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自从踏入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的那一刻起,四年光阴已然流逝。初来乍到时,我曾天真地认为立案庭的职责仅限于立案,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才逐渐领悟到,这里的复杂与多元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它犹如一个微缩的法院,承载着司法工作的众多面向。接下来,就让我带领您一探究竟……

立案篇

清晨的立案庭,常常是以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拉开序幕。一位不满的当事人来电质问:“我在网上提交的案件为何不予立案?立案庭不是仅负责形式审查吗?为何还要介入实质审查?案件的胜负应由民庭法官判定,与立案庭何干?立即为我立案,否则我已拨打12368投诉热线,等待处理结果!”电话那头的话语如同利箭般射来,随后“啪”的一声挂断,宣告了一天的立案工作正式启动。这样的场景,对于立案庭的工作人员来说已是司空见惯。在这里,我学会了如何与各式各样的当事人沟通交流,那些曾经的锋芒毕露,已被岁月磨砺得圆润而富有智慧。

诉讼服务篇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办公桌上,此时电话再次响起:“您好,这里是中院立案庭,近期贵院的诉讼服务评分出现下滑,请尽快查明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切勿拖累全市的整体位阶。”接到指示后,我们迅速行动,打开诉讼服务指导中心的页面,聚焦于中国地图上的陕西板块,对比分析得分最高的法院,逐一检查80余项指标,找出差距,深入剖析原因,并制定提升策略。经过短暂而高效的会议,团队成员各司其职,带着坚定的决心投入到工作中,直至任务圆满完成,那份成就感和满足感油然而生。

速裁篇

午后时分,一则电话打破了宁静:“某法官,今日我有私事缠身,无法前往法庭,但我承诺将设法偿还债务,请债权人勿再催促。区区小数目,岂能构成赖账之嫌?竟将我诉至法院,实属无稽之谈。”面对这样的困境,我深知必须设法说服当事人亲自出庭。此案涉及的民间借贷仅凭一张借条,缺乏对资金来源、支付方式、使用目的以及双方关系的详尽调查,背对背调解存在潜在风险。因此,我决定运用独特的亲和力赢得当事人的信任,引导他主动来到法院寻求解决方案。当双方最终在调解过程中和解并对我表示感激时,内心的喜悦与自豪溢于言表。值得一提的是,许多法院的速裁庭与立案庭实际上是同一套人员配置,我们的情况亦是如此。上述情景只是我们日常办案的一个缩影。

信访篇

夜幕降临,一位激动的当事人仍在诉讼服务中心徘徊:“我要面见院长,控诉某位法官,他在判决中明显偏袒对方,必定接受了对方的贿赂。声称院长正在开会无法接见,我绝不相信,也不会离开……”直到晚上七点半,这位当事人依旧坚守在原地。尽管我们的工作人员耐心解释法律条文,试图平息他的怒火,但他却充耳不闻。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选择陪伴在他身边,成为一名忠实的倾听者。最终,当他倾诉完毕,心情舒畅地离去时,我们也只能苦笑着,忍受着饥饿与疲惫,踏上回家的路途。

夜深人静,一天的工作在沉睡中画上了句点……

稿件:韦 霞 审核:程光文

签发:项力奎 编辑:张礼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