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场仓促的逃亡》词:刘同 曲/唱: 杨炅翰

6月21日,郴籍青年作家,光线影业副总裁刘同在他的微信公众号上发表文章《我给家乡写了一首歌,居然上了榜单热一》。这首歌的灵感来自刘同的家乡郴州,也是取自刘同的新书第一篇文章《人生是一场仓促的逃亡》。

先一起来细品这首歌曲——《人生是一场仓促的逃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没有热爱这里,我只是出生在这个地方”——这是关于一首家乡说唱的歌词。

“大部分河南的考生好好学习只是为了逃离河南。”——这是河南考生接受凤凰网采访的一段视频。

我特别能理解这两段话,因为对35岁之前的我来说,家乡也是我永远都不想回去的地方,我在那经历了人生最黑暗和痛苦的生长。

逃离家乡虽然是很多人心里的痛,但也是很多人心里的梦。

我想大多数想逃离的人原因是类似的。

我无法从周围的土地上汲取到适合自己成长的养分,也因为心智发育缓慢而无法沐浴到洒向森林的阳光,我永远处于阴暗的下游。

放了学我去天桥看列车,抬头看飞机,呆呆的看地图,一切可以让自己做梦的事情,我都不想放过。所有的人都觉得我这辈子就这样了,也不会再有其他的可能性。每次被人讽刺的时候,我也只是笑笑,从不辩驳,他们对我的笃定让我完全相信自己确实也就这样了。

那为什么还会做梦呢?大概是我心里一直有个声音在很微弱的问自己:难道,你,刘同,真的就不能换一种自己的活法吗?就不能争取去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吗?为什么一定要在意这些人的看法呢?

逃。

去一个没有人认识自己的地方,胡乱长一通。去一个没有人讽刺我的地方,心平气和的多过一些日子。

当我结束高考登上去往长沙的火车,列车开动的那一刻,我终于在心里长长的吐了一口气,那口气似乎在心里淤堵了十八年。我坚定的对自己说:这辈子,我是再也不想回来了。

逃离成了我此后人生唯一的主题。

我记得前往大学时,有亲戚说:我们家都不是学文科的,他去师大读中文系怎么可能找得到工作?到时候不还是只能靠家里?

所以大学里,我每天都练习写作,节假日到处找实习,我所有的念头都是为了让自己在长沙的根扎得更深一点,不能让一阵风又把我刮回家乡。

在电台、报社、电视台实习的时候,我什么事都干,同学问:你怎么连实习打杂都干得那么起劲?

我说:我想留在这里,我怕回老家找不到工作。

大四找工作时,我的履历厚厚一叠,我在各种报刊杂志发表了一百多篇文章,在传媒行业的多个机构进行过实习,面试时主考官问我:你都可以干什么?我说我干什么都行,喝白酒也能一斤半。

现在想起来,觉得那时的自己真的很可笑,但也很好哭,我能看到自己为了活出另外的样子有多拼命。

也正是那种拼命让我在此后的十几年中慢慢意识到——我那么讨厌回到家乡,是真的讨厌家乡吗?还是讨厌之前在家乡的那个懦弱自卑的自己?

新书里,我写了一篇关于故乡的文章,取名为《人生是一场仓促的逃亡》。

其中有一段是这样的:“故乡给我带来的,到底是用它的土壤将我死死地压在地底,令我无法喘息,好让我在多年后的某一个春天里发疯地生长?还是许我以更多脆弱,让我在他乡能以此酿出酒,轻易就醉倒在过去,在挣扎中书写成文?

九百多年前,秦观被流放至我的家乡,写下了:“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他很困惑,郴江明明是绕着郴州的山而流淌,为什么又要流去湘江?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里写,还是孩子的何塞·阿尔卡蒂奥跟着吉普赛人去了远方,多年过去再度归来,成为另一个人,强壮健康,回到家中,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或许所有离开家的孩子,其实命运里都自带另一颗种子,那是故乡的庇护——让你拥有第二次生命,第二套根系,能让你在陌生的土地上汲取到新的营养。故乡这么做的原因只有一个,希望你多年后,能完完整整地回到家乡,和路边的老乡聊上几句家乡话,能坐在十几年前、几十年前你曾和一群人坐过的大排档,把酒言欢,高声唱和,像所有和解的父子、母女,不再提过往,只顾眼前。那是过一天老一天、过一天少一天的相聚。

我就像很多人,从讨厌故乡,到逃离故乡,到认清自己,继而在慢慢认清自己的过程中理解了故乡。这些年,无论我对故乡有多大的抵触,它都静静的看着我,许以等待和时间。

朋友炅翰看完了这篇文章,为它做成了一首歌。

这首歌发布之后,登上了抖音热点榜的第一名。

所谓游子,是被放飞的风筝,那根线牢牢的拽在故乡的手里,一刻不会放松。

所谓乡愁,是饥肠辘辘吃下的任何食物,它在胃里告诉你,所有的美食都在家乡等着你。

(6/26新书见,这是一本完全不同以往的书,也是我步入中年后的新生)

来源:刘同微信公众号

编辑:谢宇

二审:朱彬鑫 谭小华

终审:吴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