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仁宗朝年间,陕州岭南村有一穷苦农户,家中老爷姓刘名良玉,与妻子韩氏膝下育有一子,唤作刘梦池。一家三口朝堂舂米,暮夜抽油,堪堪糊口。梦池自七岁起,便随父母下地劳作,拔草施肥,无一刻得闲。

寒来暑往,转眼梦池十三岁矣,父母见儿子尚在童年,不忍再使其操劳,遂将梦池送至县学堂求学。梦池聪颖好学,两年间已将四书五经粗通。一日,书院来了一位远方贵客,是大梁城内鼎鼎大名的木工郭巧手。只见郭巧手一双灵巧之手,三下五除二便凿琢出一尊玉雕白马,栩栩如生。梦池看得目瞪口呆,心中钦佩不已。

自此,他暗下决心,也要去学一门手艺,将来成为一代巧匠,得以改变自家的清贫命运。当晚,梦池与父母诉说了心中之想。父亲听后连连摇首:"学徒哪里是件容易事,人家祖传的手艺,岂能轻易传授外人。再说咱家贫寒,哪有那许多银钱供你去学?不如老老实实在家务农,虽清贫却无忧无虑,也是个不错的归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梦池心意已决,父母虽再三劝阻,却如石沉大海。黎明时分,梦池取了十两碎银,将铺盖细软裹作一捆,披星戴月踏上了学艺之路。他遍访城中木工名匠,却屡屡碰壁。皆因手艺多是父传子,祖传孙,绝不轻易传授外姓。

梦池不肯放弃,听闻城南有位姓王的木匠尤为精巧。他便孤身前往,在王师傅门外磕头跪拜,整整三日不曾起身。王师傅见他如此诚心,终是起了怜悯之心,道:"小伙子,我识得你一番心意。但凡事须得有个先来后到,你不妨先去帮佣着,等我这几个徒弟拜师满师,我自会传你手艺。"

就这样,梦池在王师傅的木工坊里干起了杂活,既给师傅跑腿送饭,又帮弟子备料打杂。他一丝不苟、任劳任怨,渐渐赢得了王师傅的欢心。转眼已是三年,王师傅的关门弟子拜师已满,眼看就要离开师门,梦池便满怀期冀地来到王师傅面前。谁知,王师傅却是面露难色:"梦池啊,我这手艺向来不外传。你在我这里呆了三年,也算尽了一份心力,这二十两银子你且拿去,权当是我这几年没给你工钱。"

梦池一时无语凝噎,只觉五雷轰顶,天旋地转,待回过神来,人已倒在了王师傅门前。恍惚间,他仿佛又回到了家中,睡在了柔软的床褥里,身旁的母亲正为他轻抚额头。待他睁开双眼,却是一位仁善的大娘,正用一块湿手帕为他擦汗。只听大娘说道:"小伙子,看你昏倒在路边,我就将你救回家了。"

原来,大娘姓张,是城东张寡妇的婶婶。相貌慈祥,虽无儿无女,却嫁了一位木匠高手。梦池听闻此言,顿觉心中一亮,连忙跪拜在地,求张大娘引荐。

次日清晨,梦池随张大娘来到张木匠家中,只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院中凿木为犁。梦池忙上前拜见,诉说来意。张木匠打量着梦池,语气和蔼:"小伙子,你有如此诚心,我与内人虽膝下无子,倒也可以收你为徒,只是我有个条件——你可愿意日后给我们养老送终?"

梦池闻言,喜出望外:"师父,您的恩情,徒儿没齿难忘。就算您不提,我也定当尽孝。"于是,张木匠欣然收下梦池为关门弟子。

四年时光,梦池刻苦学艺,终成一代宗师。张木匠见他学有所成,便将所有家当悉数相赠。梦池不负所望,不仅将师父母接到家中奉养,还广收门徒,将师父的手艺发扬光大。他的孝心与才情,很快名动遐迩,许多大户人家都慕名而来,求他去帮忙打造府邸或木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邻村的马员外有一贤惠女儿名叫马翠莲,生得花容月貌、秀外慧中。马员外见梦池才貌过人,有意结为儿女亲家。梦池三推六阻,只说翠莲小姐天仙下凡,高攀不起。

原来,梦池早已与师兄张子文之妻韩氏两情相悦。韩氏自幼与梦池青梅竹马,虽已嫁作他人妇,却从未忘记这段纯真的感情。梦池无意打扰她的婚姻,却不愿强求所难,终日以泪洗面。

一日,韩氏上门求见,梦池将她迎入后院。韩氏眼角含泪,将一块白玉递到梦池手中:"这块玉佩,是当年你送我的定情之物。如今时过境迁,我已嫁与子文,不该再对你念念不忘。你我情缘已尽,往后各自安好,我的这份心意,就让它随风而去吧。"说罢,韩氏泪如雨下,转身离去。

梦池怆然泪下,紧紧攥住那块玉佩,仿佛握住了最后一丝希望。他明白,自己与韩氏已是有缘无分,强求只会徒增烦恼。他下定决心,与马翠莲定下了婚约。

光阴荏苒,十年已过。梦池与翠莲婚后生活甚是美满,连生二女一子,家庭和睦,生意兴隆。然而好景不长,翠莲因染上时疫,郁郁而终。梦池悲痛欲绝,昼夜不得寐,恍惚间总能看见翠莲的身影。

梦池自知时日无多,却放心不下尚在襁褓中的幼子。恰逢张子文因生意失败,家道中落,韩氏也因操劳过度,染上痨病。梦池闻讯赶去探望,只见昔日红颜,已是骨瘦如柴,奄奄一息地躺在床上。

梦池握住韩氏的手,泪如泉涌:"阿韩,你可记得咱们年少时的约定?今生无缘,来世再续前缘。"韩氏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在梦池手心画下同心结:"来世,我在黄泉路上,等你。"

梦池抱着韩氏的遗体痛哭,悲凄肝肠寸断。他知道,自己余日无多,无法再等来世。他唯一的心愿,就是将三个孩子拉扯成人,再去泉下与韩氏、翠莲相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光阴似箭,又过十载。梦池染上痼疾,卧床不起。他唤来三个孩子,言道:"我梦池一生坎坷,却无怨无悔。能拜张师傅为师,又娶得马家贤妻,此生足矣。"他颤巍巍地递过一个檀木盒子:"为父这一生,就这点家当。盒中玉佩,是为父唯一的牵挂。等为父百年后,替我送到韩家,叫一声韩婶。她会明白的。"

三个孩子听完父亲临终遗言,不禁悲从中来。他们发誓要像父亲当年一样,孝敬长辈,友爱邻里,让刘家的匠人之魂代代相传。

梦池闻言,洒然一笑,缓缓阖上了双眼。他虽没能再续前缘,却也无愧此生。他知道,无论是张师傅、马翠莲,还是韩氏,他们都会在泉下等他,再续未了情缘。

故事流传至今,世人皆称刘梦池是孝子、巧匠、痴情人的化身。每年清明,张家、马家、韩家的后人都会在梦池墓前献上一束花,以感念先祖的大爱无疆。

梦池虽然没有功成名就,却以自己的方式活出了不平凡的人生。他追逐梦想的执著、侍奉师长的孝心、专一痴情的爱,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那块染满相思泪的玉佩,也被后人视为爱情信物,珍藏至今。

正所谓:"匠心一世悬梁梦,辗转人间了残生。孝友齐家传遗训,痴情绝世动苍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