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死亡的小龙虾

最近,四川资阳市乐至县和遂宁市安居区两地多家小龙虾养殖户反映,他们购买的同一种饲料在保质期内“发霉”,导致投喂的小龙虾大量死亡,损失总计超300万元。

连日来,红星新闻调查发现,在饲料抽样送检后,3家检测机构中,有的判定部分指标超标,有的判定指标均合规。

对此,经销商承认饲料有点“发霉”,但否认小龙虾死亡与饲料有关。饲料生产厂家则表示,同一批饲料在其他养殖户使用后并未出现小龙虾死亡,饲料出厂时也是检验合格的产品,小龙虾死因有多种,目前并未鉴定是否是饲料引起的。

对于此事,目前乐至警方已以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立案调查,并控制厂家的2人,案件正在办理中。

讲述:

多家养殖户称饲料保质期内发霉

致小龙虾大量死亡,损失超300万

“往年要养到7月初。”养殖小龙虾多年,彭春梅今年遇到了烦心事。6月18日,她说,她家不少虾塘在5月初便插秧,停养小龙虾。因为,小龙虾基本被“闹死(四川话,意为毒死)”了。

彭春梅流转的300多亩虾塘由20多户人投资,分布在乐至县中天、蟠龙、东山三镇。她和丈夫周颖称,小龙虾死亡是因投喂了保质期内“发霉”的饲料。周颖回忆,2月下旬,重庆荣昌区男子张郝荣向他们推荐小龙虾饲料,想到张郝荣作为同行曾帮过他,他同意对方送来试喂。3月1日,张郝荣送来一车11.5吨饲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彭春梅等养殖户使用的饲料

“生产日期为3月1日。”周颖说,他花费3万多元买下其中6吨,剩下的由乐至及安居另5家养殖户“分”了。据他介绍和包装信息显示,饲料保质期为90天(4至10月为70天),由重庆某饲料有限公司出品,生产企业是重庆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彭春梅补充说,这批饲料还有2月25日生产的。

周颖称,有养殖户3月27日发现饲料“发霉”,他随即联系张郝荣,对方让他们先不要喂了,表示几天后拉一车饲料来换。3月30日,张郝荣送来一车生产日期为3月29日的饲料,将乐至5家养殖户未用完的“发霉”饲料全换走了,其中他家退换了1吨多。“他说荣昌当地退回的发霉饲料有8吨多。”周颖表示。彭春梅提供的一段通话录音中,在她问及对方所在地退回多少“发霉”饲料时,另一头的男子称当地退回七八吨。

周颖称,3月20日左右,投喂这批饲料的养殖户发现死虾,3月底小龙虾开始大量死亡。联系张郝荣后,对方于4月13日带来一名兽医,兽医表示小龙虾死亡应该是喂了“发霉”饲料引起的肝肾脏中毒所致。兽医发来的药也是解小龙虾肝肾脏中霉菌毒素的,他们为此花费上千元。

6月21日,红星新闻联系上周颖所说的兽医萧某,他是荣昌一兽药经营个体户。萧某否认自己说过“小龙虾死亡是因喂了‘发霉’饲料引起的肝肾脏中毒”,他说,自己没看到饲料,也未进行实验室检测,只能根据养殖户介绍的情况初步推断是“霉变”饲料引起的。他开的药具有保肝、解毒、脱霉的功效,后续他得知喂药后,小龙虾的“活力比较强了”,“效果还蛮好”。

“喂药后情况有好转,虾的活力要好些。”彭春梅说,但用药排毒只能针对中毒很轻微的小龙虾,小龙虾死亡止不住。直到5月初,虾塘里几无小龙虾了,中天镇150亩虾塘“只打了六七十斤虾”。其他虾塘,他们在4月份换水后重新投入虾苗,到目前还有个别虾塘在出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前“发霉”的饲料

周颖认为,小龙虾大量死亡是因喂了“发霉”饲料。“但饲料生产厂和销售商张郝荣无任何解决措施。”他称,根据往年收入、虾苗投入及小龙虾销售均价等估算,他家今年损失约150万元。

红星新闻联系上乐至另4家和安居1家购买同样饲料的养殖户,除1家表示“有损失但没精力管”外,其他4家也称饲料还未过保质期便“发霉”,导致小龙虾大量死亡。据4家各自估算,他们损失少则二三十万元,多则80万元,总计约200万元。

检验:

涉事饲料3次送检

养殖户准备起诉经销商及厂家

周颖介绍,4月17日向乐至农业部门反映后,他们通知张郝荣到场,执法人员在次日当着双方的面,对未退换的3月1日购买的饲料进行抽样送检。4月26日,四川威尔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出具检验报告,8个检测项目中,水分和粗灰分超标。彭春梅提供的检验报告也显示,除水分和粗灰分不合格外,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赭曲霉毒素A等均合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川威尔的检验报告

