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片 巩悦悦 实习生 李苗 济南报道

再见到徐辰杰,依旧是在山大校园。不同的是,这次他已基本实现了生活自理,而不只是依赖家人陪伴。

因为身体缺陷,这个身高仅1.2米的“瓷娃娃”被禁锢在了轮椅上,但他从没停止过“行走”。四年前,徐辰杰凭借654分的高考成绩考入山东大学,后经层层选拔进入国家级基地班“闻一多班”,现被推免至本校读研。其实,比成为准研究生更让他有成就感的,是生活自理,“感觉和健全人差距缩小了些,生活质量提高了,自信心也更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大校园里的徐辰杰。

能独立饮食起居

也能乘公交到处游玩了

6月19日10时,山大中心校区,徐辰杰独自驱动着电动轮椅“走”在林荫道上。出乎意料的是,这个男孩脸上没有经受病痛洗礼后的愁容满面,相反,他脸上展现出的是一种自信和放松的状态。

硕士研究生的推免资格拿到了,毕业论文也提交了,现在的徐辰杰自由多了。大学前三年,由于学业压力繁重,他常常感觉到累,心态也不那么平和。他现在想调整好状态,锻炼一些本领,为将来读研做铺垫。

过去这半年,徐辰杰尝试着独自洗漱,独自吃饭,独自上课,独自乘公交地铁出行。这些再平常不过的事,曾让他感觉遥不可及,但现在一切都成了现实,触手可及。

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其实,从大一到大三,爷爷一直在照顾徐辰杰的生活。可最近半年,奶奶身体不太好,再加上爷爷年龄也大了,于是徐辰杰开始考虑自己照顾自己,“早晚都要迈出这一步。”

因患有先天性成骨不全症,徐辰杰经常被极易骨折的身体状况所困扰,想实现自理的困境显而易见。但通过上网查,了解到不少病友也能自己上下班,于是他就打电话“取经”,问问平时生活都要注意些什么。

在这期间,曾事无巨细关照徐辰杰的爷爷,也尽可能少地参与他的生活。比如,以前他会把孙子抱去马桶上方便,但现在只能狠心地在一旁看着他一点点挪动,在他马上就要歪倒的时候再出手帮忙。经过不断地练习,现在徐辰杰已经可以挪动到马桶上方便和洗澡了。

就这样过渡了一个多月,爷爷回了老家,徐辰杰开始了独立生活。

真正离开家人守护后,徐辰杰遭受过不少困难,但他感受最多的还是温暖。去年10月的一天,是他离开爷爷后第一次独立打饭。从宿舍楼出来,顺着楼梯坡道,他驱动着电动轮椅缓缓来到餐厅。在一个窗口前,他拿着校园卡,伸长了胳膊却怎么也够不到打卡机。左右为难时,食堂阿姨热心地接过他的校园卡,并连同打好的饭菜一起递到了他的手里。

像这样温暖他的事情还有很多。如果说实现生活自理让徐辰杰感到自豪,独立出行则让他感受到了自由。

今年3月初的一天,他决定乘坐公交车到融创乐园玩。其实,独自乘坐公交或地铁的念头,曾在他脑海中闪过很多遍,但因为“害怕难堪”,这个太过冒险的想法每次都被他自我否决了。这次出行,也是他在多次搜索残障人士出行成功案例、多次“攻略”并鼓足勇气后的一次尝试。

在等公交的10分钟里,徐辰杰的心经历了“过山车”般的跌宕起伏。之前虽听病友说大城市的公交车有踏板,但他将信将疑,心里充满着忐忑,“万一到时候没法把我弄不上去,司机也不好拒绝,大家都难堪。”

其间有好几次,徐辰杰都想“快点回去算了”。但当公交真正抵达时,他看到司机从驾驶座下来,径直到后备箱拿踏板,随后很熟练地搭上公交形成陡坡,推着自己进入车厢,动作娴熟自然。直到上了公交,看到周围空间大且自己不影响行人,徐辰杰紧张的心才慢慢放松了下来。

