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医疗技术不断进步,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但是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作为一个公立医院,收入支出账单显示日均收入竟然高达6千万的数字,还是让广大百姓忍不住惊呼,一时间对该医院的讨伐声四起,质疑也接踵而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内规模最大的医院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简称郑大一附院,是一家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的大型综合性公立医院。

作为河南省最高水平的三级甲等医院之一,它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先进的设备设施,致力于提供高质量、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郑大一附院成立于1928年,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与壮大,如今已成为国内知名的综合性医疗机构之一,同时,该院还设有教学科研机构,培养了众多优秀的医学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临床服务方面,该院拥有国际上名列前茅的技术和治疗手段,开展了多项高难度、高风险的手术和诊疗项目,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争议声不断的账单

本来作为一个拥有高质量医护及科技力量的医院,备受郑州群众信任。但这样的信任随着2021年度的收支账单公布而崩塌。

每年的年初都会将上一年度的收支数据例行公示对外展示,以达到资金透明化的目的。但也正是这样透明的操作使得账单上的巨额数字引起群众不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2年公布的账单中显示:2021年年度收入合计约为218.78亿,将这个数字日均化会更直接一些,即,日均约6000万元,这个数字远远超出大众认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少网友开始在网上声讨。有网友说这就是动辄个把药就大几百块钱的去向吗?

也有网友说但凡头疼脑热就抽血、CT全套流程走一遍,没有几千下不来。

还有部分网友说提起生病更让人胆战心惊的是“手术”两个字,这代表的就是万把来块钱。

此起彼伏的议论越来越多,院长终于忍不住委屈回应:医院一点儿钱都没赚到,甚至还在亏损。

只谈收入,不谈支出,那么数字将毫无意义。

医院这样回应也是有理有据的,大部分网友在看到账单上收入栏的数字后就已经急于跳脚,而对收入栏后的年度支出合计208.34亿元视而不见。

也有网友会说即使这样,不是还有10亿多的经营利润呢吗?但是,相信稍微有一些财务知识的朋友都会知道,经营利润并不等于净利润,甚至不是毛利。

这一部分还包括要缴纳的税,医护人员的收入,五险一金,接待患者的服务费,医疗设施的维护等支出。

就该医院的规模来看,医护人员数量配置就较其他级别的医院高一大截。就质量来看,医护人员学历大多都博士专家级别,极少数也是硕士学历。

而就接待的病患来看,抛开疫情特殊情况,哪怕以最特殊的节日——春节前后为例,医院大厅都人满为患,这些每一项都是极大的支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何况,在2021年政府有9.8亿的财政拨款,就算除去以上的支出,这样来看经营利润根本达不到亿数量级。

所以只看2021年公布的账单毫无意义。如果纵向分析往常年的账单,会发现数据正常了许多。

看病问题痼疾难愈

但无论数据正常与否,网友反映出来的问题并不是因一纸数据才滋生。究竟为什么提起看病就色变,其背后的原因举不胜举,但显而易见的一定是以下几个。

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在我国,大城市拥有更多优质医疗资源,而农村地区则相对匮乏,这导致了患者需长途奔波才能得到合适治疗。

此外,在城市中也存在医院间竞争激烈的现象,一些知名医院挤占了大量患者资源,其他普通医院无法获得足够的就诊人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药品价格过高。目前我国药品价格由厂家定价,导致一些药品价格虚高,患者在购买药物时需要支付较高的费用。

此外,医院也存在开药过多、过度检查等现象,使患者负担更加沉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医疗服务体系不完善。医生资源相对不足,导致看病排队时间长、就诊时间短的问题。

此外,医院管理层制度不规范、服务态度差等问题也使得患者感到不满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保险制度不健全。虽然国家在医药问题上有所改革,但也并不能解决重大病症患者的燃眉之急。

目前我国医保制度并未完善,覆盖面较窄,并且报销比例较低。患者在就医时需要承担较大的经济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以上几个原因又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当然也存在部分医生素质不高,少数不良行为给整个行业抹上污点,例如草率诊断、过度治疗、索取回扣等行为让患者失去对医生的信任。

反过来,社会上也频有患者过激行为事件,甚至伤害到医护人员生命,这让这样医患之间产生信任危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底如何解决这个顽疾,一时之间找不到完全根除的灵丹妙药,或许制度干预是最直接手段,政策上加强监管和改革,加强医疗资源分配调控,加强医生行为监管,建立健全的激励和惩罚机制。

结语: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问题的产生并不是某一方的作用,政府、医院、社会三方努力,缺一不可。

只有重新建立信任、理解与尊重,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模式,解决百姓谈“病”色变的难题吧!