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夜读 vol.169

CHEERS BOOKS

- 选本好书,让生活松弛有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银是财富与权势的象征、是现代工业不可或缺的元素,更是世界文明的见证者。自5000多年前人们开始在安纳托利亚及其周边地区开采银矿以来,银就一直在人类文明的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如果没有劳里昂的银矿给雅典带来的财富,古希腊可能就无法成为西方文明的摇篮;如果西班牙没有对玻利维亚的银矿进行控制,欧洲的经济发展可能会呈现不同的面貌;如果没有银,古代亚洲与西方的贸易关系可能会呈现其他形式。银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白银与文明》中,一部“白银”视角下的人类文明史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

本文摘录自《白银与文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点击书封,立即入手

既然使用银子弹可以战胜怪物,那么长期以来人们养成的把银佩戴在身上以防止疾病、事故或危险发生的习惯也就不难理解了。银饰可以使佩戴者更美,它同时也是财富的体现,银有时还可以作为实用的纽扣。

在不同的文化中,人们都认为银饰可以带来好运,当然这种说法有时非常笼统。早期的珠宝可能既有装饰作用,又有保护作用,它们除了能吸引赞赏的目光,还能抵御邪恶的眼神。银具有光泽,因而人们常将其作为一种转移伤害的护身符。

信仰护身符与信仰本身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古埃及,护身符上往往装饰着吉祥之物,例如装饰着动物或神灵的形状。它们可以作为手镯、项链或戒指被人们佩戴,或被放置在包裹木乃伊的布条中。

在各个社会中,人们都认识到出生、青春期、结婚、怀孕和临终这样的过渡时期是人们的身体或精神极度脆弱的时期,这个时候可以通过护身符的魔力来缓和不利的因素对身体和精神产生的影响。虽然“相信护身符的力量”这种想法经常被谴责为愚蠢的行为,或被认为是危险的迷信,但赠送护身符这一行为的确是出于爱和对人身安全的关心。

图8-9是中国贵州侗族女性使用的银质平衡环。图8-10是一位侗族女性佩戴着平衡环来平衡前面穿着的围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8-9 银质平衡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8-10 佩戴平衡环的侗族女性

注:该照片于1997年拍摄于中国贵州肇兴村。

作为一种信仰的表达,护身符与正统宗教之间的关系经常是相互矛盾的。宗教权威人士有时会谴责护身符是偶像崇拜,但他们通常还是允许人们佩戴护身符的。宗教权威人士有时也会努力将护身符的“异教”倾向转变为可接受的虔诚表达。

犹太教的护身符上通常刻有神圣的经文,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基督教出现后。在巴勒斯坦、叙利亚和小亚细亚,尽管教会极力禁止使用护身符,但刻有上帝名字和圣经经文的护身符仍非常流行。

和银质餐具类似,护身符的应用也已经专门化,在宗教文化中,不同形式的护身符用于对抗不同的疾病。保护人们抵御邪恶眼神的护身符一直很流行,并以不同的文化形式出现,如犹太教的“米里亚姆之手”(Hand of Miriam)和伊斯兰教的“法蒂玛之手”(Hand of Fatima)。

做成身体各部位形状的护身符被认为可以治疗特定部位的疾病,也许最奇怪的护身符是“圣约翰·内波穆克之舌”(tongue of St John Nepomuk),这是一个由银丝托着的蜡质舌头。圣约翰·内波穆克是14世纪的波希米亚牧师,他以绝对谨慎而闻名,人们因此相信他的舌头可以保护佩戴者免受谎言和流言蜚语的伤害。

图8-11是巴勒斯坦工匠于1880年至1930年制造的刻有“法蒂玛之手”图案的银质项链。图8-12是德国工匠于1830年至1850年制造的“圣约翰·内波穆克之舌”护身符,该护身符由银、蜡和玻璃制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8-11 刻有“法蒂玛之手”的银质项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8-12 “圣约翰·尼波穆克之舌”护身符

挪威的口头传说中充斥着鬼怪、妖精、巨魔、巨人、女巫和古灵精怪的小巨魔,小巨魔是可以伪装成人的地下生物,它们到处游荡,试图偷走婴儿、心烦意乱的儿童和易受伤害的成人。挪威人认为银具有强大的威慑力,于是将其制成首饰、领针和金属花边戴在身上。

最受欢迎的护身符是一种宽达9厘米的大型银质胸针,胸针的图案通常是用金银丝做成的花卉,垂坠的胸针能反射光线,人们认为这样能使胸针更有效地辟邪,并且每次在教堂佩戴胸针,或者将胸针传给下一代时,它具有的保护力量就会被加强。

投机取巧的小巨魔更爱绑架独处的人,如猎人或在偏远牧场工作的女性。在民间信仰中,过渡时期是特别危险的。因此在夏至和婚礼等庆祝活动期间,女性可能会在衣服上别3枚胸针。

对于易受伤害的儿童,尤其是未受洗礼的婴儿,人们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家长们会把胸针别在孩子的裹布上,或把闪闪发光的刀和剪子放在婴儿床边。

图8-13是挪威泰勒马克郡的一位佩戴银质胸针的女人的照片(拍摄于约1895年)。图8-14是挪威的霍尔瓦德·比约尔夫森·斯特劳姆(Hallvard Bjorgulfson Straume)于约1880年制作的银质镀金“酒杯别针”(Skålsølje(4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8-13 佩戴银质酒杯别针的女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8-14 银质镀金酒杯别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点击书封,立即入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夜读好书」栏目往后将每日晚间更新,由编辑们从数百本经典书目中精选呈现。在纷繁的世界中,让好书陪你度过一段深邃、宁静的晚间时光。好书夜读,让生活松弛有度~

CHEERS CHEERS CHEERS

BD@cheerspublishing.com,

拜托点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