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赵紫萱

6月21日,四川强化基本民生保障新闻发布会在成都举行。今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对此,四川各级民政部门做了哪些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川省民政厅副厅长张晓玲

四川省民政厅副厅长张晓玲介绍,民政部门监测的低收入人口,主要是生活遇到困难、需要救助帮扶的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衣食冷暖。省民政厅重点从服务能力、对象分层、分类救助上入手,目的就是要兜住、兜准、兜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据悉,从救助对象的分层上,第一个圈层是困难程度最深的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第二个圈层是低保边缘家庭,民政部门已出台认定办法,把人均收入在低保标准1—1.5倍之间、财产状况符合规定的家庭纳入。第三个圈层是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又在医疗、教育等方面刚性支出大的家庭。此外,还有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和其他困难群众。

“对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主要是做好低保等生活救助和专项救助,对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主要是做好相关专项救助。”张晓玲说。

张晓玲说,全省低保标准低限实现九年连续增长,省级财政投入连续3年每年递增4亿元,今年达21.8亿元。

记者还了解到,社会救助工作涉及民政、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多个部门,民政厅发挥协调联动机制,持续完善各类救助政策,根据低收入人口困难程度和情形,梯次配置差异化救助政策,扩展救助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