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大授衔之前,当军委主席毛主席看到拟评定军衔的名单时,在皮定均的名字旁边,写了六个字,叫“皮有功,少晋中”。这六个字,现在基本上也是妇孺皆知,天下闻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六个笔画少,分量重的字,彻底改变了皮定均后半生的命运。最直接的体现在军衔上。皮定均是安徽金寨人,红四方面军将领,在名将辈出将星云集的红四方面军中,皮定均可以说是毫不起眼,他最高只当过团长。

抗日战争期间,皮定均主要作战在中原地区,挺进豫西,转战豫南,加入中原军区,他的职务从团长升到了旅长,也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战绩。

直到1946年,中原突围战役打响,皮定均以弥天大勇,逆风飞扬,迎着敌人的大军,从敌人的缝隙中成功钻了出去。部队建制保全比较完整,不但掩护了主力部队,而且成功地保全了自己。

这就是奇迹。毛主席说的“皮有功”,指的就是这次神奇的突围。皮定均“一突成名”。然后到了华东战场,在高手如云的华东野战军中,皮定均的名气好像又被遮挡住了。

他只是第六纵队的副司令员,上面还有一个更厉害更能打仗的司令员,叫王必成。第24军成立,王必成是首任军长,皮定均只是副军长。以他的资历和职位,授少将足矣。

毛主席考虑到皮定均在中原突围中的特殊贡献,将他从少将提升到中将。皮定均成为毛主席特批的中将。1955年授的开国少将有将近800人呢,中将只有175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左一皮定均,右二王必成)

皮定均的这一步跨越非常关键。是毛主席改变了他的军衔。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军衔并不等于职务,中将上面还有上将,皮定均当了中将,如果职务长期得不到提升,那也就被埋没了。

建国后,作为一名开国将军,最荣耀的当然是担任大军区司令员。皮定均长期在福州军区任职,担任副司令员,上面的司令员前有叶飞,后有韩先楚,都是响当当的战将。

尤其是韩先楚,人称旋风司令,光芒万丈,皮定均能给他当副手,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了,想就地转正,几乎是不可能的。1969年,刘伯承推荐,毛主席批准,皮定均担任了兰州军区司令员。

皮定均能走上大军区司令员,刘伯承的推荐很重要,毛主席的认可更重要。毛主席当然是知道皮定均的,兰州军区那么重要,如果不派一员能将坐镇,毛主席是不放心的。皮定均去,毛主席可以放心。

在兰州军区当了4年司令员,就到了1973年,军委决定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皮定均和老首长韩先楚对调,回到了福州军区当司令员,镇守东南,看住老蒋,责任更加重大。

如果皮定均只是一位开国少将,要当上大军区司令员比登天还难。因为只有非常出类拔萃的少将才能当上大军区司令员,比如丁盛和李德生。如果没有毛主席的支持,皮定均也不可能担任那么多年的大军区司令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皮定均和韩先楚站在毛主席的两侧)

一句话,是毛主席改变了皮定均后半生的命运。当然了,毛主席看人是很准的,皮定均作为一位开国将军,有他的独特性。皮定均有勇有谋,胆略过人,最重要的是他善于思考,善于总结。

在紧张的戎马生涯中,皮定均留下了厚厚的个人日记。能坚持写日记的,是一个怎样的人?那是一个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经常自我反省自我批判的人。

皮定均在日记中就是这样,经常和自己作斗争,反思问题,鞭策自己。他终其一生都是如此,从不改变。为了不辜负毛主席的信任和支持,无论是带部队,还是在大军区任职,皮定均对人对己都非常严格,把工作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

有时候为了工作,批评别人毫不留情面。在兰州军区,他顶着强劲的西北风考察地形,结果嘴被吹歪了,患了面部神经麻痹症,足足开了45刀才治好。

在福州军区,刚做了眼部手术的皮定均,坚持要亲自指挥演习,大家劝他不要去,他也可以不用去。可是以皮定均的性格,他必须要去,因为他有太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飞机起飞没有多久,就出了事故,皮定均因公殉职。那一天是1976年7月7日,前一天朱老总逝世,9月9日,毛主席逝世。毛主席送出了平生最后一个花圈,就是给他的爱将皮定均。后来,皮定均被评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