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菲律宾军方突然跳出来,大声疾呼自己成了冲突的受害者。

他们口中的中国海警,似乎一夜之间从专业执法者变成了“海盗”,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17日的凌晨,菲律宾派出了1艘运补船和2艘充气艇,旁若无人地向仁爱礁非法“坐滩”的军舰运送物资。

面对这明目张胆地挑衅,中国海警可不是吃素的,立即依法进行了拦截和检查。

菲律宾的船只似乎忘了自己是在谁的海域里撒野。他们无视我们的严正警告,甚至采取了危险的接近和蓄意碰撞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菲律宾方面还大言不惭地声称,我们的海警使用了大刀和催泪弹,甚至还有所谓的“缴枪”事件。他们发布的几段视频照片,更像是在为自己的挑衅行为找借口。

中国的海警在行动之前,可不是闷头就上的。他们先通过无线电和大声喊话,一遍遍告诉菲律宾的船,咱们这是有规矩的地方,得按规矩来。

真要采取行动了,我们的海警用的也是高压水炮这种不会伤人的法子,这么做既把事儿办了,又没让那边的人受啥伤,算是挺有人情味的执法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菲方那边所谓的“运补”,其实背后藏着小动作。他们偷偷摸摸地往仁爱礁运建筑材料和武器弹药,看样子是想在那里长期扎根,搞点长期占领的勾当。

聊到这次仁爱礁的风波,我们得重点说说“登临检查”。这回,中国海警用上了这个新招儿,可不是拍脑袋决定的。这既是按照我们国家的《海警法》来,也是跟国际接轨。

这“登临检查”好比是海上的“突击查岗”,但这回我们海警可不是随便逛逛,而是有备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15日,中国海警的《行政执法程序规定》正式实施,这就像是给海警们的行动指明了方向,告诉他们啥时候该怎么行动。

到了6月17日,菲律宾的补给船想偷偷摸摸搞小动作,我们海警立马行动,首次采用了“登临检查”。

这不仅是对外展示我们的执法程序多么规范,也是告诉世界,我们中国海警的行动是合理合法,有法可依的。

这次行动,我们海警不仅迅速,而且专业。他们登上菲律宾的船,有条不紊地进行检查,确保了整个执法过程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公布了执法现场的影像,让世界看到了菲方船只的危险行为和中国海警的专业执法。而菲律宾的指控,似乎少了那么一点证据支持。

中国海警的执法行动,有理有据、合理合法,但菲律宾那边,他们可不这么看,他们搞出这么一出来,把自己包装成“受害者”,这里面的水可深了。

首先,菲律宾这一哭二闹的,可能是想在国际舞台上拉同情票。他们这么折腾,不就是想让大家都看看,他们有多“可怜”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他们可打错如意算盘了,针对他们滚刀肉一样的无赖行为,和中国海警有礼有节,高下立判。

而网友们的关注点则是:怎么连把枪都没有?用冷兵器对阵步枪,我方还是海警,受伤了我们会心疼的!

事实上,菲律宾屡次违法到南海碰瓷,这次竟然派出的是军人,在面对正义的我方海警执法时,有枪也不敢放,只敢背后泼脏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的这一番喊话卖惨,不仅没有伤及我国,反而把自己的老底儿给掀了。马科斯有得头疼了!

菲军方本想和之前一样胡乱栽赃卖惨,万一呢,万一国际社会还有眼瞎的呢?能得到点支持,哪怕是口头上的安慰也好。

国家这么一“硬气”,在民众面前的形象不就上去了?这不光是为了面子,更是为了巩固他们在国内的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外交上,菲方这一招,也可能是想在国际关系中给自己加加码。他们这么一闹,不就是想给其他国家施施压,尤其是他们的盟友,比如美国。

他们可能希望美国能站出来说说话,给他们撑撑腰。那美国那边对仁爱礁这出戏什么态度呢?

他们发了个声明,拿出了《美菲共同防御条约》来“提醒”中国。不过,这声明听着有点儿不痛不痒,没啥实质性动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方媒体都在盯着华盛顿,想看看他们下一步怎么走。但目前来看,美国似乎在保持观望,没急着下棋。

说到这,不得不提剑桥大学的一篇论文。这篇论文深入分析了美国对菲律宾的保护承诺,指出这承诺可能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实在。

毕竟,美国可不是一个言出必行的形象,它食言而肥的次数还少吗?很多人将美国的这种承诺比喻为“空心汉堡”,实在是再恰当不过。

外表看似充实,实则缺乏实质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菲律宾这么一闹,大家的注意力可能都被吸引到他们“受害者”的身份上了。这样一来,他们就能趁机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比如偷偷摸摸搞点小动作,或者在南海问题上占点便宜。

但不管菲律宾怎么折腾,中国的立场一直都很明确:中国海警的行动,都是依法行事,专业而且克制。

我们不会因为菲律宾的“卖惨”就手软,也不会因为美国的态度就改变我们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