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邻水县人民法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在服务大局中彰显法院担当。

前端做优

多元共治实现源头减量

畅通婚姻家庭解纷“服务链”。 为做好婚姻家庭纠纷预防化解工作,邻水县人民法院聚力搭建“法院+民政局+心理咨询师”联动协作机制,与邻水县民政局召开婚姻家庭案件诉调对接工作座谈会2次,加强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进婚姻家庭纠纷多元化解。联合打造集“调解、普法、心理咨询、婚姻辅导”为一体的“木棉花”调解室,邀请2名心理咨询师入驻,法官每周定期参与调解2次,共同开展心理疏导服务工作,携手调处婚姻家庭矛盾38起。发放《关于签订〈离婚协议〉温馨提示》300余份,通过5个小提示、5个案例分析告知离婚双方签订离婚协议时的注意事项,减少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等衍生诉讼产生。在“木棉花”调解室里,一对经过“离婚冷静期”的年轻夫妻,在法官和心理咨询师的耐心开导下,逐渐打开心结,从争执不休到重归于好,一桩“冲动型离婚”事件就此化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探索债权纠纷治理“更优解”。 面对金融纠纷类案件持续增长态势,邻水县人民法院积极引入第三方力量,与邻水县公证处签订《“赋强公证”业务合作框架协议》,通过公证赋予债权文书强制执行效力,选派专业法官指导公证处办案解纷,形成“前置审查—赋强公证—跟踪督促—执行证书—执行保障”一站式闭环管理模式,让公证法律服务介入债权纠纷全链条化解,为探索债权纠纷“更优解”蹚出一条特色创新之路。通过“赋强公证”,既加大对违约方的震慑力度,降低维权方实现债权风险;又大大节省了涉诉双方解纷成本,得到金融机构及借贷方的广泛认同和信赖。签约当天,邻水县人民法院将2起涉案总金额达115万的金融借款合同案件委托至邻水县公证处进行调解,并选派专业法官进行现场指导。经过2小时努力,2起案件当事人均达成调解协议,并申请对协议进行“赋强公证”,以高效率、低成本的方式解决了后顾之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拓宽物业纠纷化解“快车道”。为妥善预防化解物业纠纷,邻水县人民法院强化司法调解职能,综合施策加固“过滤网”,有力推进物业纠纷源头治理。对涉案金额较小的物业纠纷案件进行诉前登记,出具《诉前材料接受确认书》后移交至调解中心先行调解,减少221件案件进入诉讼程序。对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符合申请支付令法定条件的物业纠纷案件,依法启动督促程序,依法发出支付令58个,督促27名业主履行完毕缴纳义务。对转入诉讼程序的物业纠纷案件,集中到3个涉案小区进行巡回审判,促使其他业主以“示范判决”为例进行协商调解,不断延伸和拓展解纷效果,引导76名业主主动缴纳物业费,将同类型纠纷批量止于诉前。今年5月,法官在受理一起物业服务纠纷案件后,经深入了解得知物业公司正收集证据欲将另外20余名拒缴物业费的业主一并诉至法院,便采取“巡回审判+普法宣传+座谈会”的方式,向20余名业主充分释法明理,并联合社区干部、物业协会共同调处,最终促成物业公司与20余名业主达成和解,物业费拖欠问题在诉前得以解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端做实

多点发力筑牢解纷阵地

打造平台,开启高效解纷模式。 坚持贯彻“以德为邻,以和为贵”理念,邻水县人民法院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集案件甄别、繁简分流、诉前调解、委托调解、引导诉前司法鉴定、诉前保全于一体的“和事佬”诉前调解中心,组建2支由调解员、法官助理、书记员构成的专业调解团队,以“耐心倾听、暖心引导、诚心沟通、精心化解、贴心回访”为工作原则,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精准的司法服务,推动民商事纠纷诉前一站式化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破除茧房,提升前期预警能力。 对疑似敏感案件、涉众案件及时进行甄别,实现立案风险自动排查和预警智能推送,辅助案件承办人把控风险,因案施策制定化解方案,优先审理作出示范判决,带动系列案在诉前“一揽子”解决。对涉企业的民商事案件,在立案审查阶段向被诉企业发送《预立案通知书》,提醒其按照法律规定主动履行义务,确保案件在诉前得到妥善处置,实现矛盾纠纷防范在先、发现在早、化解在小。

