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汉中市南郑区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汉中藤编、汉调桄桄、协税社火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犹如璀璨星辰,熠熠生辉,展现出丰富的文化多样性和深厚的历史底蕴。目前,南郑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项,省级非遗项目13项,市级非遗项目19项,区级非遗项目77项。

近年来,为推动非遗项目传承发展,国网南郑供电公司将非遗项目作为电力保障重点,优先为其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服务。如今,在“电力动能”驱动下,南郑非遗项目欣欣向荣,蓬勃发展,昔日传统的老手艺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焕发“汉中藤编”新活力

在南郑黄官,汉中藤编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以其独特的编织技艺和环保材料深受市场欢迎。

近年来,汉中市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汉中藤编的保护与传承,积极探索“非遗+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推进汉中藤编的传承发展。同时,文旅部门探索非遗与旅游业融合发展,举办文化节庆活动和非遗展览,提升公众对非遗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吸引更多游客体验和了解非遗技艺。此外,政府与教育部门合作,在学校中增设非遗选修课,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技能,确保非遗项目持续传承。

“传统的藤编工艺主要依靠手工完成,生产效率低下。我们一方面坚持纯手工编制,完整保留传统非遗手工艺的文化精髓,另一方面探索机器加工制作,有了电力的保障,大幅提升藤编生产效率,使得这一传统手工艺品能够更快地走向市场,走进千家万户。”陕西良顺匠心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陈良顺介绍。

国网南郑供电公司深知非遗项目企业用电的重要性,将其列为重要用电客户进行保障,提前了解企业用电需求,通过在藤编企业建立党员责任区,优化电网结构,确保黄官镇藤编企业用电稳定可靠,为藤编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坚实基础。古朴的技艺搭上机械化生产的快车,在电力驱动下,汉中藤编的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产品外观更加细密平整,同时融入了更多的时尚元素。

如今,良顺藤编公司成为汉中藤编产业发展的排头兵,电商助力汉中藤编产业实现了从传统手工艺到现代电商的转型,通过创新产品风格、拓展销售渠道、利用大数据洞察消费者需求,成功吸引了年轻消费群体,推动了产品迭代升级和市场拓展,带动了当地100多户群众从事藤编生产,增收致富。

近年来,电力赋能,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南郑藤编带动棕编、扇编、竹编和草编等传统“五编”老手艺搭乘传统文化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快车”不断发展壮大,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参与老手艺的传承和发展中来,为非遗项目的传承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助力“汉调桄桄”戏韵浓

5月24日,汉调桄桄折子戏《挂画》在央视戏曲频道《一鸣惊人》栏目播出,向全国人民展示了南郑非遗项目的艺术魅力。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汉调桄桄以其韵味醇厚的唱腔、优美动人的旋律和明快流畅的节奏,在南郑家喻户晓,老少皆知,深受喜爱。

近年来,南郑区积极推动汉调桄桄保护传承,成立汉调桄桄传承发展中心,设立传习基地,全年无休在汉中各县区社区、学校巡回演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青年演员守正创新,让汉调桄桄“破圈”焕新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据了解,自去年以来,汉调桄桄已在汉中演出300余场次,吸引了各个年龄段观众的关注。

汉调桄桄舞台表现力强,演员们通过精湛的表演技巧,将角色刻画得栩栩如生,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充满了魅力,伴奏音乐丰富多彩,通过各种乐器的和谐配合,为剧情的发展和情感的传递提供强大的感染力。

今年以来,从南郑冰雪嘉年华和油菜花节开始,到“清明”“五一”小长假,在南郑的龙头山、陈村和汉山广场等地,游客络绎不绝,共同体验南郑“非遗+旅游”展演活动,包括汉调桄桄等一批非遗项目展演成为常态,游客们在沉浸式体验旅游快乐的同时,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为确保汉调桄桄在南郑的每一次演出完美呈现,国网南郑供电公司精心编制电力保障方案,演出前对场地供电线路进行全面检查。在大型公益演出期间,提前介入,对电力线路实施特巡特维,并部署应急发电车,确保户外演出顺利进行。通过提供专项电力服务,保障了舞台灯光与音响系统的稳定运行。

“今年,我们将累计投入7000万元建强南郑电网,目前已拟定的电网建设项目有101项。这些项目的建成投运,将为全区非遗、旅游等产业发展提供更加强劲的电力支撑。”国网南郑供电公司发展建设部负责人贾杉介绍。

酵醒“黄官黄酒”十里香

初夏5月,走进南郑区黄官镇青龙村,醉人的酒香弥漫全村,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黄官酒厂位于老龙池山下青龙河畔。作为西北地区最大的陶坛储酒企业,黄官酒厂酿酒历史可追溯到650多年前,在陕甘川渝及毗邻地区,黄关黄酒可谓家喻户晓。2022年12月,黄官酒业以“古法复酿技艺”入选陕西省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3年,黄官酒业被认定为陕西省内唯一的绿色黄酒生产企业。

“以前榨酒是人工木榨,耗体力、效率低,现在我们引进了电脑控制一体化技术,煎酒时只需输入进酒温度和出酒温度就可以了。”该厂工作人员何金霖说,酒厂现已建成投产日产10万瓶的灌装生产线,还研发出桑葚米酒、桂花米酒、竹叶芯黄酒等多款绿色无添加新产品,吸引了众多年轻消费者购买。

如今,黄酒的酿造工艺将“古法”与“新艺”结合,产出的黄酒远近闻名,十里飘香。国网南郑供电公司为酒厂提供个性化用电服务,对企业的用能情况进行实时监测,黄官供电所共产党员服务小队积极开展上门服务,帮助酒厂优化用电方案,为企业减损增效出谋划策,暖心助力企业发展,提高生产效率,确保黄酒的品质和产量。

黄官酒厂也带动了当地经济,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过上了美好的农村新生活。“每个月能有两千多元的稳定收入,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45岁的黄丽说。像她一样在该企业工作的工人有40余名,都是附近的村民。

据了解,南郑区正在筹划打造黄官黄酒产业文化旅游小镇,把种养、黄酒加工生产、文化旅游融合一体,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发展,不断壮大黄酒产业,传承非遗项目,赋能乡村振兴。国网南郑供电公司将根据黄官酒业发展壮大用电需求,为其提供增供扩容服务,让这一有着650多年历史的酿造技艺得以继续传承和发展。

从汉中藤编的精致工艺到汉调桄桄的韵味唱腔,再到黄官黄酒的醇厚酒香,南郑的非遗项目,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国网南郑供电公司将继续深入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赋能非遗传承,守护这些明珠在现代生活里闪闪发光。

(通讯员 王勇惠 何佳陈)

责任编辑:安心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