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昨日收到姜永华同志的来信。姜永华,男,1946年1月1日生,1974年5月入党,1964年9月响应党的号召,从上海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参加工作。曾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八团工人、勘测设计队地质员、建筑安装工程团安装队地质员、工程团中学教师、工程团建三队副指导员、工程团组织科副科长,1984年5月任工程团党委常委、政治处主任。1986年12月到奉贤工作,曾任奉贤县委党校教师、奉贤区司法局宣教科科长、办公室主任等职务。工作期间,先后获“五好工人”“优秀团员”“一级红旗手”“先进生产者”“先进工作者”,多次获嘉奖等荣誉。退休后,一直积极支持司法行政工作,主动参加区司法行政系统庆祝建党100周年文艺汇演、退休党支部各类活动等,继续发挥着一名老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现将来信摘录如下,供本系统党员干部学习:

不忘来路 常怀初心

当我接受组织颁发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时,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让我走进了一段铭记的历史。50年前入党宣誓的情景历历在目,仿佛看到当年青涩的自己写下的誓言,40多年为党和人民工作的经历在脑海里不断翻动,党员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加强烈。

什么是初心?我的理解:无论身处何种境地,始终保持着对党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忠诚;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听共产党话、跟共产党走,永远不变;始终保持着对工作的敬业精神,相信只要肯努力肯付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也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弟妹5人,我是老大,从小缺衣少食,饥寒交迫。上学免学费,享受助学金,是党和人民哺育了我、成就了我,我的一切归功于党和人民。回顾我42年的职业生涯,不论是挫折还是成功,顺境还是逆境,都是不可复制的机缘,都是我难忘的回忆。

1964年高中毕业,我毅然选择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那片热土挥洒青春。行程万里来到阿克苏,分在农一师,屯垦塔里木,睡的是地铺,吃的是粗粮,常年不见荤,十天休一天……饱尝了艰难,付出了努力。我不曾后悔,能够为边疆发展贡献力量感到无比自豪。它是我成长的见证,更是我前进的动力。老军垦、老党员、老领导们的言传身教,让我懂得了不仅要有许党报国的心愿,更要有干事创业的行动。没有等来的辉煌,只有拼来的精彩,唯有实干苦干才能赢得未来。文革结束后,我的人生走上快车道,接二连三从基层调机关、进团校学习、送党校培训,38岁进入领导层。我明白:自己只是个时代的幸运儿,是组织上信任我,群众支持我,时代成就了我。我时常提醒自己,一个干部的价值不在履历、级别,而在于其为党作了多少贡献,为民办了多少实事。我不摆架子、不打官腔、不拉圈子、不踩底线,定好位,把好度,把地位看轻一点,把事业看重一点,让自己在前进的路上走得踏实、扎实、坚实。

改革开放的浪潮,让我有幸调回上海工作。环境变了、职务变了、岗位变了、生活变了,但我党员的身份没有变。我调整好心态,一切从零开始。多学习多请教,不投机取巧,不追逐名利,苦劳不计较,疲劳不抱怨,把平凡的事做好,把简单的事做对,平平淡淡做人,简简单单生活,太太平平到退休,无愧于天地,无羞于人世。抚今追昔,一个从底层家庭出来的我,不忘记苦水里泡大,不羡慕他人条件优越,这背后靠的是坚持不懈的努力。人生风雨几十年,曲折起伏才是真;改变命运靠机遇,素质能力最重要;世上没有后悔药,关键几步要把牢。

在党50年,是50年的追求、50年的奋斗、50年的考验。

我深知,纪念章是荣誉,也是嘱托,更是号召。我将牢记党的教诲,不忘来路,常怀初心,颂党恩不忘本,跟党走不变心。

我深知,在党50年不是终点。我这辈子始终是党的人,“党在我心中”,我毕生要维护党的形象,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保持对党的忠诚心、对人民的感恩心、对规矩的敬畏心,永远在党言党为党,永葆共产党员本色。

我深知,人尚在,路未尽。我不把“老”当成负担,更不把“老”当成资本,而是要知老忘老,不惧怕老,跟上新时代,学习新思想,接受新事物,改变旧观念,做到思想不退休、政治不褪色、精神不滑坡,答好不忘初心时代卷,走好夕阳之年人生路。

“光荣在党50年”:

深怀感恩之心,

珍惜光荣历史。

牢记初心使命,

永葆政治本色。

顺应时代之需,

贡献银发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姜永华

2024年6月20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供稿:政治处

审核:黄尧富、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