开辟通道,助力产业纠纷化解。邻水县人民法院积极构建“产业链+司法链”的双链融合发展模式,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前沿阵地作用,将法治优势、人才优势、地利优势,精准“滴灌”到乡村产业发展沃土,持续擦亮司法护航产业发展“活招牌”,激活乡村振兴“法治细胞”,为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从机制制度着手,以邻水脐橙、白茶特色产业为试点,成立脐橙产业司法服务工作站、“茶事”巡回审判点,开辟涉特色产业纠纷案件“立、审、执”维权绿色通道,实行定期“坐诊”的工作模式,联合人民调解员、律师等,及时高效化解纠纷。向辖区各乡镇(街道)、村(社区)、调解机构等发放法律问题征询函,有的放矢地甄选案件、派员巡回。依托工作站、巡回审判点开展风险评估、诉前解纷、法治宣讲等司法服务42次,从源头化解劳动争议、买卖合同等矛盾纠纷21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末端做广

多措并举提升解纷实效

强化判后答疑,深化衍生案件治理。 树牢“实质性”解纷理念,邻水县人民法院制定《判后答疑工作办法》,细化“流程图”,明确答疑主体、答疑范围等,设立答疑专员1名,将来电来访进行统一登记,系统性回应当事人疑问,减少当事人对裁判结果的质疑,做到既解“法结”又解“心结”,全面减少衍生案件。

督促自动履行,推动执行减量增效。 积极探索执源治理新路径,建立督促履行程序,努力将矛盾化解在“执前”,每月更新“督促履行”台账,通过教育引导、强制威慑等方式,以书面形式明确告知当事人应履行的义务和拒不履行生效裁判文书的后果,督促当事人自动履行完毕。随裁判文书发放《督促履行义务告知书》353份,减少64起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实现执行案件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治理转变。

延伸服务触角,堵住矛盾纠纷源头。 坚持将司法建议作为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类案高发频发的重要抓手,围绕婚姻家庭、物业服务、农村土地承包等常见纠纷,就办案中发现的管理漏洞和问题,有针对性地向有关部门提出司法建议7条,促进工作改进,减少纠纷产生。今年6月,邻水县人民法院向邻水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单位发送《关于物业矛盾纠纷化解司法建议书》,指导建立健全物业服务企业行业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加强对物业服务企业的监督力度,推动“0讼物业”品牌建设;会同相关职能部门依法成立物业“监、管、处”专门机构,共同委派专职工作人员3名,严格履行组织、指导、协调本辖区内业主大会的设立、“大修基金”审批等职责,明确专人处置物业管理违法行为投诉、举报,切实将矛盾化解在前端。

2020年,11名年过花甲的老人为维持生计,与当地新成立的种植社达成口头协议,在种植社内从事简单的除草、驱虫等农活,后因种植社长期拖欠劳务费,老人们多次催要无果,遂向法院提起诉讼。法官考虑到此类纠纷在农村地区并不少见,为提高群众法律意识,法官将巡回法庭“搬”到农家院坝,邀请周围村民参与旁听庭审,并在庭审结束后开展普法宣传,向群众讲解在提供劳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重点围绕老年人讨薪、赡养纠纷、防范养老诈骗等方面进行专项法治宣传,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今年以来,邻水县人民法院通过法治宣传、法治课堂等将普法宣传前移到乡镇村社、田间地头、企业车间,开展以案普法36次、“法治体检”11次、模拟法庭15次、青年夜校2次,接受法律咨询1000余人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下一步,邻水县人民法院将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强“抓前端、治未病”的行动自觉,努力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和诉源治理效果,更好回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司法的新需求、新期待。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