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很多人在围观Manner咖啡店的两起冲突事件,俩事儿情节很相似,就是有顾客点完单等了会儿没拿到,就开始催咖啡师,甚至威胁要投诉,然后这俩咖啡师情绪失控,一个拿咖啡粉泼了顾客满脸,一个抢手机发生肢体冲突。

这类事儿现在特别常见,比如点外卖,只要到了预定时间没来,顾客就会变得特别急躁,好像就觉得自己吃了亏,恨不得马上投诉。可如果你坐电梯或者过马路遇到过外卖小哥,就会知道,他们为了抢时间甚至已经到了拼命的程度。如果不小心还迟到了,遇到正急躁的顾客,当然很容易就要擦出火花。

我有时候就会想,我们真的有那么着急吗?咖啡拿到手,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也是捧着杯子无所事事。外卖晚到十分钟,可能也不影响我们按时吃完上班。可是当我们形成了要快速享受服务的预期,一旦这个预期不被满足,我们就会愤怒。这个愤怒可能和咖啡和外卖已经关系不大,而是觉得自己吃了亏,自己没有得到尊重。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就是我们的思维已经被极度内卷的商业模式改造了。外卖平台为了抢客源,通常都承诺了多长时间送到,送不到就会返券;这种咖啡店呢,因为没有休息的座椅,实际上也是给了消费者点了很快就能拿走的预期。而且通常一旦接到投诉,这些店或者平台都会偏向于满足顾客诉求,惩罚员工。

这种极致化满足顾客的商业模式,当然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但要做到这一点,是建立在企业对员工的极致化管理基础上,是建立在平台对外卖小哥的系统化控制基础上。

就拿这次的咖啡店说,据说这些咖啡师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做几百杯咖啡,上厕所都要读秒,而一个月五千块左右的工资,在上海也不能算高。在这样的工作强度和收入状况下,遇到难缠的顾客,偶尔情绪失控,也就不难理解了。

所以这次看起来很小的冲突,为什么引起这么多的讨论,我觉得就是大家突然隐隐有了很多方面的共情。顾客只是问一嘴咖啡能不能快点就被怼,咖啡师忙成狗还动不动被投诉,老板就轻松了吗?不这么极致化管理,可能玩不了几天就亏损倒闭了。可见这么卷下去,没有赢家,大家都很痛苦。我觉得是时候,整体反思我们的一些商业模式,是不是在把所有人都往急躁的方向驱赶,这种不把人当人的驱赶模式,是不是该停一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