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圆明园在混乱中被殖民侵略者洗劫一空、焚毁殆尽。

皇家园林的富丽堂皇不再,留下来的只是一片破败苍凉的废墟。圆明园遗址就此成为神州大地永远的伤疤,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每一位中国人“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若想了解圆明园究竟有多么瑰丽,都只能从旧图画或文献记载中去寻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圆明园

可就在圆明园被焚毁148年后的2008年,突然有一个人站出来高调宣布:自己要斥资300亿,重建圆明园!让所有人都能目睹昔日皇家园林的壮丽!

消息经由新闻报道,引发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许多人第一时间都感到震惊,接着就是怀疑、不解、嗤之以鼻,直言其想法无异于“异想天开”。

然而让所有怀疑者都大跌眼镜的是,8年后,1:1复刻的“圆明新园”还真建成了,就坐落于浙江横店,到如今已完工6年。

这个“异想天开”复建圆明园之人,就是徐文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文荣

人生的第一桶金

徐文荣是一个横跨了中国好几个时代的人物。

他本为浙江人,1935年出生在浙江东阳的新东村,不过他并没有在新东村长大,3岁时便跟随父母一起搬去了横店居住。

徐文荣童年所处的年代,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混乱的时候,当时内有军阀割据、外有列强入侵。徐文荣在炮火的轰鸣声中成长,后来1949年新中国成立,15岁的他还于1950年背着家人偷偷跑去报名参军,可惜因身高不达标,没有被选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文荣

当兵不得,徐文荣只好放弃成为军人保家卫国的念头,老老实实跟随父亲一起走南闯北、做经营买卖的行当。

几年行商,徐文荣与父亲没有发到财,赚的钱仅够一家人勉强糊口,不过徐文荣却从中积累到了宝贵经验,懂得了如何与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并由此生出一个想法:何不自己做生意?

徐文荣不算商业天才。他独自创业的前10年走得磕磕绊绊,纵使他每天起早贪黑地忙碌,也只够解决个人温饱问题。然而徐文荣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10年蛰伏使他养成了敏锐的商业嗅觉——他很快迎来了自己人生第一个大的转机。

那是20世纪60年代,徐文荣在横店周围山区买货卖货,经营小本生意。

一天他经过一处农田,和一个相熟的农户攀谈起来。

徐文荣看着田里郁郁葱葱的玉米长势,笑道:“你这么勤劳,玉米长得又这么漂亮,今年收成一定很好。”

没想到农户听完一脸愁苦,向他抱怨:“好什么好呀。种庄稼看天、看肥料,勤劳算个啥?你别看叶子长得好,这地没肥料,一年到头咱就是累死累活,也收不出几颗玉米来……”

回去的路上,徐文荣边走边思考农户说的问题,偶然看到一座粪坑,他脑海中灵机一动——缺肥料,能不能用大粪去代替呢?

徐文荣知道有种东西叫做“马桶砂”,是大粪堆积在马桶壁上的固体结晶,有很强的肥力,而且不难寻到,基本城里人家的马桶内都有。

察觉出这是一个很好的商机,徐文荣当即找到当地农业合作社负责人,询问自己能否用马桶砂当肥料,向合作社换点儿粮食。负责人欣然表示可以,徐文荣立即直奔县城,找来一辆大的推车,不辞辛劳挨家挨户掏大粪,刮取马桶砂。

大粪臭气熏天,肮脏无比,寻常人都避之不及,徐文荣却可以忍耐。

他将收集到的马桶砂全部交给合作社,合作社负责人看着徐文荣带来的成堆“天然肥料”,心中很是高兴,爽快地按照约定,支付给了徐文荣1200块钱附带1000多斤玉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功赚得人生第一桶金,徐文荣的喜悦溢于言表。不过他并没有把这些财货都据为己有,他只给家中留下了一小部分用于应急,其余的全分给了村里吃不上饭的穷人。

徐文荣做了好事,但他发的这笔财也引来了一些不怀好意之人的“眼红”。他们偷偷向政府告状,说徐文荣“投机倒把”,是资本主义反动分子。

眼看着徐文荣就要摊上祸,村民们这时纷纷站出来,为其说情作证,事情这才作罢。

开办工厂,带领全乡人致富

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对徐文荣的鼓舞非常大,他从此坚信,自己在经商道路上一定可以有所作为。

