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圆方的第860篇原创

许多人,不会放松,也不会快乐。

对于Ta们而言,放松似乎是有罪的,快乐似乎也是有罪的。Ta会时刻把自己绷得很紧,把自己的日程安排得很满,把自己的压力搞得很大,而自己其实并没有思考过,这些事情是否真的有必要去做。这些“苦”是否真的有必要去吃。

更为关键的是,Ta不光自己去“拒绝快乐”,还在不经意间把这种紧张,这种匆忙,这种压抑“散发”出去,传递给更多人。

大家好,我是圆方,今天我们一起聊聊:

大部分人,都是自寻烦恼

这两天有一个“Manner店员泼顾客咖啡粉”视频上了热搜,许多人看完视频之后的感受是“好压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视频中,面对反复催促,反复吐槽的客户,一开始,店员还勉强坚守“服务者”的工作规范,保持经过专业培训后的礼貌姿态,听不出语气、以“您”为人称,向顾客解释等待时间较长的原因,并表示下单时已经提醒过需要排队。见顾客不接受又以“退单”为解决方案。

但面对不依不饶的催促或手机怼脸拍摄的“客户”,咖啡师终于也绷不住情绪,暴怒嘶吼着“你投诉啊”、“你报警啊”,甚至对然后将咖啡粉泼向客户。(说实话,看到泼的不是热水而是咖啡粉,“心疼”咖啡师实际上还在“理智”的克制)。

事情发酵后,大家关注的点不太一样:有说服务行业多么多么难做,有说这个事情让那些被刁难的“打工人”出了一口恶气;也有说Manner把店员那根打工的弦绷得太太太紧了。

不过圆方看到的,更多的是那种“戾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戾,是会意字。

上面一个门户的户,下面一个犬,形容犬从关着的门中挤出,必曲其身。本义是弯曲的意思。也有那种好不容易挤出来的那种感觉。而“戾气”就是,那种扭曲的,极端的,“紧绷”的心理或风气。

而这种“紧张”的氛围,持续扩散之后,就是那种“戾气”的出现。“戾气”这个事情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我们每一个人又能切实的感受到它的存在。

那这种“戾气”的本质是什么?其实是大部分人都不真正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很多人说:“我知道,我想要的就是钱,有钱我就不生气,有钱我就快乐了!”事实真的是这样么?

当然,情绪和物质是有关的,这些年,随着全球经济的动荡和我们内部经济结构的调整,许多行业都进入到了“深度调整”阶段,体现出来的是,一方面从高层到基层都“越来越卷”,一方面又似乎大家都“赚不到钱”,而这个过程中,整个社会的“氛围”的确也会变得越来越紧张。

但是今天社会这么多充满戾气的人。是真的今天吃不上饭,居无定所,或者朝不保夕了么?其实可能也不是。

比如能去排队买咖啡的这位,大概率经济条件也并不会太差(真的差估计就会买速溶的去了),但是她所传递出来的那种焦虑,那种紧张,那种压抑,却是客观存在的。

所以“戾气”为什么会出现,越来越多呢?

根本原因是,驱动我们今天在社会上行动的,并不一定真的是自己的内心的渴望,而往往是那些外界的期望、社会的压力和自身的欲望。在这些纷繁复杂中,我们往往被其左右,迷失了方向。

当我们不清楚自己的真实需求时,就很容易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随波逐流。很容易沉浸在无休止的忙碌中,却忽视了内心的声音。而我们又被这些有形的,无形的东西推着向前走。“挤着”往前走,就会越走越累,越走越焦躁。这种迷茫和不确定感,让我们变得焦虑、急躁,进而产生“戾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长时间的信息过载,无休止的短视频和新闻资讯,又在时时刻刻的挑动着我们的多巴胺等激素。让大脑时刻处在一个兴奋的状态,当然还有更多更多的咖啡,酒精等这些“刺激品”让身体保持兴奋的状态。让我们的心理,和身体,没有时间去“化解”掉这些戾气。

所以我们就能看到,今天越来越多的“戾气”弥漫在我们周围。那应该怎么办呢?

或许我们应该找一天,哪怕找几个小时,让自己从大脑到身体都放松下来,停下来,倾听一下自己内心的声音,探寻自己真正的需求和价值观,认真思考自己的生活目标和意义。

而你认真去倾听之后,或许会发现你做的80%的事情,或许都是无用功,甚至在起反作用。大部分人,都是在自寻烦恼……

听党话,跟党走

学习时间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