因不服,周颖表示,他们提出重新送检。彭春梅提供的5月分别由青岛海润农大检测有限公司、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出具的检验报告显示,两次均由乐至县农业农村局委托,送检样品的生产日期分别为2月25日和3月1日。

其中,青岛海润检测5个项目,除未对水分进行判定外,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A符合标准要求,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被判定为不符合标准要求而不合格,超标约25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检测4个项目,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赭曲霉毒素A均符合规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岛海润的检验报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川省农科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的检验报告

周颖称,张郝荣承认检测报告,但不承认是因喂了“发霉”饲料造成虾大量死亡,还称死虾是因虾塘问题。为此,养殖户还向乐至县公安局报了案。据彭春梅提供的立案通知书,5月28日,乐至县公安局告知她和另一受损养殖户,该局认为“2024.5.28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符合立案条件,并立案侦查。

“第二批(退换)的饲料同样在保质期还未过时便开始霉变。”周颖称,6月6日,在他们反映后,乐至相关部门曾到场抽样,但因临近保质期结束等原因,未送检。

包括彭春梅在内的多家养殖户表示,准备起诉饲料厂家及张郝荣索赔损失。

经销商:

小龙虾死亡与饲料无关

是因为虾塘环境不好

6月18日,红星新闻联系上张郝荣。对于养殖户反映的情况,他称这是“鬼扯”。

张郝荣承认饲料有点“发霉”,但他说,彭春梅等并未投喂多少,发现“生霉”后便没喂了,他也把饲料换了。换了后,彭春梅等人一心说小龙虾“吃了饲料才这样(死亡)”。但在他看来,这是因为虾塘环境不好,“草都没有,后面才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虾塘内还有死亡的小龙虾

对于荣昌当地回收七八吨发霉饲料的说法,张郝荣表示“有点”,但没那么多。他说,饲料发霉应该是水分偏高,导致保质期短。在乐至和安居他共卖了饲料给7家养殖户。

“最开始,我也支持她(彭春梅)去告,如果厂里真的整假东西。”张郝荣说,但检测后,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并未超标。他认为,小龙虾的死亡与饲料无关。

生产厂家:

饲料出厂时是检验合格产品

同一批饲料未致其他养殖户小龙虾死亡

6月19日下午,红星新闻来到位于荣昌区的重庆某饲料有限公司和重庆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两家公司在一起。天眼查信息显示,两公司法定代表人均是同一人。现场,陆续有工人进出,大门内显示屏滚动显示着“生产、销售、代加工各种饲料”等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重庆某饲料有限公司

记者亮明身份并表明来意后,厂里的赵姓员工表示,同一批饲料其他养殖户使用后并未出现小龙虾死亡和饲料“霉变”的情况。饲料本身吸水容易受潮,在储存和运输环节都可能受潮发霉,但厂方仓库内未出现这种情况,出厂时也是检验合格的产品。

他说,小龙虾死因有很多种,如水环境、温度等,但目前并未鉴定是否是饲料引起的。此外,养殖户喂该饲料时是虾苗,但小龙虾死亡是长大时。“如果(饲料)真有问题,真有毒素,小时候更容易死。”

“发霉了不一定毒素超标。”赵某还说,产品送检时,饲料厂也不在场。采访过程中,赵某离开接听电话后,表示不再接受采访。记者随后多次拨打厂区显示屏公布的联系方式及公司年报时填报的电话,均提示“正在通话中”或“无人接听”。

农业执法部门:

暂不能认定饲料有问题

移交警方侦办,农业部门配合调查

“目前有5家人,最初是2家人(反映)。”6月19日,乐至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相关负责人告诉红星新闻,4月接到投诉后,执法人员去现场打开饲料发现确有疑似“霉变”物质。

该负责人表示,但执法需讲依据,他们为此按流程对饲料进行抽样送检。第一份检测报告显示饲料的水分、粗灰分超标,霉菌指标都是合格的。因管辖权等原因,他们接触不到运输环节和厂家,便不能认定这批饲料有问题。

该负责人还证实,养殖户质疑后,农业部门又委托两家机构进行了检测,其提供的报告结论也与彭春梅提供的一致。他说,拿到3份检测报告后,因公安部门可异地调查销售和生产环节,农业部门便将此事移交警方侦办,农业部门配合调查处理此事。

关于小龙虾死因,该负责人认为,在产品生产环节还未认定确有问题时,目前说饲料“霉变”导致小龙虾死亡不成立。为此,他建议养殖户等警方调查后,如该批次饲料产品质量确有问题,通过第三方鉴定产品质量问题与龙虾死亡是否有关系,再提起诉讼向厂家等索赔。

当天,乐至警方向红星新闻证实,警方已以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立案调查,并控制了饲料生产厂家的2人。目前,案件正在办理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警方立案告知书

红星新闻记者 姚永忠 王明平 摄影报道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来源:红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