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复领取《1000份电商运营干货案例》

作者 | 张逸 报道 | TOP电商

随着618电商大促落下帷幕,今年的销售数据却给行业带来了不小的震动。

星图数据显示,2024年618期间,综合电商平台和直播平台累积销售额为7428亿元,相较于2023年的7987亿元,同比下降了7%。这是自618大促推出16年以来,首次出现销售额下滑的情况,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场被誉为“史上最难”的618大促中,无论是规模上亿级的商家,还是初出茅庐的小商家,都普遍感受到了流量稀缺和利润微薄的压力。

有年销售额亿级的淘宝卖家直言:“618期间和三四五月相比,没有特别明显的增长。”而拼多多大卖也坦言:“今年整体店铺对比平常就上涨5%-15%。”即便是来自京东生鲜的新店家也表示:“站内流量少得可怜,17-18日两天还有点小爆发。”

然而,从各大电商平台公布的官方数据来看,情况似乎并非如此。

京东宣布,截至6月18日23时59分,今年618京东直播订单量同比增长超200%,超5亿用户在京东618下单。累计成交额过10亿的品牌有83个,超15万个中小商家销售增长超5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京东黑板报

天猫方面也不甘示弱,宣布365个品牌在天猫618成交破亿,超36000个品牌成交翻倍。淘宝直播更是取得了重大突破,破亿直播间数同比去年增长53%。

尽管官方数据喜人,但商家的实际感受却大相径庭。不少商家表示,今年618大促期间,平台的种种新玩法和新要求并未带来预期中的效果,反而引发了更多的不满和控诉。

首先,取消预售、拉长大促周期成为今年618的一大特点。

淘宝天猫、京东、唯品会等平台相继取消了沿用了10多年的预售机制,直接开售现货。然而,大促周期的拉长让商家们经历了长时间的车轮战和疲劳战,不仅增加了运营成本,也降低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消费者报道

其次,平台对价格的严要求也引发了商家的不满。

拼多多、抖音等平台推出的“跟价”、“改价”新功能,强调“价格力”的同时,也给商家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商家们表示,平台对价格的严要求不仅让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也加剧了行业的恶性竞争。

最后,强制运费险成为今年618的另一大争议点。

据商家反映,今年618期间,不开通强制运费险就无法报名大促活动。这一要求不仅增加了商家的运营成本,也导致了退货率的上升和无效订单的增加。茵曼创始人甚至发文质疑“强制运费险”,呼吁打击这种不合理的行为。

在电商行业存量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今年的618大促无疑给商家们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和压力。如何在保证销售额的同时,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降低运营成本、避免恶性竞争,成为电商平台和商家们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

红包、福利、干货,精彩不停

最新电商行业资讯,尽在【Top电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