有了这次尝试,徐辰杰后来又去过趵突泉、森林公园踏青,还乘坐地铁到郎茂山游玩,丰富多彩的大自然打开了他的眼界和心境,“以前离不开人,家人不在就感觉很被动。现在能自理了,感觉我和健全人的差距也缩小了些,可以自由安排生活,生活质量大大提高,更自信了。”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准备攻读古代文学专业

如果说实现自理是徐辰杰拥抱新生活的开始,被推免读研则让他朝着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向不断迈进。据了解,徐辰杰现已被推免到山东大学古代文学专业元明清文学方向攻读硕士研究生。

众所周知,山东大学素以文史见长,文学院占有重要地位,闻一多班则是首批入选国家文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的国家级基地班。徐辰杰就在层层选拔后入选了“一多班”。

进入“一多班”之后,徐辰杰有了更多时间如饥似渴地阅读书籍,同时还钻研起了自己热爱的专业,“我们大二就有了导师,平时该读什么书,论文哪里不够好,导师都会倾心指导。大到整体思路结构,小到标点符号,都会用红笔标注出来。”

徐辰杰口中的“导师”是山东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黄丽珍。

“其实黄老师的科研任务很重,我们又都是本科生,但她总是对学生很热情,会主动过问我们有什么疑惑。”最让徐辰杰印象深刻的是,黄丽珍对《聊斋志异》里面的情节信手拈来,“这种能把一本书读烂读透的精神,感染到了我。”

关于研究生方向的选择,徐辰杰经过了深思熟虑。其实,他从小看外国文学居多,但老师上课说过的一番话,让他很受触动。

“老师说,今天很少有人到传统小说中挖掘营养,其实中国也有很多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不能抛弃传统。”那一刻,徐辰杰突然感觉中国传统小说是宝库,把民族特色丢掉得不偿失,于是他开始慢慢转变自己的态度,“未来希望人们重视它、阅读它,同时也希望自己能挖掘一些中国古典小说当中的有益元素。”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向着理想生活迈进

虽然成了准研究生,但徐辰杰还是感觉本科阶段留有不少遗憾。比如很多病友曾相约结伴旅行,可由于自己之前害怕失败,也担心出行有很多不便会让自己难堪,也就没有尝试过。

“不尝试,就一点希望也没有。可只要去尝试,即便失败了,也是一段宝贵经历。”这个暑假,徐辰杰受邀到上海的同学家游玩,他对此行充满了期待。同时,他还期望能在研究生阶段交上一两个知心朋友,在避免孤独的同时,也防止学术上的闭门造车。

徐辰杰出生在山东济宁的一个小县城里,家住三楼,没有电梯,每次上下楼都得靠家人抱着,出行也没有合适的公交。

回看四年大学生活,徐辰杰感觉“收获丰富”。如果没有上大学的机会,他就离不开县城的家,也不会乘坐地铁和公交去看更多外面的世界,也不会认识各种各样的人。但来到大学一切都不一样了,“生活得比较好,不是勉勉强强。”

在家人庇护下长大的徐辰杰,小时候感受不到敏感自卑。但由于和同龄人接触少,长大后的他不懂得怎么与人相处,求学后愈发感觉到了性格上的缺陷。上大学以后,徐辰杰尽量让自己变得随和,“接受不能改变的,改变能够改变的”。

“余华有本书叫《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以前我会引用一些好词佳句来勉励自己,现在我会思考人物命运,有了更多思想性的成分。”如今的徐辰杰“想开很多”,“无论是身体还是家庭,人和人起点不同,人只能和自己比,和别人比意义不大。”

四年前,了解到徐辰杰的奋斗事迹,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曾为他颁发“天天正能量奖”。颁奖词中有这样一句话:“即便历经种种磨难,他依然朝着梦想前行,用顽强和不懈努力,书写出青春最美的样子。”如今,历尽千帆后的他正学着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向着自己的理想生活迈进。

“只要比昨天更好一点就是很理想的生活了,如果哪天没比昨天更好也没关系。”徐辰杰认为,“要允许自己有些曲折循环往复,只要总的趋势向上就可以了。”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