而后的事态发展正如他所预料的那样,他的经商之路越来越顺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文荣

有一回徐文荣发现废铅里可以提炼出真铅,就独自背着铁炉和土风箱,从横店出发,一路前往上海,沿途不停收购。等积累的废铅达到一定数量,他就停下脚步,自己动手提炼出真铅,然后卖掉。

徐文荣再次发了财,名声大振,成为十里八乡有名的能人。

徐文荣“达则接济天下”,积累起本金的他,没有沉溺于个人享用,而是带领横店人民一起脱贫致富,成为百姓心中的“大恩人”。

1966年,徐文荣被横店老百姓一致推选为大队书记。上任后,他带领农民们办养猪场、种桑养蚕,勤劳致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一年农户蚕茧出现大丰收,可需求方却表示要不了那么多。供过于求,蚕茧价格被不断压低。

横店当时是个实打实的穷地方,土地贫瘠,百姓们赚钱途径不多,很多家庭都指望着蚕茧能卖出个好价,以解决接下来大半年的生计。蚕茧价格走低,农户们顿时感到着急。

徐文荣作为大队书记,知晓情况后,第一时间想办法将问题解决。

他经过郑重思量,召集大家开会,会上他一拍桌子豪气道:“别人要不了这么多蚕茧,只愿意低价收,大家干脆就别卖了,我们自己建个剿丝厂,直接做成品丝!”

下定决心办厂,徐文荣第二天就往省城跑,去办理资格证,一连跑了好几趟,才终于办下来。

资质有了,资金还是个大问题。为了将其解决,徐文荣拿出了自己全部几千块钱的积蓄,然后使劲浑身解数,去邻近各大队公社游说,筹集了几万块钱。接着他又想方设法说服银行,借来了20多万元的贷款。

前后短短两三个月时间,在徐文荣的雷厉风行下,建厂所需要的30多万启动资金全部备齐。一切准备就绪,厂子很快拔地而起。

事实证明,徐文荣的眼光是极为精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剿丝厂投产后效益很高,第一年便实现盈利6.7万。在徐文荣的劝说下,大家都压抑住分红的欲望,没动这笔钱,而将利润大头用来投资扩产,第二年工厂利润就翻了一倍,达到15万,第三年利润再翻,接近40万……

徐文荣野心很大,他认为横店只有一个单一的剿丝厂还不够。在有了充足的资金和经验后,他又带着众人办起了与剿丝相关的印染、针织等工厂,逐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轻工产业链。

再后来改革开放,徐文荣又带领横店人,成立横店集团,率先在横店创办起了磁性材料厂,积极引进技术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凭借他不懈的努力,工厂效益与日俱增。横店的“东磁牌”在20世纪90年代成为知名磁性材料商标,横店也一度被人们称为“中国磁都”。

建立“东方好莱坞”

今天的横店享誉中国,其所建的影视城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这一切除了要归功于当地百姓的艰苦奋斗外,也离不开徐文荣的努力。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感慨于横店工业发展快,可环境却很差的徐文荣,就力排众议,对横店进行了大刀阔斧的生态环境改造。

徐文荣希望横店可以有一个良好的自然风光,发展旅游业,然而横店自古以来就是穷地方,要山没山要水没水,达成这一目的谈何容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文荣

徐文荣也清楚其中的困难,便一直等待时机。功夫不负有心人,1995年,香港回归的前两年,徐文荣苦等的契机终于到来。

当时香港即将回归,著名导演谢晋为了庆祝这一马上来临的历史性时刻,打算拍摄一部《鸦片战争》的献礼片,可他辗转了广州福州等多个地域,都没找到自己想要的拍摄点。

正对横店进行环境改造的徐文荣听说这件事后,敏锐意识到,这就是自己一直苦等的机会,于是主动将谢晋请来,带着他一起在横店参观游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鸦片战争》

徐文荣问谢晋,能否将横店作为《鸦片战争》的拍摄场地。

谢晋说道:“横店在建的这些人工景观确实不错,不少地方都可圈可点,但还是太过粗糙,就电影拍摄来讲,差些火候。”

徐文荣不肯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听完当即向谢晋铿锵表示:“三个月,给我三个月的时间,我给你建出一条广州街,三个月后你再来看,到时如果不合适你就走,合适你就放心来拍!”

