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来,清镇市持续推进科技创新、产业转型,以向“新”发展、提“质”升级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正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最大增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强省会·寻找新质生产力 | 清镇市:借“智”转型 聚力向“新” 赋能高质量发展

作为国内首家粉体材料无人工厂,贵州正和天筑科技有限公司自2006年成立以来,重点围绕磷石膏/硫石膏、粉煤灰、生活垃圾飞灰等进行研究利用和固废再造,持续推进节能降耗,完成行业内“补短板、填空白”多项领域研究,逐步成为行业内科技型新型绿色材料的省内龙头企业,目前,企业已具备年产120万吨粉体材料生产能力,实现了从传统生产向智能智造转型升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贵州正和天筑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陈英:公司从建厂之初就把固废再造作为我们发展的根本,今年我们的目标是销售产值双过亿。同时做好我们研发的工作,从新产品的开发上着手,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进行了自己的创新,这一系列的措施能保证我们的产值目标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质生产力”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为了提升企业水泥生产“绿色”含量,贵阳海螺盘江水泥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持续引进先进智能制造设备、数字化系统,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了从矿石开采到水泥装运的全程自动化生产,由灰色制造蝶变为绿色“智”造,走出了水泥行业在节能减排、绿色智能发展方面的新路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贵阳海螺盘江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制造分厂厂长 马新亚:贵阳海螺目前有三条日产4500吨的新型干法生产窑,我们采用的是窑外预分解技术,目前在国际、国内上也是最先进的技术,近几年在节能降耗、减排方面做了很多的改造,大幅度提高系统的换热效率、余热发电的发电量,生产线整体进行了改造后,用煤、用电成本也在逐年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贵州中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前工序车间内,各条智能生产线“满载”运行,整齐排列的自动化生产设备24小时高效运转,平均每天至少有900万颗芯片从这里下线。自2022年投产以来,为了应对芯片制造流程繁多、技术复杂的难题,贵州中芯微电子积极探索发展之路,大量引进先进的自动化设备,运用数字化管理技术和智能化系统,实现全生产线数字化管理和各环节数据无缝对接,使得企业每天下线的芯片都是科技含量满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组数据振奋人心,今年一季度清镇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7.84亿元,同比增长33.6%,超出一季度目标13.6个百分点;工业固投完成8.4亿元(目标6.5亿元),完成一季度目标的129.23%。一季度新增标准厂房开工面积完成23.79万方(目标12.96万方),完成一季度目标的183.56%;标准厂房使用面积完成8.36万方(目标6.4万方),完成一季度目标的130.6%;工业用地收储完成242亩(碳化硅地块,目标150亩),完成一季度目标的161.3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镇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中心主任 袁冠楠:接下来,我们将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向全市120户规上工业企业进行政策宣传,切实做好企业指导服务工作,同时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加强与各部门沟通协调,做好项目建设要素保障,积极帮助企业申请各项专项资金、基金,助力企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记者/王宏尹 梁栋

编辑/邹婷钰 责编/陈萌 审核/邹岚 终审/曹钦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