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da近日又“塌房”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次虽然选对了明星,没有因为代言人问题“躺枪”,但这一欧洲奢侈品牌却又陷入另一场争议……

明知故犯?

Prada悄悄将中国青瓷备注成Japan的

就在两周前,Prada在中国某社交平台发布了一组“平平无奇”的新产品组图,宣传的是新推出的青瓷系列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Prada官微

但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新品青瓷碟的底部,显赫写着三个英文单词:MADE IN JAPAN(日本制造)。这个意大利奢侈品牌难道在明晃晃地偷窃中国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Prada官微

这一“行径”也引起了很多网友们的讨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微博截图

虽然中间也有网友站出来,觉得这个行为被过度解读,认为made in不是come from,创造、制造是不同的概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微博截图

仍有网友表示,虽然Prada并不是犯了实质性的大忌,但是“青瓷”这个种类一出,一点都不提中国,确实是不太妥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微博截图

随后,注重品牌形象的Prada也算是能听一点劝,随后修改了这个帖文,加上了“源自中国的这项工艺”字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Prada官微

事情虽然暂时看似了结了,其实反观之前的“民愤”,很多网友在意的是,为什么Prada这个牌子要“揣着明白装糊涂”!欧洲人明明那么爱中国的瓷器,甚至对此颇有研究呢!

对东方艺术痴迷

中国“青花”让欧洲患上“瓷器病”

我们知道,中国的英文单词为“China”,同时他们也将“瓷器”称为“china”,可见瓷器与中国的关系密不可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pixabay

欧洲人甚至曾经这样形容过中国的瓷器:“白色的金子,比水晶还美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紫禁城与凡尔赛宫展览

在法国人看来,瓷器是中国的标志。在近日在北京故宫展出的“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展览中,也证实了法国人对中国瓷器的热爱,他们还会对这些瓷器进行装饰和改造:让中式瓷器融入了法式风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紫禁城与凡尔赛宫展览

比如下图这件产自中国的青釉香水瓶,由巴黎工匠在顶部、口沿及底座加上洛可可风格的铜镀金饰件,使其呈喷泉般的形状,是现存唯一一件经鉴定属于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中国瓷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紫禁城与凡尔赛宫展览

而中国瓷器中的“青花瓷”更是让全欧洲曾一度患上“瓷器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路易十四时代,法国王室收藏的中国瓷器数量显著增加。凡尔赛宫及其附属宫苑早期收藏的中国瓷器正是以青花瓷为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茨温格尔宫中的青花瓷器

同在18世纪初,波兰国王奥古斯都二世还和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做了一笔“疯狂”的交易:用600名神勇的龙骑兵换了普鲁士国王的151件“康熙青花”,其中有七个高达一米的青花将军罐,被后世称作“龙骑兵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凡尔赛宫资料图

那么究竟这些来自中国的青花瓷有什么样的魔力,让欧洲的王室都如此着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MV截图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简称“青花”,属釉下彩瓷。青花瓷创始于唐代,成熟于元代的景德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上海博物馆

青花瓷在古代也一度成为东西方文明交往的桥梁:青花瓷的颜料钴蓝最初来自波斯,制作成青花瓷后,再销往亚洲、非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pixabay

大航海后,青花瓷又通过海上丝绸之路销往欧洲和美洲,在当时,它将亚洲、非洲、欧洲、美洲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pixabay

随着荷兰这个欧洲国家海上运输业的逐渐火热,青花瓷逐渐在欧洲拍卖行“露脸”,瓷器也随之受到热捧,甚至一些王室贵族对青花瓷的喜爱达到了痴迷程度,被人称为患上了“瓷器病”(Porzellankrankheit,源自于一句表示“垂涎”的威尼斯俚语,指对漂亮姑娘吹口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欧洲,“青花瓷”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且,欧洲人对“青花瓷”的爱是代代相传的!之前爱,现在则更甚!

追梦china!法国“洋景漂”带回中国名片

浪漫的法国人更是将对青花瓷的喜爱变成兴趣爱好的动力,纷纷来中国深造“瓷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新华社

景德镇被誉为中国瓷都,这里拥有1000多年的制瓷历史。而近几年,这里却迎来了很多“漂洋过海”而来的外国学徒,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心中都有一场陶瓷艺术梦,这些“歪果仁”有个统一的称呼——“洋景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欧洲时报网

而法国艺术家、雕塑家艾玛·圣胡农(Aima Saint Hunon)就是众多“洋景漂”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欧洲时报网

来到这里后,灵感迸发的她创作出了更多中西结合的艺术佳作!其中她最满意的作品就是既像西方女神,又颇具东方女菩萨神韵的神像“观音”。

“在这里一切都很方便,任何一种粘土,任何一种玻璃制品,任何一种材料都能被轻易找到,而且这里还有众多艺术家,可以给予我很多灵感和帮助。”

如艾玛所言,景德镇拥有全球最完备的手工制瓷体系,这也是吸引艾玛留在这里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无处不在的文化底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欧洲时报网

“确切地说,我确信中国人在文化和哲学上是非常伟大的,他们非常适合做陶瓷,我在这里收获很大。”艾玛表示。

除了艾玛,法国艺术家开弥对中国瓷器的研究更是痴迷!她曾这样形容景德镇:在景德镇,抓一把泥土,能变成神话故事,再抓一把泥土,变成飞禽走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新华社

这位“陶瓷爱好者”虽然曾辗转法国、英国、瑞士、荷兰等地学习,但最后发现自己魂牵梦绕的城市还是中国的景德镇,因为这里有太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充满着活力与生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新华社

到这一“东方圣地取经”过后,这些“洋景漂”们还将自己的作品带回了欧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人民网

在今年1月,中法文化旅游年重点开幕活动之一的“丝路瓷行”中国景德镇陶瓷文化特展上,法国艺术家艾玛的陶艺《圣女》;西班牙艺术家欧兰的柴烧瓷杯《众生相》;英国艺术家彼得·比尔德的陶艺《曙光》等来自“洋景漂”们的作品纷纷来到法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人民网

陶瓷也再次成为法国认识中国的一个窗口、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介绍了这么多瓷器文化,想法哥享法妹结尾再送福利!被中国瓷器吸引的在法小伙伴,可于6月12日至9月16日去吉美博物馆参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吉美博物馆

在这里,正展出名为“在色彩的中心(Au coeur de la couleur)·中国单色瓷器展”的展览,汇集了250件8—18世纪中国单色瓷器杰作,能够淋漓尽致地展现中国艺术家对纯洁和美的追求。

所以心动不如行动,快快安排起来,一起就地感受一下欧洲“瓷器病”的风潮吧~

文字:汩桥

图源:已在文章中标注,侵删

审编:Léa

参考来源:新华社、人民网、欧洲时报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