老人不要把话说绝对了,应该引导儿女,如何孝顺,什么时候要孝顺。

平时老人,认为儿女要孝顺自己,儿女就有了心理准备,也会扛起孝顺的责任。

往后看,人终究会变得很老,走不动,生病,老伴过世,都会发生,要儿女来管理自己的余生,不能避免。

别动不动和儿女划清界限,太极端了。

06

“看你找的什么对象”:一直不看好儿女的爱人,不分内外。

儿媳、女婿到家了,就是自己人,总是贬低,说儿女找错人,这是制造内耗。

把儿媳女婿得罪了,老人走不动了,也没有好果子。

儿女再好,以后要孝顺父母,还是要问一问枕边人的意见。

善待儿女的对象,尽量视如己出,最甜一些,关系就好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7

俗话说:“宁学蚂蚁腿,不学麻雀嘴。”

学会闭嘴,是我们一辈子的必修课,老了也要继续学。

若是不知道如何开口,笑一笑也比随意开口更好。

若是自己很有干劲,就去带娃,或者去旅游,去打工,都行。

老人言语少,手脚勤快,才真体现了“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