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外媒披露,“美国因为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而倍感压力”,想要在军需品上,和中国“脱钩”。不过,美国能不能完全做到这一点,还真得打个问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中国在全球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制造基础设施,需要的原材料和稀土金属,还是生产尖端武器时,需要的高科技元件,中国都是关键的供应商。尽管中国在全球武器出口市场上,只占有个位数的份额,但由于其在全球制造业中的占比,达到了两成。所以,要是把武器和军工业供应链中,所有中国制造的零部件都剔除掉,那全球军火制造商可就乱套了。

例如,精确制导武器制造商,将难以找到合适的、足量的传感器,夜视设备必不可少的红外镜头就会短缺。此外,抗弹材料的短缺,也会对防弹装备的供应链造成严重影响。

不夸张的说,如果这事真发生了,俄乌冲突都可能突然停摆。因为无论是“爱国者”防空系统,还是“标枪”反坦克导弹,其中都少不了中国供应的零部件。

以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生产的F-35隐形战斗机为例,在发动机和飞行控制系统中,所需的高性能磁铁,大都使用了来自中国的稀土金属。考虑到中国在全球稀土加工行业的主导地位,这些高性能磁铁目前也没有可靠的替代来源,一旦中国停止了供应,那么整个生产线将受到影响,现有的机队也得面临零件耗尽的困境。

此外,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希克斯还提到,“在众多军事系统中,高性能电池是必不可少的”。而在这一领域,中国同样占据主导地位,从矿产开采、加工,到电池的最后组装。更别提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中间金属产品生产国,这对产品武器装备来说,也都是必不可少的。

与此同时,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也让美国感到不安,担心“在未来军用运输工具的生产上,中国已经遥遥领先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去年7月,一家美国智库的报告中,就明确指出,“中国不仅在稀土方面占据优势,还几乎垄断了镓这一关键矿产的生产”。要知道,镓是制造高性能芯片的重要原料,而这些芯片正是美国许多先进军事技术的关键部件。另一家美国智库也提到,“和国防密切相关的37种矿产中,中国掌握了18种的生产”。

近年来,各国企业面对中美竞争带来的不确定性,不仅面临投资风险的增加,且生产成本也相应上升。一些企业还因为美国的施压,被迫将产业从中国转移到了其他国家,中国的部分产业链已经外迁至越南、印度和墨西哥等国。然而,目前还没有哪个国家,能明显取代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无论是具有成本优势的东南亚国家,还是颇具野心的印度等国,这些国家都难以复制中国庞大的生产规模。即使印度有人口优势,但在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外资等方面仍存在许多限制。墨西哥在基础设施方面相对印度较好,但其劳动力成本并不低。此外,东盟有一定的优势,但其整体规模有限。

有研究显示,在2017年—2022年,随着中国产品在美国市场上,份额下降了5%,但越南和墨西哥向美国出口的商品单价,分别上升了9.8%和3.2%。

如美国智库高级研究员所言,全球化的生产链、供应链,以及复杂的分包环节,都使得美国及其盟友在追踪可能含有中国制造零部件的军需品上,面临巨大的挑战。美国想与中国“脱钩”,至少在现阶段看来,是不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