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山东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召开抗旱工作会议。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今年以来,受降水偏少和高温天气影响,我省部分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截至6月20日,全省农作物受旱面积406万亩、农田缺墒面积590万亩。各级水利、农业、气象、河务等部门加密旱情监测会商,强化水源调配,加强技术指导,尽最大努力减少损失,确保打赢抗旱减灾攻坚战。

根据山东省气象局统计数据,3月1日至今,全省平均降水量76.5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43.8%,为2002年以来同期最少;6月9日至今,全省有113县出现35℃以上高温,其中50县出现40℃以上高温。受前期极端少雨、高温影响,我省旱情快速发展。

此次旱情恰逢“三夏”关键期,对全省粮食生产造成不利影响,省防汛抗旱指挥部5月29日启动抗旱Ⅳ级应急响应,滨州、东营、济南等6市相继启动抗旱Ⅳ级应急响应,多措并举抗旱保灌。省水利厅会同山东黄河河务局,争取水利部黄委加大小浪底水库下泄流量,调增东营、滨州、济南、聊城等4市应急引黄指标5.9亿立方米。指导沿黄各市抢引多蓄黄河水,累计完成年度引黄水量56.14亿立方米(其中抗旱应急引黄水量1.99亿立方米),较上年度总引水量多引5.09亿立方米,为2020年以来同期引黄最多的一年。同时,加强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截至目前,全省大中型水库累计放水1.78亿立方米,骨干调水工程引调水1.31亿立方米,各类灌区累计引水10.25亿立方米,灌溉农田面积2072万亩。

当前,山东夏收已圆满结束,夏种灌溉迎来用水高峰。根据气象部门预报,未来10天,我省大部地区高温少雨,随着副热带高压缓慢北抬,鲁南地区降水增多,中北部地区仍以高温少雨为主,旱情将进一步发展。

根据会议部署,山东将锚定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工农业用水安全目标,动态研判、准确掌握城乡供水和灌溉用水需求,全力做好抗旱保灌保供水工作。沿黄各市要抓住小浪底水库连续加大下泄流量的有利时机,动态优化用水计划,充分利用水库、河道、沟渠等水利工程,最大限度抢引多蓄黄河水。各市在留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基础上,要逐乡镇、逐灌区分析研判旱情发展态势,区分不同作物种类,精准制定抗旱减灾措施,最大限度保障夏种用水需求,全力造墒补墒保苗。此外,要统筹配置黄河水、长江水和当地水资源,有针对性地采取扩挖、疏通等措施,进一步挖掘现有水利工程的蓄水潜力。在旱情较重地区要实施应急水源工程建设,优先安排工期短、见效快的应急水源工程。

山东即将进入主汛期,根据预测,7—8月,全省降水偏多2—3成,需严防旱涝急转。山东将进一步加强监测预报预警,优化以流域为单元的短中长期预报模式,提高降雨预报的精准度和覆盖面。同时,强化河道堤防、城市低洼易涝区、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化工园区等重点部位防范,坚持汛期不停,排查不止,进一步提高应急保障水平,全力抓好防汛抗旱各项工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方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