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以为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妥妥地超过50%了,因为这个“触目惊心”的数据早在4月就被不少媒体长篇累牍地报道了。当然,报道中不乏一些虎狼之词:提前11年完成国家原定的目标、车市里程碑、历史性突破、新能源取代燃油车成定局……

而且还有报道搬出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3月某论坛上的讲话: 我估计未来3个月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可能会突破50%,甚至会高,形成新能源汽车在市场的主导地位。真实的50.39%的精准数据印证着新能源龙企业老大的预言成真、再加,说服力是相当强悍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抱着相对较真的态度查了查这个数据,原来新能源50.39%的渗透率是4月上半月的一个数据,而4月整月的新能源车渗透率是43.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拿两周的数据来大做文章,并以此得出“提前11年完成国家原定的目标”的宏大结论,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做法。但所谓的媒体之所以喜欢拿新能源来说事儿,主要是报道新能源有流量,而且赞美新能源的同时唱衰下燃油车,流量会更多。

乘联会数据,5月新能源车渗透率是47%,的确是在增长。于是媒体报道又出现这样一幕:5月新能源渗透率创历史新高,50%大关尽在眼前。

为了客观公正,我们决定采取更加权威的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来复盘新能源的渗透率,一季度国内汽车销量是539.6万辆,新能源车型是178.3万辆,新能源渗透率是33.04%。

4月,国内汽车销量185.5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73.6万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39.6%。5月,国内汽车销量193.6万辆,新能源骑车销量85.6万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44.2%。

1-5月国内汽车销量918.7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337.6万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仅36.74%

不可否认,无论是乘联会数据,还是中汽协数据,4月、5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迅速提升,但这些都是动态数据,只有阶段性数据才有说服力——1-5月渗透率显然要比5月单月渗透率更能反应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与地位——市场一直在不断地变化。

6月,中国汽车汽车市场价格战进入一个新高度,合资品牌的降价更加猛烈,像一汽丰田卡罗拉参数图片)进入到7万元区间,广汽丰田王牌车型汉兰达降价3.2万元、凯美瑞降价3万元,尤其是在6.18期间,不少合资品牌都推出了相应的优惠政策,这也就让6月整个汽车市场变得更加复杂起来,消费者在节能的新能源与更有性价比的合资车之间势必有一个权衡利弊的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乃至于下半年,新能源与传统燃油车之间的竞争将变得更加白热化。在这种情况下,新能源线性上升的渗透率也将变得不再线性——渗透率会上升,但也可能会环比下滑,这都是有可能出现的

新能源车渗透率50%是中国汽车市场的一个重要转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能源车型享受购置税减免政策,新能源车高渗透后对国家稳定税收的影响;二是高渗透率后需要兼顾公平公正原则,20万元的新能源车可以免除购置税,但几万元的燃油车还需要缴纳购置税,这本质上背离了汽车购置税的初衷,而且有失公允。

我们看到,在不久前的重庆论坛上,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提出了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50%的情况下,需要考虑“油电同权”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秘书长沈进军在第十六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也提到,在市场方面,协会认为应该“油电同权”。“新能源汽车要有自身造血的能力”, “(插电)增幅、渗透率是最高的,受到了市场的青睐,但是否因为受到青睐,政策就应该倾斜于它?不应该”。

任何产业政策的制定需要兼顾引导性与公平性。目前,中国汽车市场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已经完全市场化,新能源相关政策鼓励、引导的使命已经完成,从公平公正、稳定税收等方面看,汽车市场的油电同权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