谢晋看着徐文荣诚挚坚定的眼神,犹豫片刻后点了点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谢晋

送走谢晋,徐文荣立刻开始广州街建设的筹备工作。为此他拉来了100多个工程队,炸掉了3座大山……而凭借他的这股狠劲和超强的执行力,3个月后,包含官府、当铺、民宅等特色建筑在内的广州街顺利落成。

谢晋应约再次前来时,看着焕然一新的街道景象,当场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就这样,1997年《鸦片战争》播出以后大火,而借着其剧组拍摄的这股东风,横店又陆续迎来了各式各样的剧组。

为满足这些剧组拍摄的需求,横店不断扩建,名气变得越来越大,最终形成了今天规模庞大的“东方好莱坞”、中国影视城。

徐文荣白手起家,从普普通通的农民,到大企业家,他在带领家乡人民致富的同时,也创建出自己的商业帝国。

2000年,徐文荣以27亿元的身价登上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2008年,他将产业交给儿子打理,自己则退居二线,并宣布了一个引发世人热议的消息:

“我要投资300亿,1:1复刻、重建圆明园!”

无视争议,重建圆明园

圆明园是中国园林建筑的巅峰之作,它美轮美奂、精妙绝伦,其在1860年战争中的焚毁,是世界文明的一大损失,也是每位中国人心中一块永恒的伤疤。

没有人不会希望圆明园重新现世,但也没人相信它真的会现世。

有学者对徐文荣的发言示以质疑:“圆明园已经焚毁了,它残破的遗迹让每个中国人都记住‘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这也是它的意义所在。复刻圆明园,耗财耗力,我看不到有什么价值,这或许只是一场对横店的刻意炒作罢了。”

更有学者嘲讽地表示道:“圆明园是皇家园林,清朝统治者找来天下最顶尖的能工巧匠,历时一百多年才将它最终完成。在现代社会,想重新复刻一座圆明园,首先技术就是一大难题,想短时间内重建完成,无异于东施效颦、痴人说梦。”

对于外界的种种言论,徐文荣也有所知晓,但置若罔闻。他是说干就干的人,有自己的一番人生理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文荣

面对社会各界的诸多不解和嘲讽,徐文荣只有一句解释:“我们中国曾经很强大,圆明园被毁掉很可惜。我作为一个农民,重建圆明园,就是要让全世界都看到,中国已经复兴了,中国农民也是爱国的!”

此后,徐文荣开始重建圆明园的筹备工作。

他找来各地研究圆明园、精通历史建筑的专家学者,组建了一个100多人的顾问团队,又在横店规划出7000多亩的空地,接着寻找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把他们组织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徐文荣还从世界各地广泛收集圆明园遗失的文物,花钱买回,先让工匠完美复刻一份,然后将原品无偿上交给国家。300亿的初始投资,有足足130亿都花在了此处。

全部准备工作都已到位,2012年5月,1:1复刻圆明园的工程正式开工。一众能工巧匠竭尽所能,力图向世人再现昔日皇家园林的壮美。

一共历时4年时间,在无数人的共同努力下,2016年,复刻的圆明园建造完成,取名“圆明新园”,并对外开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圆明新园

开园那天,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纷纷涌入其中,无一不被其瑰丽、壮观打动,甚至有外国游客毫不吝啬赞叹:“这是全世界最好的园林!”

时至今日,圆明新园已建成6年,其创建者徐文荣也达到了87岁的高龄。

从普通的农民、行商,到颇具才干的能人,再带领全乡人致富的好书记、和眼光超前的企业家,最后到耄耋之年的爱国者、逐梦者……

徐文荣的一生丰富灿烂,充满着传奇色彩,而他敢为人先、接济天下、顾全大局的精神,也无疑将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照亮后人。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