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范易成、通讯员赵元6月21日报道: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6月21日,中国教育部与法国高等教育和科研部在巴黎共同举办中法教育发展论坛,进一步深化两国教育合作。

中法两国友好交往历史悠久,两国互派留学生,互学互鉴相知相亲,留下了许多留学佳话。在上海,有许多来自法国的留学生。乐夏(Charlotte Lezongar)和瑞秋(Rachel Leroy)去年6月,带着对中国文化和纺织学科的热爱来到了上海。她们是来自法国国立高等纺织工程师学院(以下简称“ENSAIT”)的硕士研究生,二人此行的目的地是因纺织而闻名的东华大学。

据介绍,近年来,东华大学与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上阿尔萨斯大学、雷恩高等商学院、巴黎笛卡尔大学、法国国立高等纺织工程师学院、勃垦地大学等多所法国高校签订国际交流协议,建立合作往来。其中,学校依托与ENSAIT的研究生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协议,师生往来频繁,目前已有二十余名东华学生通过该项目选派至ENSAIT学习。而乐夏和瑞秋则是由ENSAIT选派来到东华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首批法国学生,在上海开展为期两年的中国学习之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乐夏、瑞秋以及中国学生一起在实验室做实验

“我在法国就了解到东华大学的纺织学科是世界顶尖的,能在这里学习是我一直向往的。”乐夏谈到,“来到中国后,我参观了这里的教室、实验室,这无疑是我想开展研究学习的理想场地。值得一提的是,学校的纺织课程设置丰富多样,有《纺织品设计原理》,有《纺织复合材料设计》……我特地选修了《新型染整技术》这门课,这是我非常感兴趣的课题方向。”瑞秋兴奋地说:“世界最大的纺织市场在中国,最悠久的纺织文化也在中国,我想来看看!”经过近一年的学习,瑞秋被东华大学现代纺织的创新理念和前沿科技所吸引,她表示,在这里有许多国际化的学术论坛,也有非常广泛的研究领域,来华求学的这段经历会为自己的学术研究和职业生涯加分。

对于研究生的学习,导师是非常重要的科研领路人。在留学生导师互选会上,纺织学院丁亦和陆春红老师成为了乐夏和瑞秋在异国他乡求学路上的良师益友。两位中国导师不仅在教学上严谨认真,为她们答疑解惑,制定研究计划,还在生活中给予帮助与关怀。“在法国,同学和老师之间通常有一定距离感,联系他们大多通过电子邮件。”乐夏说,“来到中国后,我们加入了微信群,跟老师和同学们更像是朋友,大家随时都可以沟通交流。”瑞秋说,刚来东华的时候还有些想家,但充实的学习生活让他慢慢融入了这里的生活。“导师会鼓励我们多听讲座,去追求和探索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实验室的中国学生会非常耐心地教我们使用方法和技巧,感觉很温暖也很充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导师丁亦、陆春红和乐夏、瑞秋等课题组学生合影

谈到带教和指导留学生,丁亦感慨地说道:“因为自己有过在异国他乡求学的经历,所以对于留学生的学习生活感同身受,现在作为导师,尽我所能指导帮助他们,我想这也是一种延续和传承。”“曾经我们走出国门学习世界最新的纺织前沿知识,如今学成回国,在东华大学指导慕名而来的留学生,将中国当前对于纺织学科最新的研究传达给世界,作为一名纺织科研人,我感到由衷得自豪。”导师陆春红说道。

假期或课余,乐夏和瑞秋喜欢游历中国的大好河山。“五一”假期,她们去到了北京和哈尔滨。“当我站在长城上的时候,我不敢相信这个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就在我的脚下,如此真实,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去体验中国独特的文化和风景。”

据了解,东华大学与法国累计签订交流交换协议三十余份,为两国学生和教育工作者搭建了宽广的交流平台。近五年来,超过四百名法国学生来校交流,百余位法国专家来访。学校教师亦频繁访法,同时派出数十名本科生及研究生赴法深造。

(图:校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